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斷供加快自研!OpenAI限制中國用戶訪問
發佈時間 | 2024-07-13 11:15:01    

  自本月9日起,開發出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美國OpenAI公司正式禁止中國用戶訪問其服務。儘管OpenAI的最新限制讓一些人因“無法使用全球領先的大模型産品”而産生擔憂,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舉影響有限,反而為國內大模型行業提供機會。與此同時,阿裏、騰訊、百度、智譜等國內AI大模型服務商紛紛向用戶拋出橄欖枝,試圖接下OpenAI留下的市場。

  此前,有國內行業專家認為,OpenAI限制中國用戶訪問,是受到了美國試圖限制中國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和其他尖端科技的政治氣氛影響,矽谷其他科技巨頭並沒有在對華合作方面跟隨OpenAI的行動。作為OpenAI的最大股東兼合作夥伴,美國微軟公司的發言人本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微軟在中國提供的Azure OpenAI服務沒有任何變化,將繼續為中國符合條件的客戶提供接入服務,這被認為是微軟和OpenAI在對華業務上存在分歧的一大例證。

  國産開發順利“搬家”?

  在6月25日OpenAI宣佈將停止向中國提供API(應用程式編程介面)服務後,國産大模型廠商快速響應,紛紛向原本連接OpenAI的國內人工智慧開發企業發出“搬家”邀約。美國《時代》雜誌網站近日評論稱,OpenAI對來自中國的訪問實施限制,正在助推一場行業變革,中國本土的人工智慧領軍企業都想借此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1.jpg

  騰訊雲宣佈,在截至2024年7月31日24時前,將為新遷移企業用戶免費贈送1億騰訊混元大模型Tokens(文本中最小的語義單元),並提供免費專屬遷移工具和服務;百度智慧雲千帆宣佈推出大模型普惠計劃,為新註冊企業用戶提供0元調用,在7月25日24點前適用,包括文心旗艦模型首次免費,贈送ERNIE3.5旗艦模型5000萬Tokens包等。

  除頭部廠商,國內人工智慧初創企業也迅速拋出橄欖枝。月之暗面稱,旗下人工智慧對話助手産品Kimi開放平臺介面完全相容OpenAI,最快5分鐘實現“搬家”。智譜也發佈“面向OpenAI API用戶提供特別搬家計劃”,為開發者提供1.5億Tokens,還提供從OpenAI遷移的培訓。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商業大數據分析中心聯席主任龐嚴對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稱,“OpenAI原有的企業用戶可以輕易轉到中國的大模型廠商的平臺上,甚至可以直接使用開源平臺繼續運作,限制措施最終對客戶服務的影響不會太大。”

  360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OpenAI對中國地區停止服務只能加速中國自己大模型産業的發展,這未必是一個壞事。國內的開發者將轉向國産大模型,而這恰恰是中國人工智慧産業實現自主創新和突破的關鍵時刻。

  加速業內“去偽存真”

  英國《衛報》9日的報道援引紐約大學兼職教授馬文彥的評論稱,“從長遠看,OpenAI的離開為中國的人工智慧大模型提供一個接受真正考驗的機會。”

  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OpenAI的最新限制主要影響部分深度依賴其技術進行學習、訓練和産品開發的企業與機構。這些企業和機構通常追求前沿應用,但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薄弱。此次限制將促使其重新評估技術路徑,加速行業內部洗牌,讓具備自主研發能力或能快速適應變化的企業脫穎而出。

  一名國內AI服務商的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在ChatGPT帶動的這波人工智慧大模型開發熱潮中,有一些企業為了快速推出人工智慧産品,選擇用OpenAI的工具進行“套殼”,卻打出“自研大模型”的幌子。OpenAI的限制將加速這類企業的淘汰出局,從某種程度上講,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聯合早報》援引新加坡管理大學計算與資訊系統學院副教授朱飛達的評論稱,OpenAI的限制措施其實是在加快中國AI行業優勝劣汰的過程,讓一些“假冒大模型”和缺乏自主研發的企業被淘汰。“這等於幫助中國政府向這些AI公司舉起一面照妖鏡,看到底誰是真,誰是假。”

  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近日發佈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全球人工智慧大模型有1328個。其中美國佔比44%,中國佔比36%。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出臺相關支援政策,加快大模型産業的持續發展。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工信部曾提出加快培育面向工業領域的大模型,大力發展基於大模型的智慧裝備、軟體等智慧産品等要求。具體到幾個地區來看,上海推出《上海市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深圳也發佈了《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高水準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

  大模型未來的重點將是“卷應用”?

  有國內人工智慧大模型應用開發者和技術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同於OpenAI開發的通用大模型,當前國內日常接觸到的AI應用更多是出自垂直領域大模型,“它的優勢在於聚焦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在處理任務時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效率、可定制化。事實上,和我們對接需求的企業往往並不需要超級大模型,聚焦具體場景的小模型效果更好。”

  周鴻祎在2024中國網際網路大會期間表示,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可以憑藉算力和數據,在超級通用人工智慧方面跟美國展開競爭;傳統企業則可以定制與業務相結合的專業大模型,賽道機會非常寬廣。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表示,大模型的重點還是“卷應用”,“沒有應用,光有基礎模型,不管是開源還是閉源都一文不值。”

  中國的手機、電腦等廠商正在根據行業特點推出大模型産品。在智慧手機市場,AI與大模型正在引領新的市場風向,各大手機廠商紛紛瞄準生成式AI,積極探索多模態大模型,以期在競爭中拔得頭籌。目前,vivo推出了自研藍心大模型,華為有盤古大模型,榮耀則在今年推出了“魔法大模型”。此外,阿裏雲、科大訊飛等也在與手機廠商合作打造大模型産品和相關應用。對於電腦行業而言,“AI PC”已成為近年來的熱詞,華為、聯想等廠商的最新産品已經搭載了大模型工具。

  正如在上述領域的激烈競爭,豐富的應用場景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發展AI産業的重要優勢。朱克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大模型行業下一步發展優勢和重點在於龐大的市場需求、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政策的有力支援,包括數字化轉型推動大模型技術應用普及,大數據和雲計算優勢提供基礎設施支援,政策力度加大提供保駕護航。

  朱飛達則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提到另一角度。他認為,AI算力靠的不單是晶片,還包括供應穩定的能源。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大模型技術的高能耗問題愈發凸顯,電力問題將成為制約AI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朱飛達表示:“中國目前在AI算力上雖然還與美國有些差距,但要追趕只是時間和積累的問題。中國新能源電力優勢將在接下來的AI發展中日益凸顯,可能會出現此消彼長的局面。”

來源:環球時報    | 撰稿:記者 趙覺珵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