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頭條 名家訪談 藝術機構 手工藝術 藝術教育 聯繫我們
您的位置:首頁 > 書畫藝術 > 藝術頭條 > 展覽活動 新聞詳情
著名策展人胡曉芒:來蘇河樂享海派藝術的煙火氣
    | 發佈時間:2023-05-04 22:59:04

  憑著“小餅+小蔥+小爐子”燒烤“靈魂三件套”,山東淄博成為新晉“頂流”。“五一”假期,這座以工業為主的魯中城市,靠美食“出圈”,吸引全國各地遊客“赴淄趕烤”“一飽口福”。而美食之外,與美同行去魔都蘇州河畔,來一場説看就看的畫展“一飽眼福”,也成為大眾另辟蹊徑的假日佳選,更是市民平日裏足不出“滬”在家門口便可邂逅的“詩與遠方”。

  拓展城市美育空間  樂享“海派藝術大餐”

  這個“五一”,坐落于上海市蘭溪路138號的普陀區文化館內便是人氣滿滿。由卡咔度藝術空間與普陀區文化館主辦、著名策展人胡曉芒策展的“閎約深美——致敬‘上海美專’繪畫作品聯展”日前在三樓開展,現場展出了來自上海美專的萬福堂、王劼音、韋太、魏景山(按姓氏筆畫排序)等著名海派畫家創作的近90件繪畫作品,涵蓋油畫、水彩畫、色粉畫、絲綢畫、綜合材料畫等不同材質,呈現出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

  據悉,本次聯展開幕活動當天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肖亞主持,上海市文聯專職副主席、秘書長沈文忠,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蕭燁瓔,原上海文廣局藝術總監劉文國,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黨總支書記、館長吳鵬宏,上海市普陀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秦華,上海市普陀區文化館館長鍾經緯,上海市收藏協會會長張堅,著名油畫家萬福堂等領導、嘉賓及200多名觀眾前來觀展。

  不少觀眾在現場接受媒體採訪時紛紛表示:“好意外,居然見到畫家本尊了”;“很震撼,目睹大師的真跡”;“真美好,不經意間與藝術互動”;“人好多,打算母親節或‘520’再來看一次”……面對高漲的人氣和各界的讚譽,本次聯展策展人胡曉芒深感欣慰。他告訴記者:“‘淄博燒烤’出圈的秘訣之一在於,將城市服務做到了極致,讓人們感受到了彌足珍貴的人間美好與社會和諧。他們是美食感人,我們是美景動人,以人民為中心,為百姓提供‘與美同行’的契機,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1.png

圖:本次聯展策展人胡曉芒

  據胡曉芒介紹,近年來,社會大美育已被列為上海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本次在文化館開創全新的藝術展覽空間,讓海派畫家的名作在社區免費向市民開放,使文化館成為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既是充分結合海派藝術資源和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拓展城市美育新空間的一次探索,亦是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弘揚城市精神品格,構建全民終身美育大課堂的一次實踐。他希望借助此類公益聯展,使藝術融入日常生活,讓海派藝術更接地氣和煙火氣,使更多市民充分感受藝術原作的生命力,盡情品味海派藝術的文化氣質與精神,在生活中提高審美素養和能力,切實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暖意、愜意和詩意;同時,也能為專業文化藝術機構培養更多潛在觀眾群,實現上海城市文化“美美與共”,共同書寫人民城市的文化答卷。

  據了解,“一江一河”,承載著人們對上海這座人文城市的美好期待,文旅正成為目前上海都市新消費的“核爆點”。今年3月起至年底,普陀區文化館計劃打造一系列重大文旅活動,用精彩紛呈的高品質文化供給切實提升城區文化軟實力。而作為滬上文旅活動的縮影,卡咔度藝術空間亦將在普陀區文化館推出為期一年的系列展覽,並對公眾免費開放。此次為首展,逢週一閉館,將持續至5月20日。

  上海美專讓海派藝術薪火相傳  四位畫家共同演繹“閎約深美”

  1912年,年僅17歲的劉海粟與友人創辦了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改名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為中國最早創辦的引進西洋美術教學體系的新型美術院校,掀開了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史的首頁。1918年,蔡元培書“閎約深美”贈上海美專。時任上海美專校長的劉海粟將其作為校訓,並對“閎約深美”詮釋曰:“‘閎’是知識廣闊;‘約’即在博采的基礎上加以慎重的選擇,學有專長;‘深’謂鑽研精神,百折不回;‘美’則最後達致完美之境。”在此思想的影響下,林風眠、劉海粟、陳抱一、王悅之、吳大羽等藝術家紛紛涌現,為中國現代主義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薪火相傳,至1960年代,新一代的上海美專學生陳逸飛、魏景山、萬福堂、王劼音、韋太等也肩負起海派繪畫傳承與發展的重任,在“閎約深美”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本次參展的這些新一代美專精英們的作品,儘管藝術風格、筆墨語言、形式構造等各有韆鞦,但他們對海派文化的歸屬感卻是如出一轍。

  萬福堂,這個名字對於中國油畫界來説並不陌生。他1960年考入上海美專油畫係,傳承大師遺風。其深諳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形式法則,但並不拘泥于藩籬,而是在作品中融入東方繪畫的筆意,尤其是畫面中虛實關係的處理,具象和抽象兼備。他試圖構建一個從表現外在物質走向內在精神的新路徑,尋找個人與現實的聯結點,將傳統形態轉化為現代形態,光色轉換之間潛藏著文化意義上的深度,也是他藝術生命勃勃生機的展現。

2.png

圖:本次聯展藝術家代表、著名油畫家萬福堂接受《茗家有約》專訪

  本次聯展現場有一件萬福堂創作于1987年的代表作《畫家周碧初》,格外引人注目。“畫周碧初先生,因為他是我的恩師,更是我的恩人,像我的父親。周碧初先生為我們上第一堂課時,就對我們説,藝術家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貧窮,因為有很多畫家作品賣不掉,導致生活貧困。我也經歷了困難和孤獨,但是周老師對我很好。上課時,看我只有兩三支畫筆,他就專門從家裏帶了一大把用過的舊畫筆給我,這些畫筆雖然舊,但品質很好,全是法國筆,用起來很順手。我很感激先生對我的幫助和教誨,所以才走到了今天。”如今年已八旬的藝術家代表、著名油畫家萬福堂在接受《茗家有約》專訪時如是説。

1.png

圖:萬福堂布面油畫《畫家周碧初》

  王劼音,1960年代在上海美專學習,這一時期他所接觸到的美術教育深受蘇聯寫實主義的影響。1980年代,他遠赴奧地利維也納進修,得以“更近地”觀察西方的現當代藝術,同時“更遠地”體察中國的藝術與文化,兩種視角相互交匯,使他的繪畫更具“意象性”。王劼音對畫面結構和秩序有極強的控制力,講究筆觸、肌理的變化和邏輯關係,傳統的審美符號在全新的語境下巧妙嵌入,成為一個趨向整體的表達。同時,他所運用的色彩大都不是客觀的自然色,而是主觀的情感色,畫出自己獨特的視角。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對藝術自主性、個性和獨立性的捍衛。

2.png

圖:王劼音布面油畫《抽象系列》

  韋太,早年就讀上海美專時,習得一手紮實的基本功,尤其是他的水彩絕活,陳逸飛當年都想討教一二。韋太赴美後,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他的作品更具融合之美,不僅顯出光與色的豐富變化,自由流暢的靈動筆觸,更透出水彩畫獨有的水色韻味,流動性與透明性賦予了畫面強烈的動態感。作為極少數的傳承者,他還堅持在絲綢上作畫,色彩隨著紋理自由流淌,大面積的色塊與細節勾勒巧妙嵌合,既有別於國畫的淡雅墨韻又區別於油畫的濃重質感。這種跨越文化與媒介的藝術融合,讓人不禁為畫家嫺熟的技法與獨特的藝術個性而讚嘆。

3.png

圖:韋太紙本水彩畫《輕舒》

  魏景山,1965年畢業于上海美專油畫係,他與著名畫家陳逸飛在1977年合作創作的革命油畫《佔領總統府》,是新中國美術史上一面重要的旗幟,堪稱百年油畫的精品,現收藏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寫實油畫的高手,魏景山的人物畫形象細緻明朗,色彩溫暖,抒情含蓄且充滿人文氣息,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從中跳脫,積極探索當代語境下的抽象表達。他的抽象油畫不是情緒的無序宣泄,而是有邊界的自由表達,超越了外在的圖式形態,融入當代的審美情趣。色彩關係的對比推進了平面的縱深感,點、線、面構成作品的生動氣勢,大象無形,進而走入想像性的意境。

4.png

圖:魏景山布面油畫《抽象系列》

  當被問及為何將“閎約深美”確定為本次聯展的主題時,胡曉芒表示:“海派藝術的文化語境時刻緊隨時代,流變不息。在此潮流之中,上海美專可謂是一朵奇特艷麗的浪花。上海美專不僅是唯一誕生、發展、輝煌于上海的美術學校,也是上海這座近代崛起的大都市的重要文化遺産和歷史印記。上海這座城市,對置身其中的每一位藝術家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他們發自內心的文化基因與創新求變的精神內核。我們本次聯展以‘閎約深美’為主題,在上海的母親河——普陀區的蘇州河畔展現這些上海美專藝術家融鑠中外的畫作,既是對海派文化之賞閱,亦是向上海美專的致敬。”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王一茗    | 責編:李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