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一顆“鉛蛋”如何賦能迴圈經濟新賽道
發佈時間 | 2023-11-16 09:20:16    

   電動自行車,中國家庭再熟悉不過。據統計,2022年我國電動兩輪車的銷量為6070萬輛,社會保有量3.5億輛。也就是説,平均每4個人就擁有1輛電動兩輪車。

  對於電動自行車廣泛採用的鉛蓄電池,大家同樣也不陌生。這種由鉛及其化合物、硫酸和塑膠構成的電池,價格相對低廉,使用壽命通常只有兩三年。

  家用電動車遇上電池問題,都會去門店換新。久而久之,遍佈全國各地的電動車經銷店就成了鉛蓄電池的集中産廢點。

  廢鉛蓄電池,是危廢,也是富礦。從回收全産業鏈來看,其再生利用技術已經成熟,但由於缺少跨區域網路交易撮合平臺,運輸處置監管存在盲區,産業潛力一直難以充分釋放。

  2022年3月,新能源電池行業龍頭企業天能控股集團開發上線全國首個廢鉛蓄電池回收綜合服務平臺——“鉛蛋”。在這個數字化應用的支撐下,形成了一個從投售環節開始,延伸到收購、運輸和處置環節的廢鉛蓄電池一體化物流閉環,形象地稱為“鉛蛋”。

  小“鉛蛋”如何撬開鉛蓄電池迴圈利用之門?這個細分産業又將走向何方?近日,記者深入電動車門店、回收公司和天能集團,實地探訪。

  回收,一張網

  冬色漸濃,馬路兩旁的銀杏樹一片金黃,51歲的廢鉛蓄電池運輸員張鳳亮開著紅色貨車輾轉于長興縣城的大街小巷。

  “天氣越來越冷,回收電池進入旺季。”比起往年邊開車邊打電話搶訂單的忙碌狀態,今年的張鳳亮從容了不少。他打開微信小程式“鉛蛋”,麻利地翻著電動自行車門店的投售標的,報價、接單、支付定金,一氣呵成。“再跑幾單,攢夠兩噸就拉去回收公司。”

  張鳳亮做廢電池回收生意已經10多年了,但像網約車司機一樣線上接單還是感覺挺新鮮的。下一個訂單,來自畫溪街道包橋路眾成車行,記者跟著他一起到府收貨。

  車行門口,老闆朱成一手按著螺母,一手拿著電鑽,正蹲在地上維修電動車。看朱成還有一陣要忙,張鳳亮熟門熟路地走進店內,在櫃檯旁邊找到了待回收的廢棄電池。“是這4組吧?”“沒錯,你自己稱。”對照“鉛蛋”上的訂單,張鳳亮確認好型號、重量等資訊後,點下了“收貨”。

  “叮咚”一聲,朱成的手機隨即收到了交易尾款。整個過程,他甚至沒有站起身來。“以前賣電池,要給小販們輪番打電話比價,有時遇上臨時變卦,取消或者改價都沒辦法,價格不透明,只能吃悶虧。”説到這兒,朱成皺了皺眉頭。

  在鉛蓄電池的回收鏈中,産廢門店和回收企業算是“坐商”,主要依賴中間的小商販報價、收貨,由於資訊不對稱、價格不透明,交易效率低下。

  “鉛蛋”,主打的就是牽線搭橋。停下手裏的活,朱成熟練地打開“鉛蛋”,點擊“每日鉛價”模組展示給記者。“看,回收行情一目了然。”朱成説,有了“鉛蛋”,等於少了中間商賺差價,門店自己就可以根據行情隨時發起投售。

  曾經的中間商張鳳亮,也通過平臺和回收公司簽了約,轉型成了“正規部隊”。“現在專職幹運輸,收入反而更穩定了。”張鳳亮説,他通過“鉛蛋”的代辦功能,註冊了個體工商戶,身份合規了,幹活格外有勁。

  “鉛蛋”交易帶來的高效便捷,回收公司一方同樣感同身受。夕陽西下,張鳳亮的貨車駛進了長興祥和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大門。這家佔地800平方米的企業,主營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貯存和轉運,偌大的倉庫廠房內,整齊有序地擺放著各種型號的廢棄電池。

  “6單,總共兩噸。”長興祥和負責人張磊打開“鉛蛋”,找到對應的訂單,一一確認收貨,最後通過平臺向張鳳亮支付了運費。“以前催貨,電話打不停,還要反覆談價,現在直接跟門店交易,成本降低不少,省錢又省心!”張磊説。

  處置,一條鏈

  廢鉛蓄電池,連著藍天凈土。湖州市生態環境局長興分局副局長袁修渠直言,政府的監管壓力不小。

  據業內人士透露,每年有超過60%的廢舊鉛蓄電池流入灰色産業鏈,經過地下小作坊非法拆解、冶煉,製作出鉛錠。行情好的時候,一噸鉛錠可以賣出2萬多元的高價。

  這些小作坊隨意拆解電池,亂倒酸液、亂排鉛塵,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袁修渠清楚地記得,2020年3月,執法隊同事在虹星橋鎮西南村查獲了一家無證拆解電池的黑作坊。進門一看,院子墻腳堆滿了廢舊鉛蓄電池,有些已經破損,電解液順著外殼滲出,直接流到了地面。院內還停著一紅一藍兩輛輕型貨車,油佈下虛掩著紅褐色粉狀物。“這些粉狀物就是非法拆解鉛蓄電池後提取的鉛粉。”袁修渠説,鉛的熔點低,在農村支口鍋就可以冶煉,這樣的小作坊一度層出不窮,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有所改善,但仍偶有發生。

  相比正規再生企業較高的安全生産投入和經營成本,地下小作坊設施簡陋,又偷稅逃稅,導致其再生鉛價格更有競爭力,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如今,“鉛蛋”的拓展推廣有望改善這種情況。

  長興縣城西南方向26公里處,坐落著天能迴圈經濟産業園,這裡每天一早都會迎來十幾輛危廢運輸卡車。作為廢鉛蓄電池處置點,産業園每年可回收處理廢鉛蓄電池30萬噸,産出約20萬噸再生鉛、2萬噸塑膠、3萬噸硫酸。

  園區很環保,拆解、熔煉過程幾乎零排放,處理過的廢水可直接用來澆花、養魚。

  “廢舊電池處理得好,就是一座‘城市礦山’。”這是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常説的一句話。早在迴圈經濟産業園規劃建設之初,“城市礦山”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年回收處理30萬噸廢鉛蓄電池”的項目旁,就是“年産2000萬千伏安時動力儲能用密封鉛蓄電池”項目。這邊回收産出的物料,直接運到那邊的生産製造車間,回收利用率達到了驚人的99%。

  類似這樣的迴圈經濟産業園,天能集團還在江蘇沭陽、安徽太和和河南濮陽各建了1座,年處理廢舊鉛蓄電池總能力超95萬噸。

  這是一條集回收、冶煉、再生産于一體的閉環式綠色産業鏈,為的就是將廢棄鉛蓄電池資源“吃幹榨凈”。

  得益於“鉛蛋”在全國各地為廢鉛蓄電池回收佈下的“天羅地網”,地下小作坊的生存空間被限制,越來越多的廢鉛蓄電池被納進了這條綠色産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鉛蛋”還建有電子臺賬體系,訂單從投售發起環節就配置有浙品碼、型號、重量等資訊,方便溯源的同時,為門店、運力及回收公司各方的責任風險認定提供依據。

  可以説,“鉛蛋”是最後一塊“拼圖”。至此,一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風險可控、責任可究”的廢鉛蓄電池全鏈條回收處置智慧監管體系已然成型。

  競逐,一片海

  “鉛蛋”不是政府主導的平臺,主要依託市場規律運作,但張天任認為,這並不是單純的生意,“鉛蛋”還肩負著特殊的使命。

  他回憶起以前在上海等地推銷電瓶車的時光。“當時遇到不少質疑,老百姓覺得鉛蓄電池有污染,不敢用。”為此,張天任專門上廣播電臺去耐心解釋:“報廢鉛蓄電池中的鉛、硫酸、塑膠等也是資源,只要回收利用好就是寶藏。”

  時至今日,天能集團還在專注挖掘“寶藏”。“鉛蓄電池迴圈利用是利國利民的綠色産業,也是企業競相追逐的新藍海。”“鉛蛋”平臺産品中心負責人李金龍分享了一組數據:作為全球最大的鉛蓄電池生産和消費國,中國僅去年的鉛蓄電池報廢量就高達682萬噸。數量巨大的廢鉛蓄電池,如果能全部回收再利用,不僅能有效降低環境壓力,還將催生形成綠色發展新的細分産業賽道。“按照目前每噸約9000元的回收價格估算,這一行業市場規模在600億元以上。”

  與之對應的,是回收和處置兩端的供需缺口。據統計,全國廢鉛蓄電池處置企業的設計總産能約1908萬噸,不少大中型回收再生企業面臨著貨源不足、處置能力閒置的情況。

  從數字化改革發力,打造鉛蓄電池回收利用全流程産業鏈,無疑成為天能集團競逐這片新藍海的先手棋。

  據統計,自“鉛蛋”運作以來,天能各大迴圈經濟産業園的到貨量顯著提升,目前長興産業園日均處理廢鉛蓄電池已達1000噸,為製造新電池節省了更多的原料成本。

  李金龍説,“鉛蛋”的定位為第三方行業平臺,他們歡迎其他企業入駐、合作,共同拓寬行業賽道。除了行業共用,“鉛蛋”還通過政企合作,積極參與社會環保事業。2022年,“鉛蛋”就跟“浙裏無廢”“浙江e行線上”等省級政府重大應用“接上了頭”。借助龐大的數字化回收網路以及處置利用能力,“鉛蛋”平臺已安全回收並處置非標電動自行車39.2萬輛,為全省電動自行車綜合治理整合改革出了不少力。

  變廢為寶的文章,其實遠不止廢鉛蓄電池。近年來,新能源産業興起,鋰電池市場迅速增長。李金龍透露,明年1月,鋰電回收模組即將在“鉛蛋”上線,隨著數字化回收模式的迭代延伸,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將實現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

  未來,“鉛蛋”還將結合動力電池産業大腦建設,深度挖掘分析電池來源、數量、交易、運輸等海量數據,週期性監測産業數據體系的變化趨勢,為電池行業優化資源配置、創新商業模式提供數據支撐。

  這片藍海,大有可為,期待更多企業的入局和競逐。

  專家觀點

  數字賦能電池回收利用

  鐘重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鉛蓄電池生産國和消費國,佔比超過40%,每年鉛蓄電池的報廢量超過10億塊,數量極為龐大。

  大量報廢的鉛蓄電池,對環境是一種“隱形炸彈”。如果廢鉛蓄電池流入非法渠道進行拆解處理,極易導致重金屬鉛和含鉛酸液泄漏,對周邊水體、大氣和土壤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相反,如果能從廢鉛蓄電池中回收鉛,既可以減少原生鉛礦的開採量,又能夠有效降低鉛的環境健康風險,具有巨大的資源和環境價值。

  從來源看,廢鉛蓄電池主要由居民日常生活産生,做到規範有序的回收利用,需要建立龐大的回收網路。而原有的人工監管方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的需要,急需借助資訊化技術手段,來實現廢鉛蓄電池全過程智慧化管控。

  2019年1月以來,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等9部委聯合發佈《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行動方案》《鉛蓄電池生産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充分發揮鉛蓄電池生産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依託生産商的行銷網路建立逆向回收體系;提升資訊化管理水準,逐步實現鉛蓄電池生産、運輸、銷售、廢棄、收集、貯存、轉運、利用處置資訊全過程可追溯。”

  從這一背景看,“鉛蛋”模式應運而生,正是利用資訊化技術,成功解決了廢鉛蓄電池收集“開始一公里”問題。

  在我看來,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廢鉛蓄電池收集轉移“一張網”試點,為構建廢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探索了新路徑、打造了新樣板,具有先行示範效應。

  (作者係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土壤與固體廢物研究所所長)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葉詩蕾 鄭亞麗 通訊員 張澤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