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國內著名鑒寶專家蔡國聲到訪杭州蕭山保翼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保翼)。針對當前魚龍混雜的收藏市場,蔡國聲表示,出於經濟利益而幫人做鑒定的事什麼時候都有,雖然一個鑒定家的能力有高低,但是起碼態度應該是端正的,要憑自己的良心。
“盛世的古玩,亂世的黃金”,一直被中國人視為投資的兩大真理。然而,從古玩造假地圖到“贗品博物館”,古玩收藏魚龍混雜亂象紛呈,有數據顯示,90%以上高倣品以假亂真,讓人眼花繚亂,而文物盜掘走私猖獗,保護不力,令人扼腕。
蔡國聲分析稱,民間收藏亂象原因有三:一者收藏是一個考驗眼力和知識積澱的“活兒”,文物鑒定也好,藝術品鑒定也好,迄今沒有標準,更沒有規範,全憑鑒定者本人的“眼學”功底,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二者,古玩買賣既無合同也無約束,全靠買賣雙方自願購買,當面“談判”,事後發現上當,證據不足,法院也不受理;在維護收藏者正當權益方面,目前在法律上存在空白,致使假貨充斥收藏市場;三者,鑒定制度不完善,導致民間收藏的文物很少被文博機構的專家承認是真品,大量民間藏品流失海外。
鑒定專家是否應該“職業化”成了業內爭議的焦點。2003年7月,國家確定了文物鑒定師的執業標準,要求推行市場準入制度,沒有取得資格證的,將不能從事這個行業。標準是推出了,但與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文物鑒定專業人才依然相當匱乏。
在國外鑒定專家的鑒定結果都要負法律責任,而且有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聯保。國外藝術品實現再流通之前一般都能查到最初是從哪個畫廊、古董店買的,當時多少錢等數據,在保險公司、初級出售的畫廊等機構都有數據存檔,所以國外鑒定專家在做鑒定和估價時就有很多參數可以借鑒。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編:李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