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丨25年捐1577萬元: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發佈時間 | 2023-11-16 10:03:05    

   11月15日上午,寧波市慈善總會收到了一封掛號信,白色的信封、娟秀而熟悉的字跡,落款“順然”,信封裏是一疊厚厚的匯款收據。“順其自然”又來了!在今年署名“順然”的掛號信裏,是110張匯款收據,其中108張9999元,1張55元,一張53元,累計108萬元。

  從1999年起,“順其自然”已連續25年,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累計金額高達1577萬元。每次都用不存在的地址,落款多是“順其自然”,也有“順順”“順其”“然然”等,寧波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介紹,“順其自然”第一次捐款時,曾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好事不説,壞事不做,順其自然”。

  我們都知道,做一件好事簡單,一直做好事很難,這樣的“難事”,“順其自然”卻偏偏做成了。連續25年,如期而至,“順其自然”的善,是持久而濃烈的,就像一壇老酒,歷久彌香,愈加醇厚。“順其自然”,也像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映照出“善良”最原本純粹的模樣,以及人性的真與美,更像是一個培養皿,讓愛的種子發芽,在這個世界裏茁壯成長。善與愛,交織交匯,助力“匿名捐款”蔚然成風,慈善如蒲公英一般,撒向廣闊天地,撒在更多人的心坎上。

  儘管過去這麼多年,我們只知道,“順其自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樂善好施,低調平和,但我們依然不知道他們是誰。當然,並非無法知曉,而是尊重他們的“隱形”,放棄對其的尋找。將“順其自然”進行到底,這也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默契,更應當成為我們共同的人生態度。因為有些時候有些事,過後不追問,不刨根問底,也是一種大智慧。

  有人説,“順其自然”,不只代表著具體捐款的人,更是一種愛心符號、公益潮流和慈善現象。為什麼“順其自然”會達到這樣一個現實高度?捐款數額相對較大,且每年都不落下,只是一面,每一分的善款,都實現了“好鋼用在刀刃上”,不僅幫助了2000多名困難大學生,而且善款去向明細都是公開透明的,這是另一面。

  這意味著,從捐款到善款使用的全過程,沒有偽念、邪念、歹念,私念,全是滿滿的真心、愛心、善心、公心。符合我們對慈善的所有美好想像和期許。也正因此,“順其自然”一直在神壇之上,屹立不倒。

  從現實中看,也不乏因捐款而引起的爭議和糾紛,無論是此前被狗咬傷女孩200萬籌款風波,還是個別慈善組織陷入的“配捐”詐騙風波,都為慈善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但社會上越是出現這種情況,就越要看得見“順其自然”的社會公共價值和現實意義。

  從“順其自然”中,我們該汲取的真正養分是,真正的善,是不求名利,不求回報的,只求每一份善,都能得其所、得其用,真正幫到需要幫助的人,使得愛心與信任,不被辜負。只有這樣,才能給“順其自然們”帶來更高級的快樂,更能在社會和民眾之中豎起一座巍峨且不朽的“善良”豐碑。否則,便是玷污了慈善,也站在了一個文明法治社會的對立面。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順其自然”的格局和境界,你我該追求的格局與境界,或許就藏在其中,願我們都能等到“山花爛漫時”。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彬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