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府當地時間15日公佈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3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1.9%,反映物價上漲的GDP名義增長率為5.7%。
據日本電視臺消息,日本的名義GDP從世界第三位下降到世界第四位,被德國反超。
從表面上看,日本GDP被德國反超原因有兩個:一是日元的持續貶值,2023年,日元對美元貶值約7.6%,歐元對美元則升值約3.1%;二是兩國通脹的差異,受俄烏衝突的影響,去年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5.9%,日本則增長3.2%。
名義GDP包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變動在內,相較實際GDP,名義GDP更易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在1月德國公佈2023年GDP數據後,日本GDP被德國反超就已幾成定局。
但更深層次來看,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缺乏創新活力的産業是日本經濟長期處於疲軟狀態的根本原因。日本製造曾經是質優價廉的代名詞,新力、松下、日立等品牌可謂家喻戶曉,這些企業的産品也一度引領世界潮流,受到全球各地消費者的追捧,但這些正在成為昨日黃花。
分析認為,經濟的持續頹勢,預計將使得日本在全球的影響力進一步下滑。對於日本而言,要想實現“逆轉”,不斷努力提高生産效率,幾乎是唯一途徑。
日本前任經濟産業大臣西村康稔曾針對GDP可能被德國超越一事回應道,“日本的增長潛力確實已經落後,且仍然低迷”。西村稱,日本希望通過所有計劃,來奪回過去20年或30年來“失去”的經濟地位。
然而,面對日益嚴峻的少子化和老齡化,要想提高處於低水準的勞動生産效率,並非易事。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日德兩國都在邁向老齡化,勞動力不足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為了再次加快增長,日本有必要通過徹底實現同工同酬等方式,繼續挖掘高齡勞動者潛力。此外,進一步吸引外資也很重要。
然而,前景似乎並不樂觀。
IMF組織預計,日本下一次“被超越”或將很快來到:印度將在2026年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日本的GDP總量屆時則將再次下滑,跌至世界第五。
如果預測成真,這對於本就在泥潭中掙扎的日本經濟來説,無異於又當頭澆下“一盆冷水”。
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新聞網 界面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