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頭條 名家訪談 藝術機構 手工藝術 藝術教育 聯繫我們
您的位置:首頁 > 書畫藝術 > 藝術頭條 > 藝術頭條 新聞詳情
《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8-2019]》首發
    | 發佈時間:2019-11-28 08:59:48

  綠皮書系列首部智庫研究報告出版

  
  2019年11月27日,由中國民協非遺資源管理評價研究委員會、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愛心工作委員會主辦、世屹文化集團承辦的第二屆中國非遺發展大會北京論壇在京召開。會議上,由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曉丹發佈了由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李可染畫院)和中國文化産業智庫研究中心(陜文投)出品、由西沐主筆的《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8-2019]》,並在原國務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的見證下,對《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8-2019]》一書進行了首發。據悉,這是我國目前正式出版的首部關於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年度研究報告。
 

1.jpg

  
  《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8-2019]》的首發,以及《報告》一書的出版,標誌著我國綠皮書系列的首部智庫研究報告出籠。“綠皮書”系列旨在探討新發展時期的大背景下,基於新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理念和新發展,進一步落實中央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理念與戰略。“綠皮書”系列推出的研究報告,是由中國文化産業智庫研究中心(陜文投)、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李可染畫院)出品,由中國經濟出版社等出版單位與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聯合打造的、基於新時代新經濟發展前沿的研究報告,是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的新型行動智庫。
  
  《報告》主體部分分為二十二部分,分別為: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大背景,非遺的概念、內涵與特點,世界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分析,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基本現狀,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問題,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基本趨勢,中國非遺發展的市場與産業分析,中國非遺産業的基本構成及規模結構分析,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時代機遇,新時期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基本理念,新時期中國非遺産業發展的基本機制,新時期中國非遺資源管理的基本戰略趨向,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戰略,中國非遺産業發展的平臺化運營,中國非遺産業的科技融合發展,中國非遺及其産業化發展與區域綜合開發,中國非遺及其産業化發展的支撐服務體系,中國非遺産業發展的前沿實踐探索,案例研究:世屹文化創新共用平臺,政策與建議等。特別應該指出的是,世屹文化集團依託豐富的多産業資源優勢和渠道優勢,成功打造了“商品交易平臺+會員大數據+創新零售+實體經濟+産業鏈金融”的綜合性産業消費平臺和共用經濟生態圈模式,為健全我國非遺産業生態特別是非遺産業提供了有益啟示,被選為本書的案例研究。
  
  整個報告較為系統、全面地研究分析了在世界非遺發展格局下,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的背景、現狀、問題、特點、規模結構、趨勢、重點發展板塊、戰略路徑及建議與對策等。本研究報告的核心內容共分為二十多個部分,全文共計45萬字,圖表近100幅(個)。
  
  在全球化進程不斷遇到新情況與挑戰的今天,文化影響力的全球化、文化生態的多元化及文化民族化進程的一體化發展,已成為新的趨勢。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民族民間文化受到了空前的重視,特別是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非遺發展,越來越成為一個民族獨特的戰略新資源。人們發現,當今世界不可再生礦産資源的作用在不斷下降,而與此同時,可再生資源,特別是復用性較強的文化資源對世界經濟和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在不斷增加,非遺資源及其産業的發展因而有了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他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是非遺及其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非遺及其産業的發展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發展的戰略意義自不待言,這是積極推出《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8—2019]》的基本出發點與落腳點。
  
  在本次會議上,《報告》主筆、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院長西沐強調:中國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無論發展的理念、狀態、結構與趨勢,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無論發展的目標、發展的內容、發展的方式、治理的過程,都預示著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新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品質提升、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的發展時期,在新經濟背景下,我們亟需要建構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領域、新的發展方式、新的治理方式,以應對現實發展給我們提出的越來越多的挑戰與機遇。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面對快速變化的現實與發展趨勢,知識界與學界還在基於固化的知識結構與智慧結構,固守傳統經濟及其理論體系,對新經濟的發展採取隔岸觀火、削足適履的態度,不能與時俱進。隨著新經濟逐步成為引領和示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需要站在新經濟發展的系統過程中,研究探討新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與發展進化的結構、趨勢,更為系統深入地研究探討新經濟內在本質與規定性,進一步建構相應的理論體系。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藝廬    | 責編:楊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