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集合了旅遊屬性與教育功能,它的目的和價值在於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讓孩子們在課外享受旅行時光的同時,獲得學習體驗、培養實踐能力、激發探索慾望、提升綜合素養。
正值暑期,研學旅行迎來高峰。山東曲阜三孔景區擠滿了研學團隊,烈日阻擋不了孩子們求知的熱情,來自北京市石景山區的許崇樂正在體驗孔府皮影戲,他説父母第一次給他報名研學團,鼓勵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曲阜文化和旅遊局市場推廣科科長陳曙劍介紹,這兩年研學旅行特別受歡迎,今年上半年曲阜共接待青少年研學136.7萬人次,同比增長24.3%。
不止曲阜,去年以來,我國旅遊市場強勁復蘇,研學旅行成為市場熱點。不過,研學旅行的蓬勃發展,也伴隨著一些市場亂象,引發社會關注。南京傳媒學院副教授陳琳琳長期關注研學旅行,她表示,研學旅行的規範、有序和高品質發展,有賴於回歸其本來目的與價值,亟需加強行業引導與監管,多方努力、多策並舉。
優質産品供不應求
暑期是研學旅行旺季。攜程旅行網數據顯示,暑期親子研學類産品相關訂單同比增長七成,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北京、上海、四川、內蒙古、寧夏、貴州、雲南、新疆等成為國內熱門遊學目的地,英國、美國等海外長線遊學路線,新加坡、泰國等短線遊學路線也很受歡迎。途牛旅遊網從藝術、歷史、文學、自然、探索多角度推出了沉浸式體驗類的研學遊産品,出境研學遊方面則包括以寓教于樂、雙語教學、沉浸式感受國際課堂為主的遊學團,和以博物館深度講解為主的定制研學團。
一家定制旅行創始人兼CEO賈建強表示,現在的家長越來越希望通過旅行的方式,讓孩子們去認識世界、拓寬視野、增長學識。“今年暑假,國內外遊學産品佔比達80%。這類産品在保留原有景點觀光、美食體驗、文化探索的同時,還規劃了名校訪問、博物館精講、當地人文體驗等活動,讓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
研學旅行是各地爭搶的市場。今年暑期,北京市文旅局推出“緬懷致敬紅色遊”“炫酷工業科技遊”“長城古跡探尋遊”等8大系列主題活動,並推薦20個“暑期必逛特色博物館”和暑期博物館10大特展。江蘇發出“夏天的邀約”,10條文博場館研學遊精品線路串聯起各級各類大中小型博物館。廣西推出14條研學遊路線,其中北海路線將帶領孩子們遊覽北海銀灘景區、潿洲島、合浦漢墓博物館,對海洋文化和當地人文展開深度探索。
陳琳琳表示,隨著去年旅遊市場整體復蘇,研學旅行呈現高速反彈的勢頭,“去年研學旅行産品的價格偏高,今年市場更加理性,優質研學旅行産品依舊供不應求。研學旅行的目的地更加多元化,主題也更加豐富,文化、科技、環保類的都很受歡迎,個性化定制類的産品也越來越多”。
紅火同時仍存亂象
研學旅行集合了旅遊屬性與教育功能,它的目的和價值在於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讓孩子們在課外享受旅行時光的同時,獲得學習體驗、培養實踐能力、激發探索慾望、提升綜合素養。
在陳琳琳看來,研學旅行市場的火熱是政策引導、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多方共同推動的結果。
——從政策層面看,近年來,研學旅行被納入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和課程體系,學校將研學旅行納入教學計劃,文化和旅遊、教育等部門相繼發佈研學旅行目的地和示範基地名單,各地也紛紛出臺政策扶持研學旅行。
——從需求層面看,越來越多的家長期待通過研學旅行等新的教育手段培養和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此外,適齡學生人口數量的增長也帶動研學旅行需求快速上升。
——從行業層面看,研學旅行作為教育旅遊融合的新業態,為相關經營主體開拓了新的增長領域。同時,研學旅行依託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開發特色産品,可帶動相關地區旅遊業的發展,推動地方經濟增長。
統計顯示,我國研學旅行的從業機構已經超過3萬家,目前市場上的研學旅行産品更是琳瑯滿目,參團時間從半天到10多天不等;目的地選擇上,有的聚焦本地和周邊,有的直奔海外;有孩子單獨參加的“單飛團”,也有需要家長陪同的“親子團”;研學主題更是五花八門,熱門的包括博物館精講、大自然探索等。根據不同配置,研學旅行的價格低則幾百元、高則數萬元。
家住北京市豐台區的王琳正在給孩子選擇研學旅行産品。“作為家長,我最關心孩子能不能通過研學有所收穫,以及孩子出行的生活、安全問題。在比較産品過程中,我發現各家的課程設計、導師資質、帶隊水準等真實情況難以甄別,有點像‘開盲盒’,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踩雷’。”王琳的擔心並非多餘,市場熱鬧之下確實伴隨一些亂象。“研學行程設計不合理,孩子被動成為特種兵”“名校深度遊變成校門口合影”……種種問題不禁讓家長對“寓教于遊”的效果産生懷疑。
提高門檻加強監管
“據預測,我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市場規模可達千億元,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狀況的確是行業品質參差不齊。”陳琳琳分析,背後的原因首先在於研學旅行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旅行社、教育機構、培訓機構、網際網路企業等相關主體紛紛涉足研學旅行市場,雖然推動了行業發展持續升溫,但進入者本身良莠不齊,且監管不到位、主管部門不明確、行業欠缺法律法規約束,也沒有統一服務標準等,導致産品和服務品質缺乏規範。
陳曙劍也表示,原國家旅遊局出臺的《研學旅行服務規範》雖然明確了研學旅行活動的主辦方、承辦方、供應方等概念,但沒有操作層面的市場準入辦法。實踐中登記註冊從事研學旅行的機構並未按主辦方、承辦方、供應方進行劃分。此外,目前國家級、省級、市級文件對研學旅行涉及的部門職責規定較為宏觀,並未對具體操作層面上的部門分工進行明確。
陳琳琳建議,要在明確研學旅行行業主管部門的基礎上,加強行業監督引導。“首先,研學旅行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要在文化和旅遊、教育、交通、司法等部門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協作機制,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綜合管理。其次,要完善監管制度,制定全國統一的研學旅行管理辦法,明確監管部門職責,加強對研學旅行機構産品和服務等的監管檢查。此外,應建立第三方評價體系,不定期對研學機構、研學産品作出相對客觀的評價,為消費者決策提供依據。”
陳琳琳認為,從行業長遠發展看,人才供給嚴重不足的問題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研學旅行對指導師的專業要求較高,但目前優秀指導師供不應求,指導師專業能力參差不齊,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應抓緊建立健全人才機制,在平臺建立人才培養和專家評價雙機制,開展從業人員培訓和考核,組建專家團隊對機構及人員進行評估,進一步推動人才專業化。”
來源:經濟日報 | 撰稿:張雪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