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Sora全網爆火,影視行業在瑟瑟發抖?
發佈時間 | 2024-02-24 11:22:17    

   一年前,ChatGPT在AI圈掀起驚天巨浪之時,許多人都沒有想到下一波浪潮來得如此之快。2024年春節期間,OpenAI用一段60秒的視頻驚艷全球。這段時尚女子漫步東京街頭的短視頻,由文生視頻模型Sora生成。

  Sora全網爆火,一時之間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聲音,有人看到了機會、有人看到了擔憂、有人看到了恐懼……面對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影視行業,從業者是否真如想像中在瑟瑟發抖?

  Sora如何衝擊影視行業?

  最近一段時間,Sora持續成為網際網路熱門話題,幾條生動逼真、畫面精美的短視頻,給整個影視行業帶來的震撼,依舊余溫未散。

  摩斯AI創始人侯茂(化名)向中新網記者介紹,Sora具有三大突出亮點:一是60秒長視頻,Sora可以保持視頻主體與背景的高度流暢性與穩定性;二是單視頻多角度鏡頭,Sora在一個視頻內實現多角度鏡頭,分鏡切換符合邏輯且十分流暢;三是理解真實世界的能力,Sora對於光影反射、運動方式、鏡頭移動等細節處理得十分優秀,極大地提升了真實感。

  “自一年前OpenAI發佈ChatGPT以來,從文本、圖片、聲音到視頻領域,各種突破性人工智慧不斷涌現,已經超過摩爾定律所描繪的技術進步速度。”

  作為AI視頻模型,Sora的橫空出世勢必會給如今的影視行業,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侯茂認為,最先受到影響的應該是動漫行業。“動漫裏的人物、場景偏虛擬,對實時性與精細程度要求不高。”此外,Sora對偏寫實類的電影、電視劇短期內影響不大,因為這類作品對真實場景的人物表演、驚喜度要求很高。

  在他看來,Sora對於器材生産商與租賃商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比如曾經需要高價購買的攝影機、昂貴的移動器材、照明器材大概率不再被需要。後續將轉為採用人類提示語來控制AI視頻模型,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完成運鏡、影像生成等工作。”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特效公司。侯茂指出,原來製作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在特效方面的成本非常高,特別是一些需要完全從零建模的效果。現在有了Sora,可能一句話就能夠生成相同品質的畫面,這將會對特效公司産生非常大的衝擊。

  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對於導演、編劇、攝影師等影視行業專業工種會是重大利好。“過去傳統的影視生産方式,從想法到成片,需要一個團隊配合才能完成。以後借助AI工具,只要是有創意的人,一個人即可完成成片的生産。”

  “恐懼是本能,不是終點”

  2月16日,電影攝影師段紀辰在微信公眾號裏,刷到OpenAI發佈文生視頻模型Sora的消息。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看到Sora視頻時,第一時間並沒有意識到是AI視頻。等到回過神來,腦海裏只有一個字“牛”。

  激動的心情漸漸平復後,他將文章轉發到朋友圈並寫下四個字——要失業了。

  一年前OpenAI推出ChatGPT時,母親曾問過段紀辰:“你覺得攝影師這個職業以後會消失嗎?”他當時的回答是“不可能”,沒想到僅僅過去一年,這個答案就發生了改變。

  儘管如此,段紀辰並沒有轉行的打算。在他看來,距離Sora進化到威脅人類工作,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此外,Sora目前僅能按照固有思維慣性思考,想要完成更有創意、創造性的作品仍比較困難。

  同一天,攝影師大碩也在第一時間觀看了Sora産出的視頻。“因為我們是幹這個的,所以看到它以後肯定會比一般人的震撼更具象一點。”

  在大碩看來,比起AI呈現出來的精美畫面,更為衝擊的是效率的大幅提升。“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實際工作當中那些特別費勁的事兒,以後用它就能輕輕鬆鬆解決了。”

  去年,好萊塢迎來史上首次編劇和演員聯合大罷工,矛盾焦點之一就是人工智慧的適用範圍。

  最近幾天,大碩也和同行們交流了許多,意外的是沒有一個人對Sora持否定態度。“大家都知道,這就是將來,而且已經到來。大家聊的都是覺得自己的認知還是太慢了。”

  當整個影視産業面臨技術革新,“恐懼是人的本能,但不是終點”。大碩認為,如果能趕上風口就要大膽嘗新,自己對新鮮事物永遠抱持著開放的態度。

  對於“攝影師最終是否會被AI取代”?大碩指出,不是攝影師被取代,而是畫面會被AI演算法取代。“一些不需要感情的畫面,或者是需要AI生成的畫面,將不再需要攝影師來拍攝。”

  “人是不會被效率高的機器所替代的。當使用AI可以讓拍攝一部片子的成本大幅縮減後,投資方就會更快地投入到下一部作品中,我就有另一份工資可以拿,觀眾也多了一部電視劇或電影可以看,一舉多得的事。”

  藝術“感覺”不能被AI模倣?

  採訪中,兩位攝影師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觀點:AI可以輔助人類工作,甚至取代一部分低品質的工作內容,但是涉及到情感類、需要深度溝通與理解能力的工作時,AI只能做到模倣卻無法超越其領域內的佼佼者們。

  去年,記者在一次採訪中曾嚮導演馮小剛詢問過這個問題:“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衝擊影視行業嗎?”

  彼時的馮小剛正在為電影《非誠勿擾3》做前期籌備工作,這是一部聚焦人工智慧題材的電影。

  面對記者的提問,馮小剛當時的回答是,藝術領域的人物需要具備人類情感思維,所以他認為AI不能完全取代人類。“比如説劇本,它可以做一個中等水準的劇本,但是讓它做一個特別獨到的劇本可能還不行,當然也許有一天它就行了。”

  在另一次採訪中,記者也曾向演員陳若軒問過同樣問題。從小就是“科幻迷”的陳若軒,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一直密切關注。他表示,雖然人工智慧已經進入到許多領域,但是未來演員仍不會被AI所替代。

  “雖然説人工智慧是人造的,但是我看了很多資料,機器是可以比人類更加完美的,而人跟機器的不同就在於他的不完美。所以我覺得機器再怎麼完美,它還是機器人,有缺點的人反而是鮮活的。”陳若軒説道。

來源:中新網    | 撰稿:王詩堯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