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跨過深圳河
發佈時間 | 2023-11-30 08:52:28    

   有深港“第一口岸”之稱的深圳羅湖口岸,有兩座“羅湖橋”。一座是建於清末的火車、行人兩用鐵橋,一座是本世紀初在鐵橋不遠處開通的雙層封閉式單向通道橋。兩座橋的腳下,是寬度不足50米的深圳河。

  一百多年來,窄窄的深圳河和兩座“羅湖橋”,見證了兩岸的滄桑巨變,凝視著往來的人們。曾經,大批內地人從這裡前往香港。如今,客流發生了逆轉。

  數據顯示,近5年全年港人北上客流量均多於內地陸路入境香港客流量。今年截至9月,內地訪港人數為1868.5萬人次,從香港經陸路口岸離境的港人達4053.3萬人次,比赴港多2184.8萬。曾經的單向赴港,變成了雙向奔赴。

  雙向奔赴何以出現?客流變化的背後又傳遞了怎樣的信號?

  跨境消費背後的雙城生活

  自今年恢復通關後,過境到深圳消費、遊玩的香港居民不斷增加。“香港居民‘爆買’深圳超市”“港人北上深圳消費”等話題持續“刷屏”社交媒體。記者日前走訪了深圳各大商圈、夜市等,發現這股熱潮依舊高漲。

  據香港入境事務處公佈的數據,今年10月,香港居民北上累計達535萬人次,創單月新高。據深圳口岸工作人員介紹,在通關量最大的羅湖口岸,最高峰時的單日出入境客流量達22.6萬人次。

  位於深圳市福田區核心商圈的卓悅中心,距離福田口岸僅兩站地鐵路程,是很多香港居民經常光顧的商場之一。從福田口岸發出的地鐵上,記者便發現,已有香港居民已經拿出手機在大眾點評上搜索卓悅中心的美食。

  在熊貓燙火鍋店,門口早已坐滿了等候叫號的香港市民。記者試圖取號,被店員告知“要排一個小時”。“每個週末都有很多香港客人來吃火鍋,這裡70%的客人都是香港人。”張姓店長告訴記者。

  除了卓悅中心,山姆會員店、盒馬鮮生等大型商超,皇庭廣場、深圳灣萬象城等特色商場,以及蓮花山公園、會展中心等景點,隨處可見香港遊客。享美食、逛商場、做美甲、看牙科、“打卡”夜市、探親訪友……數據顯示,香港遊客在深圳的餐飲消費佔比約38%、零售約32%、交通旅遊約12%、其他佔比約18%。在深圳的活動已經融入許多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點亮著他們的“雙城生活”。

  為什麼香港人蜂擁至深圳消費?

  儘管香港也有不少傳統美食,但對港人來説,在深圳有更多選項。川菜、徽菜、湘菜應有盡有,飲品中的奈雪、一點點等花樣繁多,夜市小吃更是令人應接不暇。深圳,儼然成了港人接觸全國美食的窗口。

  價廉物美是更大的吸引力。“這個行李箱只要500元人民幣,在香港差不多要1500港幣。”在山姆前海店,一位香港阿叔的回答代表了很多港人的心聲。

  “疫情後,內地的消費模式也做了不少創新。如商場的消費、娛樂等一條龍服務,可以給遊客帶來更新鮮舒適的體驗。”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説。一些香港居民告訴記者,深圳熱情而專業的服務,讓他們感覺非常良好。

  消費便利化措施不斷完善,促銷費舉措接連出臺。記者走訪發現,口岸出境大廳均設立了協助港客使用跨境支付工具的服務台。交通方面,公交地鐵實行“深港一碼通”,推出深圳一日遊大巴等。今年9月,深圳出臺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其中專門推出“港澳遊客消費地圖”等特色攻略。深圳市港澳辦特別編制了粵語版《深圳好嘢·Enjoy Shenzhen》在深圳吃穿住行遊購娛手冊,方便港人在深便捷出行、遊玩、消費。

  消費的吸引力之外,不少香港居民表示,深圳是一座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城市,這裡多樣化的文化場景以及湖泊、海灘等美景也非常吸引他們。此外,港深一衣帶水,往來極為便捷。深圳完備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發達的交通網路,都給港人帶來了極為友好的體驗。

  仲量聯行深圳戰略顧問部總監張曉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港人來深消費,反映了深港在跨城消費和生活方式等深度融合,這些融合促進了深港雙向奔赴。

  年輕人的發展新空間

  持續不減的“跨境消費”熱潮,伴隨而來的是深港兩地更加密集的人員往來。記者走訪發現,來深圳消費的人群中,年輕人的比重很大,普通話也説得很溜。

  語言的通暢,促進交流的順暢。

  “往來深圳、香港的人流量持續增多,本身就有利於增進兩地人民相互間的了解,深港融合也就有了更牢固的基礎。”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李小瑛説。

  常走常親,讓兩地青年有了更多打算。“當然希望有機會來這邊發展了,可以考慮來深圳工作和定居!”在KUMO KUMO卓悅中心店,當記者問及以後是否打算來深圳發展,三位香港女孩幾乎異口同聲地説道。採訪中,不少香港青年表達了相似的意願。

  “在深港雙方政府推動下,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意願越來越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楊秋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深圳及各區政府也出臺了多項人才激勵計劃,通過配套落戶獎勵、安家補助、項目獎勵等吸引香港人才來深發展。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後不久,香港特區政府公佈了16項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專業界別到大灣區發展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便捷流通。

  今年3月和8月,深圳市人社局分別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創新創業、就業促進和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為有意來深就業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場地保障、資金支援、人才培養等服務。香港特區政府也推出恒常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支援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促進他們的事業發展及大灣區內的人才交流。

  “很高興看到香港青年能夠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拓自己的天空,實現創業美夢。”今年以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多次在社交媒體或公開場合發出特區政府鼓勵香港青年“北上”就業、創業的積極信號。

  由前海管理局、深圳市青年聯合會、香港青年協會共同成立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截至去年底,累計孵化創業團隊共631家,其中香港團隊355家。香港青年郭瑋強在這裡創立了一家科技公司,搭建全球領先的移動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提供防丟、防盜、SOS、全球定位等功能,將科技智慧應用在個人隨身物品,並成功申請了多項專利。

  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超過50%受訪香港大學生有意向在畢業後創業,而深圳是很多人的首選。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深圳隨處可見的標語,是招徠全國各地的人們來此發展的口號,如今看起來又多了一層意思。深圳不僅向北敞開懷抱,向南,也展示了她一貫開放豁達的胸襟。

  “看不見”的融合全面推進

  站在深圳灣公園觀景臺,遠眺深圳灣公路大橋橫臥海面,這座長度超過5千米的大橋連接著深圳灣口岸和香港元朗區,橋上車流往來不息。據了解,該橋日可通關車輛近6萬輛次,車輛來往深港兩地僅需10到15分鐘。

  “我們是從沙田開車過來的,一個小時就能到深圳。”在山姆會員店前海店,兩位香港青年告訴記者,他們每個月都會來深圳兩三次,開車往來非常方便。

  “方便”的背後,是深港兩地基礎設施“硬聯通”的日益緊密。7月,“港車北上”正式實施,首批獲得牌證的香港私家車,可從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而對深圳市民來説,開車去香港的規劃也已在醞釀中。日前,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特區政府正積極與內地商討“粵車南下”。此外,深港還將新建兩條跨境鐵路,分別連接香港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和前海、北部都會區和深圳新皇崗口岸。

  除了駕車,不少遊客選擇搭乘地鐵到達深圳。為方便兩地居民高效出行,今年8月,深圳通有限公司和香港八達通有限公司聯合推出了“深港互通行”,可在香港及內地300余座城市使用。

  “看不見”的“軟聯通”也在加速推進。

  今年8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正式成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代表,深港科創一體化不斷提速。

  人文交流也越發頻繁,更加多樣。記者在深圳採訪期間,正值第二十四屆深圳讀書月,其間開展了“深港文化對談”等多項“深港共讀”活動,深入挖掘兩地歷史文化。據悉,每年深圳讀書月,都會有不少香港青年前來參加,了解當地文化發展情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彭曉釗、楊子年撰文指出,深港文化同源卻又制度各異、毗鄰而處卻又錯位發展,既為兩地文化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相容條件,也為兩地共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打開了面向未來的想像空間。

  “深港融合包括基礎建設的互聯互通、産業的深化合作、人文交流更加密切等。”文雅靖説,“作為大灣區重要的核心城市,深港全面融合對探索大灣區‘9+2’城市融合發展具有先行示範作用。”

  站在位於深圳西部的深圳灣公園,湛藍的天空輝映著蔚藍色的海面,不遠處就是“年輕”的深圳灣口岸。從這裡穿越深圳的“腹地”往東20余公里,就是“古老”的羅湖口岸。這裡曾是深圳連接香港的唯一通道,也是中國通往世界的窗口。如今,這條通道越走越寬,而口岸邊上的深圳河,則變得越來越“窄”。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陳黎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