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連續14年規模全球第一,這就是中國製造
發佈時間 | 2024-01-21 09:23:05    

   當全球製造業遭遇多重挑戰,中國製造能否經受考驗?

  1月19日發佈的最新“榜單”給出了回應:工業經濟在波動中實現穩步恢復,中國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

  一頭連市場、一頭連工廠,一邊是國內、一邊通國際,坐穩製造業規模的頭把交椅,“Made in China”的分量不言而喻。

  新中國成立之初,一塊鋼鐵、一塊香皂要靠進口。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世界排名第一,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即使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大國製造始終走得堅實又有力。

  主打一個“穩”,“大塊頭”托舉了大國經濟。

  機器聲響起來,企業就活起來,就業就有了更多保障。産業鏈轉起來,國內國際迴圈起來,也就“呵護”起了大市場的煙火氣。

  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比2022年提升1個百分點。鋼鐵、石化等傳統行業復蘇加快,電子行業走出低谷,汽車生産更是實現兩位數增長。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27%,不斷扎穩經濟發展的根基。

  突出一個“新”,大國重器、國貨潮牌提氣。

  剛開年,C919京滬航“飛起來”,國産大型郵輪出海遠航,作業系統、關鍵軟體等領域實現新突破。“新三樣”出口額首次破萬億元,造船市場份額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努力向上,背後是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創新動能不斷孕育。

  瞄準一個“精”,提升品質更給力。

  曾幾何時,人們對製造業有些刻板印象。從“地條鋼”到“手撕鋼”,生産傳統設備到攻堅精密儀器,由“黑笨粗”轉向“高精尖”,製造業不斷上演“變形記”。

  今天,全球每銷售3輛新車,就有一輛“中國造”,平均每10輛電動汽車中就有6輛車的電池來自中國。10.3萬家專精特新企業深耕産業鏈各環節,5095家國家層面綠色工廠,彰顯著製造業向“綠”升級。

  從小到大不易,由大到強更要加勁兒。

  從大企業到“小巨人”,一個個深耕實業的經營主體,成千上萬名科研人員、産業工人,是中國製造的底氣;完整的工業體系、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是中國製造的魅力。

  但我們還要增添硬實力。補短板,繼續強鏈補鏈,把産業基礎打得更牢,讓傳統産業加快升級,增強競爭力;鍛長板,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産力,讓優勢産業做得更好、新興産業不斷壯大,厚植發展的潛力。

  2024年,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帶來産業變革,新興市場也在不斷崛起。激烈競爭中,大國製造既要守住家底、攻關核心技術,更要開闢新賽道、搶抓先機。

  變的是環境,是賽道;不變的是實體經濟的根基。面向未來,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中國製造,走起!

來源:杭州網    | 撰稿:記者 張辛欣 王悅陽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