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新一輪汽車以舊換新,將如何拉動汽車消費?
發佈時間 | 2024-03-21 16:25:37    

  天氣轉暖,汽車行業今年的“好消息”也如期而至。近日,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暢通流通堵點,促進汽車梯次消費、更新消費。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上述方案的實施,車市將建立起“去舊更容易、換新更願意”的有效機制,縮短消費者的換車週期,使國內汽車保有量和車況水準同步提升,同時還將進一步繁榮二手車市場,實現汽車消費的高品質增長。

  將顯著拉動汽車消費

  中新財經整理髮現,自2009年以來,我國曾多次推出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措施既包括減免購置稅、節能車補貼這樣的“直接減錢”,也包括以舊換新、汽車下鄉這樣的“間接推廣”。

  以2009年為例,當時我國剛進入私家車時代不久,汽車行業立足未穩,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産銷出現下滑。隨著當年以舊換新、減免購置稅等政策推出,中國汽車産銷當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並將這一紀錄保持至今。

  “回顧之前出臺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均對行業銷量提振明顯。”在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看來,本次《行動方案》的實施,同樣也將對我國汽車消費起到顯著的拉動作用。

  張翔同時指出,本次《行動方案》提出的以舊換新針對性較強,或有效打通消費者換車過程中的堵點。“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車主的換車週期較長。首任車主平均用車6-7年後更換,而發達國家僅2-3年。縮短上述週期,將對新車市場産生積極影響。”

  報廢換購將成行業增長重要動力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

  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上述有關報廢汽車回收的目標是有依據的。從2008年開始,我國汽車産銷呈現爆發增長態勢,十年間增長超過9倍。按照15年車齡報廢回收來算,目前進入了集中報廢的高峰階段。

  “在用國三以及以下排放標準的乘用車超過1600萬輛,其中車齡15年以上的超過700萬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我國的汽車、家電、家裝市場綜合體量大,相當一部分産品使用年限較長,能耗排放較高,有的因為長期使用,還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潛在更新需求進入了集中釋放期。

  《行動方案》也對以舊換新的車型提出了要求,“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因地制宜優化汽車限購措施,推進汽車使用全生命週期管理資訊交互系統建設。”

  據崔東樹測算,2023年汽車報廢量凈增為756萬輛,未來會顯著有加速的趨勢。因此,汽車報廢更新、升級會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動力。同時,二手車出口轉出模式也日益成熟,國內道路上汽車的車況水準也將逐步提升。

  具體措施備受期待

  《行動方案》明確,組織開展全國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鼓勵汽車生産企業、銷售企業開展促銷活動,並引導行業有序競爭。

  中新財經了解到,在《行動方案》出臺之前,包括吉利、哈弗、比亞迪、一汽-大眾、北京現代等多個自主和合資品牌已經推出了以舊換新的促銷活動。不過,這些促銷活動大多局限在品牌內,除補貼方式、金額不同外,對於消費者購車的車型也存在限制。

  多位汽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在了解到有關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後,他們也非常期待汽車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實施辦法和標準的政策細則。“傳統的以舊換新大多都以車企補貼為主,不光參與車型有限,消費者也不太感冒,如果有大範圍的補貼政策,車賣得也會更快一些。”

  “總體來説,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符合經濟的發展規律,也符合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張翔表示,隨著經濟增長,大家購買力增強了,人民群眾有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越來越快,智慧化水準越來越高,進一步也刺激消費者換車,提升駕控品質。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