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梨要精緻擺盤,聖·索菲亞教堂的絕美夜景得配個人造月亮,馴鹿、鴕鳥、駱駝、企鵝、“長”翅膀的飛馬、鳳凰……該在的和不該在的,都得給“小馬鈴薯”們安排上!
今天冬天,“爾濱”大火,各類花式整活讓各地旅客甚至東北本地人都應接不暇。據攜程《2024元旦跨年旅遊洞察》數據,元旦假期3天,前往哈爾濱的訂單同比增長631%。有網友調侃:“這潑天的富貴終於輪到哈爾濱了。”
的確,新一輪旅遊熱潮正在從熱氣騰騰的淄博,轉移向冰天雪地的哈爾濱。而熱潮之下,我們不妨深想一層:為什麼是淄博與哈爾濱?一座城市,又應當如何借勢出圈,以文旅拼消費?
“頂流”是如何煉成的?
2023年,淄博燒烤走紅,從發放燒烤消費券到大力整治旅遊亂象,再從燒烤主題線路、“燒烤擺渡小車”,到高鐵站專門安排的“燒烤志願者”,各類真誠待客與花式整活讓全國掀起“進淄趕烤”現象級熱潮。
以此為起點,各地文旅從文旅局長變裝進入更深層次內卷,貴州黔東南州榕江、臺江兩縣憑藉“村超”“村BA”出圈,古都洛陽掀起唐裝潮……但要真正論熱度與超大流量承接度,能與之匹敵的唯有南方小馬鈴薯與“爾濱”的雙向奔赴。
哈爾濱的走紅,不同於淄博等城市,屬於老牌網紅再翻紅。正如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所説,哈爾濱旅遊市場冬天火爆是“慣性”,但如此“爆火”就顯得格外“偶然”。
確實,無論是冰雪大世界還是聖·索菲亞教堂,都是哈爾濱的“老底子”。冰雪大世界從1999年初誕至今已25年,雖“保質期”只有3個月,雖曾歷經哈爾濱旅遊的冷與熱,它卻年復一年從未缺席,今年更是在爆火之前即耗資30億元打造81萬平方米樂園,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冰雪主題樂園,榮獲一項新的吉尼斯紀錄稱號。而聖·索菲亞教堂更是已有百餘年曆史。此外,如冰雪氣墊船、雪地摩托車等所謂“花活”亦早在多年前就已登場。
那麼,今冬頂流“爾濱”是如何煉成的呢?其爆火的起點又在哪?
故事還要從2023年12月18日説起,彼時,新冬的冰雪大世界正式開園,開放前3小時即有超4萬名遊客涌入,超負荷接待使得各遊玩項目之下排起長龍,結合室外零下20度的天氣,一時間,社交網站上差評如潮,掀起“退票”風波。
從常規邏輯來説,這樣的出師不利或將嚴重打擊冰雪大世界的口碑,哈爾濱整體旅遊形象也將大打折扣,但當地卻上演了“教科書級”的危機應對——不僅冰雪大世界大方退票,哈爾濱文旅局長也親自入園督導,並在次日即發佈道歉信及整改措施,變危為機,拉足好感。
緊隨其後,哈爾濱以冰雪大世界熱度借力打力,又是在機場快閃花式迎客,又是在地鐵站大方派發免費的景區擺渡票。遊客想拍帶月亮的雪景,聖·索菲亞大教堂上空便升起了一輪飽滿的人造月亮;遊客因點了68元的鍋包肉而質疑宰客,店家便險些被當地人和監管部門“清理門戶”,哈爾濱地方政府甚至推出了“投訴不過夜”的規定;為了防止遊客在冰面上摔倒,哈爾濱在冰面附近部署大量工作人員,就負責盯著冰面,如果真有人摔倒,當地醫院的骨科還專門開設了遊客通道。
聽聽,除了“投訴不過夜”,景點挂月亮,醫院開遊客通道,哪樣不“離譜”?可偏偏哈爾濱就這麼做了,甚至沿街還特地為不抗凍的“小馬鈴薯”們安排上了臨時暖氣休息室……
而這套帶著些荒誕色彩又格外正經的打法,是否頗有些似曾相識?的確,從淄博燒烤熱到海口等地承接演唱會的手段,幾乎2023年所有城市吸引遊客的招數,都被哈爾濱借鑒了一遍。如果要總結方法論,或許唯有真誠,唯有厚積薄發。
而這種“厚積”,除了資源稟賦之外,也有來自人的主觀能動性。據央視新聞,黑龍江省文旅廳黨組書記、廳長何晶在接受採訪時曾直言:“今年的火爆其實不是偶然的,我們已經做了一年的準備。”
何晶表示,從2023年初開始,他們就用網際網路思維,多維度宣傳黑龍江,“我們策劃了很多高流量的IP,比如説‘淘學企鵝’‘歌聲裏的黑龍江’等,引爆我們的旅遊市場。”
而聚焦哈爾濱,2023年9月,哈爾濱文旅局緊隨熱梗發佈《我姓哈》宣傳短視頻為冰雪旅遊預熱;12月初鼓勵企業設計極具哈爾濱魅力的伴手禮,發放惠民券和消費券,提供早市地圖和旅遊攻略,為迎接外地遊客蓄力;哈爾濱商務局發佈了提升餐飲和住宿行業服務品質倡議書,以維護旅遊市場的秩序。據了解,為防止計程車加價宰客,哈爾濱還為計程車統一安裝了新計價器。
各地借勢,“爾濱”可複製嗎?
近日,各地文旅部門都在學習“爾濱”走“掏心窩子”路線。例如,瀋陽文旅局長劉克斌便實名上線小紅書,秒回網友對瀋陽的文旅建議,線上聽勸整改,甚至直言“我回沈後當面向您請教”。
浙江發佈也“無孔不入”在一條天氣帖下呼喚:“歡迎爾濱朋友來浙江體驗冬天不下雪的江南水鄉。”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輪屬於哈爾濱的熱度,也溢出到了全國各地。以廣西“小砂糖橘”為起點,各地為感謝“爾濱”的熱情款待,都掏出家底開啟了一場南來北往大型送禮儀式。
“爾濱”隨後回禮蔓越莓特産,但黑龍江本地人調皮地表示:“長這麼大沒吃過蔓越莓幹”。隨後,各省顯眼包網友紛紛效倣“反駁”:比如雲南回贈松茸餅乾,雲南人表示:“長這麼大沒吃過松茸餅乾”,主打一個本地人也沒吃過的“當地特産”。
而後,四川馬不停蹄送上情書:“濱,魚子醬在做了,很快就帶著魚子醬去見你。”落款是“愛你的川”。
還有網友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對家鄉的特産一無所知,安徽六安是全國最大鵝肝生産基地;貴州抹茶暢銷海內外34個國家和地區;新疆産海鮮,河南産裸鑽,甘肅産南北對蝦……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是淄博與哈爾濱?如“爾濱”一樣借勢出圈,以文旅拼消費能被複製嗎?可以,也難。
正如網友所言:“工業摸底震驚一時,農業摸底刷新認知。”泱泱大國每一寸土地,都有著大把拿得出手的資源稟賦,然而,要複製淄博“爾濱”,承接得住出圈帶來的流量,能夠變流量為“留量”,對一方政府與一方百姓而言都並非易事,需要厚積,方可薄發。
就像射箭,需要拉滿弓、搭好箭,全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做足萬全準備,只等流量如東風,東風來時,便是箭離弦時。或者,也換個更接地氣的説法——機會,永遠只給做好準備的人。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李艷霄 實習生 陳小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