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年內投資已達400億,鈉離子電池即將進入商業化階段
發佈時間 | 2024-06-16 11:59:54    

  今年以來,鈉離子電池産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簽約、備案、開工的鈉電項目已經超過20個,涉及電芯、正負極材料等諸多細分領域,項目投資總額近400億元。”在6月13-14日舉行的第三屆鈉離子電池産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上,中關村(3.780, 0.01, 0.27%)儲能産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公佈了上述數據。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工信部鋰離子電池及類似産品標準工作組秘書劉冉冉在此次論壇上介紹稱,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已投産的鈉離子電池專用産能達到10 GWh,比2022年底增加了8 GWh;預計2024年中國鈉離子電池需求量達11.9 GWh,出貨量有望突破1 GWh;到2025年,中國鈉離子電池的規劃産能預計達60 GWh。

  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樹軍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鈉離子電池投資加速,主要是因為市場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機會,以及頭部企業的投資帶動。

  今年3月,華陽新材(2.760, 0.03, 1.10%)料集團和科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萬套(100萬隻圓柱電池)兩輪車鈉離子電池包銷售合同;臺鈴與湖州超鈉合作發佈了鈉電電動兩輪車,並在濟南實現了上市售賣;5月,廣西南寧投運了全球首個10 MWh鈉離子電池電網側儲能電站。

1.jpg

  在李樹軍看來,2021-2025年是鈉離子電池的産業化實施階段。其中,今年是鈉離子電池産業化的成長期,具體表現是市場拓展力度加強,明年將進入商業化。“根據中科海鈉的開發進度,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量産成本將在2025年底與磷酸鐵鋰基本相當。”李樹軍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2026-2030年,國內鈉離子電池將進入産業化成熟推廣階段,到2030年將逐漸形成500-1000 GWh規模産業。

  李樹軍表示,鈉離子電池是未來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在大規模應用領域能夠被寄予厚望。隨著成本降低,市場自動擴大,其將與鋰離子電池一起成為二次電池的主要形態。

  但李樹軍補充認為,即便鈉電成本和鐵鋰電池持平,鋰電池在相當長時間內仍將處於主導地位。

  EVTank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887.4 GWh,同比增長34.3%,在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的佔比達到73.8%。期內,中國的鋰電池總産量超過940 GWh,同比增長25%。

  談及去年以來碳酸鋰價格不斷下跌,給本來具有原料成本優勢的鈉離子電池發展帶來的影響,李樹軍表示,雖然當前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不再明顯,但是本輪庫存消化完成後,碳酸鋰價格需要有所上升才能維持供需平衡,加上産業鏈的毛利率修復,鋰電池價格應該會有所上升。長期來看,鈉電池的成本呈穩定下降趨勢,優勢將逐步凸顯。

  作為鋰電池重要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從2022年11月的每噸60萬元降至目前的10萬元以下。根據東吳證券(6.290, 0.12, 1.94%)分析測算,按照碳酸鋰8萬元/噸價格測算,龍頭企業的鐵鋰電芯成本預計為0.32元/Wh,三元523電芯成本預計為0.45元/Wh;二線廠商鐵鋰與三元電芯成本分別約為0.37元/Wh和0.5元/Wh。

  從資源角度看,如果不考慮回收,最遲到2036年,全球鋰儲量將無法滿足電動汽車需求,所以豐富的鈉資源將對保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全球鋰儲量為1.28億噸。其中,中國的鋰儲量為0.08億噸,僅佔全球的6.3%左右,對外依存度超70%。

  相比于緊缺的鋰礦資源,鈉資源儲量豐富。地殼中鈉儲量達2.74%,約是鋰儲量的420倍。中國的鈉資源儲量佔據全球儲量的22%,無需擔心供需不平衡問題。

  此外,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在此次論壇上表示,鈉離子混合電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壽命長,且能量密度可觀,未來可以替代鉛酸電池,並填補超級電容器和鋰離子電池性能空間。

  作為國內鈉離子電池生産的頭部企業之一,華陽集團(27.540, -0.24, -0.86%)産業技術研究總院院長、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陽新能)副總經理王可琛介紹,華陽鈉離子電芯産品已形成規模化生産,可應用於電動二輪車、觀光車、清掃車、工商業儲能櫃、應急電源等領域。

來源:界面新聞    | 撰稿:記者 侯瑞寧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