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各地扎堆建微短劇基地,念好“生意經”要先提前算好一筆“經濟賬”
發佈時間 | 2024-04-30 14:55:25    

   今年以來,身披“短週期、低投入、高收益”標簽的微短劇延續了去年爆髮式增長的勢頭,頻頻爭奪觀眾和市場的注意力。面對機緣涌動的微短劇市場,全國各地紛紛加入這盤棋局,浙江當然也不甘示弱。

  在這條“錢途未卜”的狂飆之路上,三四線城市紛紛搭建起孵化微短劇的“造夢工廠”,有沒有盲目跟風的情況?多地聚力打造的一體化産業鏈是否能真正運轉?記者近日走訪各地追蹤新況。

  “造夢工廠”搶灘:

  是為産業賦能還是盲目跟風

  在杭州市臨平區的“臨影廠”影視拍攝基地,醫院、學校等各類現代拍攝場景一應俱全。“這裡擁有1.5萬平方米的室內實景影棚、8000平方米的戶外街景,目前已有70余個劇組在此完成拍攝。”據杭州市臨平區委宣傳部有關科室負責人陸森介紹,臨平發展微短劇的優勢一方面在於場景新、配套設施較為完整;另一方面是動作快,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劇本創作、拍攝製作等一條較為完備的産業鏈,區位和交通也是一大優勢。

  記者來到衢州市衢江區,一座佔地面積約170畝,總投資約7億元的“短劇超級工廠”正在飛速搭建。衢江通過規劃佈局將閒置用地改造為集微短劇製作、AI應用、電商直播等為一體的産業基地,為劇組提供高質低價的錄製場景、演員供給、設備租賃、吃住出行等一體化服務,預計基地年産出短劇300部以上,年盈收達到20億左右。

  有人入局,也有人觀望——“微短劇基地建設還是要因地制宜,而非一哄而上”“沒有兜底實力和區位優勢還是不要盲目攤大餅”……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也聽到了一些審慎的聲音,畢竟動輒上億元的投入很有可能入不敷出,最終幻化為泡影。

  “視聽行業的風口瞬息萬變,各地想要打造更有性價比和特色的夢工廠來搭上這趟流量快車無可厚非,但微短劇的熱潮必然會有冷卻的時候,因此也要警惕扎堆的基地建設最終可能會演變為同質化競爭和生産價格戰的惡性迴圈,這必然會對基地的運營和長期發展帶來不小的負擔與風險。”中國網路作家村運營負責人沈榮感慨道,念好微短劇的“生意經”要先提前算好一筆“經濟賬”。

  誠然,微短劇影視基地的建設好比一場馬拉松,這背後與當地的自身定位、土地資源、區位優勢、政策佈局都息息相關,“重復的建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最終看的還是誰的兜底能力強,誰能夠持續投入,誰會多元化經營。”在沈榮看來,發展微短劇最重要的還是要將當地文旅資源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完善配套設施,以故事的本地化、場景的特色化破除同質化競爭,而非盲目地平地起高樓。

  如今,微短劇的發展路徑不禁讓許多業內人士聯想到曾經的電影拍攝基地的盛衰。市場發展初期,生機勃勃但品質良莠不齊,經歷野蠻生長和數輪行業淘洗、內部競爭後,最終屹立不倒的,是真正兼顧社會價值、商業價值且具備品質化和差異化的微短劇基地。

  劇本內容之“爭”:

  當網路作家用上AI

  微短劇攻城略地的這兩年,劇本內容無疑是開局的定音之錘。

  位於杭州濱江白馬湖畔的中國網路作家村(以下簡稱“作家村”),經過6年多的成長,在源頭已匯聚了豐富的內容創作資源。從唐家三少、管平潮、蔣勝男等知名網路作家成為首批村民開始,如今已集結起包括《慶餘年》《羋月傳》《盜墓筆記》等文學爆款作者在內的275位網路作家,其中一批“村民”正在微短劇賽道上躍躍欲試。

  “我撰寫的宋韻題材中篇小説《上元歡》今年將改編為微短劇,預計8月開機,之後也會啟動海外推廣計劃。”談及微短劇,作家村黨支部書記王譽蓉滔滔不絕起來,“微短劇熱潮極大地點燃了作家村村民的創作熱情,我們也在通過‘網路文學IP直通車’等項目,與九州文化、咪咕、容量等大型傳媒公司合作,積極推動微短劇IP的開發轉化。”

  一邊是作家蓄勢待發,而另一邊,記者發現AI也已經在微短劇生産中顯露身手。

  “衢州目前已率先開始了AI劇本創作,以一部常規的70集微短劇為例,在輸入劇本簡介和限制指令後,最快僅需30秒到1分鐘即可自動生成劇本大綱和所需劇情。”衢州捷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員工仇中昱去年來到衢江從事AI産品生産,如今已産出10余部AI劇本。據他介紹,AI目前主要是完成劇本從無到有的初步搭建,之後再交由編劇或導演進行個性化創排,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內容生産效率。

  AI的入場,無疑為微短劇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有限可能,仇中昱説,這並不意味著技術的發展可以代替人類藝術中的天馬行空。

  運維行銷之問:

  投流轉化如何作為

  內容與場地的進階戰正如火如荼,而任何一部微短劇的爆火和曝光,都離不開強有力的行銷策略,其中投流是主導其成敗的關鍵因素,這也是各地打造一體化産業鏈中的薄弱環節:目前大多地方是依靠巨量引擎、騰訊廣告等外部投流公司進行引流,因此也時常面臨著投入高、回報低、數據不透明的“摸瞎”窘境。

  在衢州市衢江區“超級短劇工廠”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未完工的辦公區域已有部分員工進入工作狀態。“我們在發展微短劇的初期,就投入了大量心血和資金去組建專門的投流團隊,在前期測試市場流量後,會根據每日所更新的投流數據制定下一階段的投放策略和劇本創作方向。”據衢州美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運營負責人阿布介紹,目前投流部門已有300多人,還在不斷擴充中。可見,誰掌握著投放主動權,誰就更容易嗅到下一個“爆點”,同時帶來更可觀的收益。

  “憑藉抖音、快手等平臺優勢,微短劇會逐步趨於廣告與電商結合,以品牌植入引流、借直播私域、內容電商轉化等多元模式進行盈利。”阿布坦言,在這個過程中,一集集短劇就像商品展示的櫥窗,産品何時亮相、用戶情緒如何調動、鏈路如何跳轉承載,都有其行銷邏輯,即短內容時代的敏捷行銷,一分鐘內就讓用戶上頭、消費、唸唸不忘。

  “微短劇+”的追求:

  微而不弱,短而不淺

  今年年初,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發佈“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積極引導微短劇與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線下經濟交融,有效帶動各地景點“出圈”。站在熱潮風口前,各地如何讓微短劇 “微而不弱,短而不淺”?

  “作為文化消費品和精神營養品,那些立得住、有內核的精品劇才能活得更久、走得更遠。”在橫店影視文化産業集聚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陳遠京看來,“微短劇+文旅”無疑是賦能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步。

  劇不在長,有“精”則靈。在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網路視聽司公佈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二批推薦目錄中,《別打擾我種田》《戀戀茶園》《趙小姐的日記》等5部浙江出品的精品微短劇入選。

  精品化發展初見成效的同時,收緊監管政策、規範審核備案機制,無疑是讓行業駛入良性發展軌道的重要推手。目前,杭州市西湖區、臨平區都已成立網路微短劇審查分中心,以縮短本地微短劇審查週期,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如今,在微短劇行業生態的自凈機製作用下,“微短劇+”正在通過與實體經濟、鄉村振興、AIGC等支點的聯動持續撬動新的發展契機。透過微短劇這個小窗口,各地也需進一步深挖自身的資源稟賦,依託前沿的技術引擎和無限的創作潛能,不斷搭建影視賦能當地經濟發展的理想載體與生動場景。

  【記者手記】

  微短劇這盤棋看似人人可參與,但實則處處藏有玄機,一週的採訪過後,記者生發出幾點思考。

  內容生産與技術升級要平衡糾偏。“超級工廠”的搭建、AI工具的賦能,無疑將微短劇的生産效能推向新的高地,然而工業流水線式的生産往往又會將同質化內容、以量取勝的博弈拉回賽場,人機協同如何賦能內容生産也需要平衡發展。而站在更高的增量維度看,微短劇“文化出海”的使命依舊任重而道遠,如何打通文化轉譯瓶頸、精準匹配海外消費者習慣、有效維護版權等問題都需進一步實踐糾偏。

  解鎖多路並行的産業運作模式。誰也無法預料微短劇的風口何時會過,因此多元化經營更有利於平衡各地的運維成本和場地利用率,為未知的轉型打好地基。如杭州臨平的“臨影廠”除了微短劇拍攝還承接室內音樂節、綜藝錄製、直播帶貨等活動;衢州衢江的“超級短劇工廠”除了承包自産的微短劇投放,還分銷全國各地的影視産品,同時進行網紅孵化,衍生遊戲、周邊等産品,以流量變增量。

  人才與市場需雙向奔赴。面對擴張如此兇猛的微短劇市場,編劇、導演、專業製作、運維等人才在短期內依舊會面臨供不應求的困境。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由於觀念認知、扶持政策、人才對接等方面的資訊錯位、匹配不及時,微短劇行業在招賢納才時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降低門檻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由此,各地也應在微短劇人才認證、校企合作等方面給予相應支援,助推人才就業和微短劇發展的雙向奔赴。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張嘉琪 陸偉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