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受熱捧,專家警示“債牛”風險
發佈時間 | 2024-06-16 11:48:41    

  6月14日,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迎來首次發行。財政部當天招標發行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三期)(50年期),本期發行總額為350億元,票面利率通過競爭性招標後僅為2.53%,反映出市場對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追捧。近期發行的特別國債由於具備收益率高於存款、流動性較強、風險相對較小等特點,受到機構、個人投資者熱捧。專家提醒,此輪債券“牛市”行情與債券利率下行有很大關係,但這種高收益不具備可持續性,需警惕高位“接盤”風險。

  今年以來,部分債券型基金(以下簡稱“債基”)投資回報率上升,一些産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過了10%,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通過購買理財等渠道,居民和企業的存款大量流向債市。Wind數據顯示,1—5月債基資産規模增加了4921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732億元。

  債基“牛市”的背後,隱藏著不小的投資風險。近期,人民銀行多次就長期國債收益率偏低與居民購買特別國債公開發聲,提醒投資者關注相關風險。

  部分國際投行如麥格理集團也提醒,中國債券市場需要汲取美國矽谷銀行危機的教訓,投資者大量持有長期美債,在利率方向和水準變化後會暴露重大風險。

  債基投資收益一方面來自持有債券期間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則來自債券價格變動産生的資本利得。據業內人士介紹,債券利率與價格負相關,利率走低,價格就會升高。持有債券的久期也會影響債基投資收益。簡單來説,久期放大後,債券價格變動與債券利率變動的倍數關係也會放大。從這個意義上看,久期實際上有倍數或杠桿效應。例如,在利率同樣下降1個百分點的情況下,久期3年的債券價格會上漲3%,而久期8年的債券價格則會上漲8%。

  當前,債基追求高收益的策略主要是拉長久期。受“資産荒”影響,近期一些機構投資者找不到收益較好的資産,尤其是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後,更加凸顯債券基金的比價優勢。這些機構投資者更多依靠拉長債券久期來追求高收益,實際上也是在“冒險”賺錢,博弈市場利率還會走低。

  通常在利率下行階段,債券價格上漲,大量資金涌入債市,加劇了債券供求失衡,利率進一步下行,價格繼續上漲,形成正反饋效應;反過來,利率回升時也會有負反饋效應。為此,業內專家提醒,長債收益率不會持續處於低位,投資者在債市高位接盤,未來遭受投資損失的風險很大。

  回顧2019年至2020年間的債市行情,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半年間下降了近80個基點,之後又在2020年5月至11月回升了80個基點左右。

  若投資者在利率低點也就是價格高位買入,持有到2020年11月賣出,半年將虧損6%左右,折算為年化收益率就虧損10%以上。當時,債券基金也曾出現大面積虧損,投資者大幅贖回又加劇了市場的繼續下行,並進一步放大虧損。

  “綜合來看,久期對債基投資收益的倍數效應是雙向的。未來若債券利率回升,久期越長,債基産品資本利得收益也會成倍下降,風險相應加大。對債基産品收益率數據要理性看待。”業內人士強調,通常市場宣傳的收益率是年化收益率,根據一段時間的實際收益率折算而成,是動態變化的。

  舉例來説,若過去一月某債基産品凈值由1元增長至1.01元,意味著該産品當月收益率為1%,折成年化收益率可高達12%。但對於債券基金來説,月度收益率1%已經屬於高收益,很難指望每個月的收益率都有此水準。即便後續市場保持平穩運作,一年的實際收益率也遠遠達不到10%以上的預期收益率;反而是出現潛在虧損風險的概率在加大。

  “不少投資者認為,由於市場中還有大量待配置資金,那麼一旦收益率出現了上行的苗頭便會有資金將其再度‘買’下來,所以收益率也就不會真的上行。”光大證券(15.910, 0.32, 2.05%)(維權)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産荒”是驅動2022年第四季度收益率下行的直接原因,也是那時較多投資者篤定未來收益率還將繼續下行或是低位運作的主要邏輯。

  張旭提醒,當前的債券市場和2022年第四季度調整之前有著不少相似之處。也許,此時投資者更需關注債券類資産的價格波動風險,守護好“錢袋子”。

來源:澎湃新聞    | 撰稿: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