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證監會:積極支援穩妥防範化解大型房企風險
發佈時間 | 2023-11-20 09:21:55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11月17日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會議強調,支援房地産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證監會將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積極支援穩妥防範化解大型房企風險,做好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支援和融資監管,促進房地産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同時,穩妥做好相關風險處置和違規查處。從嚴查處上市房企、發債房企財務造假、虛假資訊披露及相關仲介機構未履職盡責等違法違規行為。

  專家認為,此次座談會釋放出明確政策信號,有關部門將更好支援房地産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

  堅持融資支援與風險防控並重

  過去一段時間,金融管理部門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從房地産市場的供需兩端綜合施策,保持信貸、債券、股權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支援改善行業經營,優化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著力穩定房地産市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股權融資方面,截至目前,A股上市房企共有104家,境外上市的境內房企98家(其中港股93家),總市值合計約2.3萬億元。

  按照中央有關部署要求,去年底證監會出臺了支援房地産平穩健康發展的“股權五條”等政策措施,堅持股債聯動,堅持融資支援與風險防控並重,滿足正常經營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和穩妥應對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去年底以來,已有8單境內外上市房企再融資和並購重組項目通過證監會註冊或備案,擬融資合計約440億元;同時,啟動不動産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債券融資方面,今年1至10月,房企公司債券及資産支援證券發行超過2300億元。通過中證金融公司與地方擔保公司“央地合作”模式增信支援民營房企發行債券。

  “通過股權和債券兩個方面政策措施支援房企融資,既滿足了房企的融資需求,又為防範化解房企信用違約風險提供了金融活水支援。”德邦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蘆哲表示。

  支援房企合理股權融資

  會議強調,各金融機構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産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繼續用好“第二支箭”支援民營房地産企業發債融資。支援房地産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

  蘆哲認為,從資金來源看,“三支箭”所對應的信貸、債務、股權三類資金,均是行業主要的金融需求。

  從資金用途來看,償還債務、在建房屋竣工、日常經營是三類主要需求,其中第一類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可能誘發信用違約風險,第二類資金需求則容易外溢成為“爛尾樓”等社會民生風險。從行業高品質發展來看,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平急兩用等三大工程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方向,離不開商業信貸、債券融資、REITs、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多樣化的金融支援。

  “會議提出,支援房地産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蘆哲表示,在房企融資“三支箭”中,股權融資的相對優勢在於不增加額外負債。

  加快房地産金融供給側改革

  會議強調,要繼續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援,推動行業並購重組。要積極服務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加快房地産金融供給側改革,推動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房地産金融供給側改革範圍較廣,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都包含在內。”蘆哲分析,房地産金融供給側改革顧名思義是著眼于供給側,可分為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兩部分,前者主要是商業銀行信貸,如開發貸、個人按揭貸款都歸屬於此類,後者主要是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都在此類。

  蘆哲建議,從供給側改革出發,做好需求側管理,形成金融和房地産的良性迴圈。“房地産金融的供給側改革,離不開需求側的管理,即針對房企和居民兩大主要金融需求方,做好金融供需管理。”他説。

  具體來看,針對房企需求,此前出臺的系列政策中,“三道紅線”等限制性政策需要因時而變,“三支箭”等支援性政策則要在當下加大力度,特別是發揮股權和債券等直接融資的作用。針對居民需求,主要是加強按揭貸款管理,將居民杠桿率納入行業的宏觀管理指標。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下一步,證監會將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企股債融資渠道總體穩定,支援規範經營的民營房企持續發展。積極發揮中證金融公司與地方擔保公司“央地合作”增信模式作用,促進解決民營房企發債難問題。做好房地産股債融資監管,規範募集資金使用。同時,穩妥做好房企相關風險處置和違規查處。堅持“一司一策”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繼續應對上市房企集中退市問題,確保“退得下、退得穩”。從嚴查處上市房企、發債房企財務造假、虛假資訊披露及相關仲介機構未履職盡責等違法違規行為。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撰稿:昝秀麗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