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頭條 名家訪談 藝術機構 手工藝術 藝術教育 聯繫我們
您的位置:首頁 > 書畫藝術 > 藝術頭條 > 藝術頭條 新聞詳情
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在黃山腳下落成
    | 發佈時間:2019-07-15 10:42:24
1.jpg
  
  矗立在藝術園大門外的巨型花崗岩題刻,由此進入便是藝術園區了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安徽黃山訊:由中國冰雪畫派的締造者、著名畫家于志學先生歷經15年精心打造的“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日前在黃山順利落成並投入使用。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的建成,對中國冰雪畫派來説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隨著這座宮殿式建築群的建成和使用,標誌著于志學先生耗費數十年的心血和智慧傾力打造的“中國冰雪畫派”具有了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預示著中國冰雪畫派以開創性姿態繼往開來,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2.jpg
  
  于志學藝術園全景及冰雪畫派美術館
  
  建造冰雪畫派美術館是于志學先生多年的夙願。早在1980年,于志學先生就曾在東北哈爾濱的松花江太陽島上個人籌資計劃建立美術館,至1986年,美術館的建設基本完成並投入使用,命名為‘未名展廳’後更名為‘雪原展廳’。當時個人籌資建館在全國尚屬先例,吸引了國內外的美術界人士前來參觀,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在1987年由於松花江漲水需要溢洪等多種原因,雪原展廳被拆除。此後於志學先生一直在不懈努力,希望能在家鄉繼續籌建美術館,都是因為諸多因素遲遲不能如願。光陰荏苒,十多年又過去了。于志學先生在提出自己獨特的“冷文化”的藝術思想後,又提出了“冷逸之美”是冰雪畫的審美核心和“智、邃、遠”是新時代的審美標準以後,他又産生了要把北方文化傳播到南方的一個宏偉志向,明確提出了“文化反流”的藝術思想。
  
  4.jpg
  
  于志學先生黃山題材冰雪畫作品
  
  機遇等待有準備的人。1998年1月,安徽普降大雪,黃山迎來了十年未遇的大雪。在哈爾濱的于志學不顧身體有恙毅然決定赴黃山冬季寫生考察。就是那次與黃山大雪的“邂逅”,冬季黃山美好的印象便牢牢紮在他的腦海裏,他深深領悟了黃山是中國山水畫家崇尚自然、表現自己暢神臥遊的心靈棲息地,“沒有哪一座山如同黃山這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畫家”;然而歷代名家畫黃山,推崇備至的是黃山的峻、奇、險、秀,只專注于黃山的春、夏、秋的精神和風骨,沒有表現出黃山冬雪的魅力。于志學面對著如同人間仙境一樣的黃山冰雪,那玉樹淩空、瓊華爛漫、晶瑩璀璨的美景,想到這樣瑰麗的風光中國繪畫歷史卻罕有作品流傳於世,深深感到如果中國畫不能表現黃山的冰雪,不僅是中國畫家的遺憾,也是世界文化的遺憾,對不起大自然恩惠給我們華夏兒女的這塊瑰寶。
  
  5.jpg
  
  傳李白和徐霞客都曾經走過的石拱橋
  
  所以于志學便萌生了要在黃山腳下建造一座屬於自己心中理想的藝術園,為中國冰雪畫派打造一個神聖永久的藝術殿堂,實踐文化反流目標的理想。正巧這時,一個機緣為他提供了這種可能。2003年,于志學下定決心將自己的願望付諸行動。在安徽朋友的引薦下,他親自從北京隻身專程前往黃山北麓實地踏勘、選址。
  
  黃山北麓緊靠黃山芙蓉峰腳下有一塊盆地,名曰輔村,屬黃山區耿城鎮管轄。那時的黃山北大門還尚未開發,和南大門的湯口相比,顯得十分蕭條。當於志學踏著崎嶇泥濘的山道,手中持著木棍一路“打草驚蛇”順勢而上,走進浦溪河北岸的那片土地的時候,映入眼簾的卻是遍地野草的亂石荒灘,滿眼荒蕪的蕭瑟景象。但在他不經意間抬眼望去,只見這裡四週群山環抱,阡陌相通,雞犬相聞,一條源自黃山北麓諸峰流淌下的浦溪河蜿蜒流過,一座飽含滄桑的單孔古石橋似長虹臥波般橫跨兩岸,不遠處的兩座山嶺環抱左右,林木豐茂,蒼翠欲滴,恰似兩條飲水的巨龍,古石橋映照在碧波之上,像一顆渾圓的耀眼明珠。遠處的黃山諸峰,層巒疊嶂,雲霧繚繞似海市蜃樓般時隱時現,在晚霞的映照下宛如仙境,這是于志學一見傾心的地方。一位身背竹簍上山採藥的老農看著于志學一直深情眺望古橋,告訴于志學,天晴時古橋上經常會有一條花紋巨蟒趴在橋上嗮太陽。背靠如屏的黃山,前繞綠水,古橋巨蟒,宛如一個天造地設的“世外桃源”,好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就這裡了!”于志學先生當機立斷,一錘定音。
  
  7.jpg
  
  建設和已完成中的藝術園新舊對比圖片
  
  説幹就幹。于志學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裏,先後走訪當地政府部門,諮詢相關政策,了解地塊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心中逐漸清晰明朗起來。為了建園,先要開山鋪路,築壩修堤。經過二年多的籌劃準備,終於在2004年的7月6日,迎來了藝術園開工奠基的日子,項目定名為“黃山于志學藝術園”,其中“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將成為整個項目的核心工程項目。為了搞好藝術園的設計,他不辭心路,輾轉多次,歷經近兩年時間,才在全國物色到了梁思成弟子、著名古典建築設計師陸楚石老先生對黃山藝術園進行總體設計,這便決定了在藝術園籌備規劃建設之初,就奠定了今日卓爾不群的高品位。
  
  7.jpg
  
  建設和已完成中的藝術園新舊對比圖片
  
  常言道:説時易,做時難。根據藝術園的規劃和設想與按實際所應具備的功能需要,整個藝術園的建設將花費鉅額資金。這對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來説,是一個十分艱巨的挑戰。正像于志學先生自我解嘲式的比喻那樣:我就像一個“文化和尚”,夾著筆,捧著缽(意指筆洗)週游四方,為建設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所需要的一磚、一瓦四處“化緣”。接下來的十幾年中,于志學先生時無論寒暑,路不計遠近,真的像他所説的“文化和尚”那樣,用自己手中的畫筆、無比堅定的信念和毅力,走遍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用手中的一支筆,按他所説的“一流畫家,三流畫價”的方式,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為美術館和園區的建設“化緣”來一筆又一筆的後續資金,分步實施,將理想的宏偉藍圖逐步成為了現實。
  
  白駒過隙,日月如梭。在黃山腳下,浦溪河畔,一場轟轟烈烈的開山取石、築壩填土的大建設正熱火朝天地行動起來,如雨後春筍、披荊斬棘,先是一號樓、二號樓、三號樓,繼之北斗酒店。隨著時間的推移,于志學先生心中的規劃藍圖,逐步被一棟棟徽派元素建築群變為了現實。
  

8.jpg

 
  
  雄偉莊嚴的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與黃山光明頂遙相呼應
  
  2014年3月31日上午10時18分,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冰雪畫派陳列館正式破土動工,此館為4300平方米的宮殿式建築群,是整個藝術園區的核心功能區。此建築群區別於其他已完工的富含徽派建築元素的風格,改用莊嚴宏偉的北派宮殿式建築元素。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依山而建,呈後高前低的階梯形分佈,整個建築物共分六層,主要功能為: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中國冰雪畫派陳列館。由於整個建築物結構複雜,此建築群歷經五年的時間才于2019年的夏季建設完成。
  
  9.jpg
  
  已建成的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
  
  建成後的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飛檐鬥拱、錯落有致,粉墻青瓦,尖頂高矗,蔚為壯觀。站在館閣的任何地方,遠眺黃山,七十二峰一覽無余,和黃山光明頂遙相呼應。園區內花團錦簇,古木參天,怪石巨硯,碧波微漪,石橋古道,寶塔矗立。仿佛是黃山用展開的雙臂,緩緩打開的一幅絕美畫卷。
  
  10.jpg
  
  藝術園內部分公開展示的珍貴藏品
  
  在美術館建設期間,于志學先生依舊像他所自嘲的“文化和尚”一樣,攜一筆、一缽行走在黃河兩岸、大江南北,用不懈的堅持和信念,為藝術園“化緣”來了重達120噸和80噸的巨型端硯,經大吉尼斯認證的第一實用紫砂壺等一系列奇珍異寶,裝點在園區的適當位置,令每位來到藝術園參觀的遊客嘆為觀止。
  
  冰雪畫派是由於志學先生用畢生心血傾力打造,目前已成為享譽全國的大型藝術團體,在中國繪畫藝術界創造了一個奇跡,被國內外藝術機構所認可,也必將被載入中國繪畫藝術史冊。于志學先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畫派是可以打造”的。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就是整個藝術園區的收官之作,它的建成使用,也標誌著打造中國冰雪畫派“工程”的硬體基本完成。
  
  剛剛建成並投入使用的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主要功能區域被劃分成10個單元,分別是:一層,美術館,約430平方米,是承接各種書畫藝術展覽、展示的場所,可同時展出各類書畫作品百餘幅。
  
  二層以上是陳列展示區。主要展示中國冰雪畫派創始人于志學先生及其眾弟子的作品、著作、文獻、手稿等資料。其中,二層共有三個展廳,主要展示的于志學先生作品、生活歷程及締造中國冰雪畫派的一些重要文獻資料。
  
  三層設有多功能廳外,中間展廳展示的是中國冰雪畫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整個成長歷程。圖文並茂,讓觀眾領略到了中國冰雪畫派的艱辛與頑強。
  
  四層以上展示的是畫派成員的作品及相關資料。展現了畫派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的加入,在繼承和發揚冰雪畫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館區內還設有多功能廳等綜合性區域,用於書畫藝術教學、學術研討、藝術交流、書畫筆會等。
  
  冰雪畫派美術館的建成,預示著于志學先生已將整個黃山于志學藝術園的全部規劃藍圖,在原來的亂石荒灘上,經過於志學先生十五年的不懈和堅持,傾注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勞和付出,終於將心中夢想的這座“神聖殿堂”不折不扣變成了現實,活生生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漫步在藝術園,展望整個建築群整體規劃,張弛有度,疏密相間,錯落有序,渾然天成。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整個園區籌備、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于志學先生本著一切“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原則,所有具體事宜均按政府的規章辦理,沒有向國家和政府要一分錢。
  
  11.jpg
  
  于志學(中)和冰雪畫派秘書長盧平(右)中國冰雪畫派美術館館長劉東方(左)在美術館前合影
  
  “遠山敷黛生翠色,近水如練繞千峰”,黃山四季的風雲變幻,陰晴雨雪,讓時常站在陽臺上遠眺黃山諸峰年逾八旬的于志學先生,靜默良久,在他的心中,或許早已參悟出“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的精妙之處。他也時常徜徉在園區內,緩慢的步伐無數次停留在這裡的每個角落。正如他自己他説:所有的一切都是我這老頭十五年來用宣紙“一張張糊起來”的!我看多少遍都不會厭倦,因為這裡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樹,一磚一瓦,都是我心血凝聚的結果,他們在我的眼裏都是有生命的。他還時常佇立在古石橋之上,沉思間,似乎在超越時空,和曾經途徑此地的詩仙李白、大旅行家徐霞客像相知已久、惺惺相惜的老友一樣,在對話相互致意,互道珍重。
  
  于志學先生用自己畢生的才華和智慧,歷經十五年的不懈努力,鑄造了這座流星般的建築,沒有堅定地信念和毅力是根本無法辦到的,所有來到藝術園的賓客,都眾口稱讚,這是于先生的大手筆,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
  
  在藝術園建設收尾階段,傳來了新建武漢到杭州高鐵途經黃山區並設立黃山西站的重大喜訊,因高鐵站到藝術園僅有十公里左右,簡直是近在咫尺。這對黃山于志學藝術園來説確實是重大利好,這樣一來,就解決了困擾此地多年的交通來往不暢的弊端,轉而成為了通達之地,給藝術園的後續發展帶來了美好的前景和未來。
  
  真個是:
  
  白山黑水出關東,執筆攜缽天下行。
  
  足踏寰宇走河岳,心存壯志意鵬程。
  
  揮毫潑就三春色,心血凝聚冰雪宮。
  
  雪為魂魄冰作骨,閒看黃岳七二峰。
  

  昔日我為黃山客,今朝暢敘地主情。 

 

來源: 魯中書畫公益平臺    | 作者: 中國山水畫藝術網    | 責編:楊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