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繁花》,最近是浙江外貿人聊天群裏的熱門話題。“外灘27號”,喚醒了一代人共同的記憶。
外貿企業浙紡集團業務員宋梅的老友群裏,更是分外熱鬧:
宋梅也在追《繁花》,劇中的每一幕,都勾起了她對那個時代最初的回味。
元旦後第一天上班,年輕同事們“八卦”地圍住了宋梅:“宋老師,你是不是《繁花》裏的‘汪小姐’啊?”
1993年,恰巧是《繁花》中故事發生的時間,宋梅加入了浙紡集團。
彼時,浙江外貿體制面臨改革,省級外貿專業公司獨家經營進出口業務的局面被打破,市地縣外貿企業、“三資”企業和自營出口生産企業等“輕騎兵”迎來了發展機遇,與省級公司搶貨源、擠市場、爭人才,競爭空前激烈。
也正因此,浙紡公司(浙紡集團前身)開始大規模吸納外貿人才,擴展市場。
在報紙看到招聘資訊時,27歲的浙江大學英文係教師宋梅正坐在辦公室裏。她抬起頭,看到同教研組的前輩,仿佛看到了50歲的自己:“沒有挑戰,這不是我要的。”做決定只用了一秒。
那時,省內外貿人才緊缺,憑藉個人素質和外語能力,“宋梅”們成為第一批因市場化需要而培養的外貿業務員。
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這一代的“汪小姐”宋梅,既要與“外灘27號”這樣的外貿總公司打交道拿指標,又要與外商接洽,在廣交會、華交會等展會上拿訂單。
“同志,確認一下,我的崗位是業務員對吧?”辦手續前,宋梅問人事專員。她看準了這個崗位,因為它代表著第一線——一切都是未知,是挑戰,更是吸引力所在。
今年是宋梅從事外貿的第31年,回首,如果非要為職業生涯找到一個瞬間,宋梅覺得是1995年廣交會上的一串“掛鉤”。
那年春天,宋梅第一次參加廣交會。彼時,廣交會展陳面積還很小,每家公司都只有一個攤位。僧多粥少,所有業務員都想在這“中國第一展”上露露臉。一大清早,好不容易排隊進了展館,宋梅還沒反應過來,同事們已經衝在前面,攤位像沙丁魚罐頭般擠得滿滿噹噹。
這陣仗,宋梅哪見過?但她有著和劇中汪小姐一樣的心態。
汪小姐説過:“想要出頭,首先比的就是誰的膽子大。”而宋梅想的是:“我剛入行,一張白紙最是什麼都不怕。”她心念一轉,挑了攤位最邊沿轉角處的架子,挂上幾個掛鉤,挂上布料樣品,靜靜等著。
一位舉止優雅的外國女士走了過來,宋梅還記得她留著一頭金灰色卷髮,四目相對,宋梅對她笑了笑。
“她上手摸了摸我挂著的褲子,問我材質的問題。”介紹樣品時,宋梅心和手都顫抖,但多年訓練的英文已經自然流淌。
“你的英語很好,別緊張,慢慢介紹。”女士拍了拍她的手。她叫簡,代表著美國一家大型商超,第一次來中國採購。她留給宋梅名片和幾塊布料,讓宋梅回到公司打樣寄送。
合作延續至今,簡從採購員一路成長為高管,宋梅從業務員做到子公司總經理,這家美國商超集團也從30多家門店發展到全美500家,成為浙紡集團最長久的客戶之一。
剛剛過去的耶誕節,宋梅寄了一份禮物到簡在美國中部的家。“那也是我在美國的家,我1996年第一次出國參展,就是住在簡的家裏。”
永遠帶著初心勇敢嘗試,對所有來臨的機會都感到興奮。憑著這樣的“空杯心態”,30多年裏,宋梅不斷擁抱自己的碼頭。
她曾給一面之緣的“外灘27號金科長”發傳真爭取訂單;曾用習得的流利上海話獲得新移民外商的訂單;中美貿易戰期間,她熬了三個通宵,給每個單品梳理報價表,和供應商一家家談成本分擔,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出口産品不下架,保下了長流的細水。如今,她又參與到了集團新的無浮水印染創新項目,探索紡織業新時代的環保化。
人生的不同階段裏,總有人問她,放棄高校教師身份,來到硬碰硬拼業績的外貿行業,是不是會後悔?“從來無悔,做外貿,是找到了一生摯愛。”她篤定。
兩年前,宋梅已經到了退休年紀,看重她豐富的一線經驗,浙紡集團返聘她,做年輕業務員們的“金科長”。
“如今我是要當師父,帶出更多像‘汪小姐’一樣風風火火的徒弟。”宋梅説。
午休時間到,年輕的外貿人暫時放下了手頭工作,她們圍在宋梅辦公室的大桌前,準備參加今天的書畫社活動,今天的主題是:“繁花似錦”。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拜喆喆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