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新小區,很多都沒有商鋪,吃早飯都沒地方去。”前幾天,小K和朋友在微信群聊天時,隨意提起的一個話題,引起朋友的激烈討論。
小K還注意到,過去網站上、手機短信、線下傳單等渠道,各種旺鋪銷售廣告隨處可見,但是最近幾年,這類廣告突然就“不見”了。曾經一度火熱的商鋪,如今卻悄無聲息。
商鋪供應呈大幅下降趨勢
整體看,近十年,杭州商鋪供應呈大幅下降趨勢,尤其是G20峰會以後,供應量直線下滑。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2015年杭州商鋪供應量達到頂峰,當年有約188萬方商鋪入市,隨後便直線下降,2019年以來商鋪的供應面積都未超過100萬方,最低點比起2015年高點時甚至降了一半以上。
杭州商鋪類型有不少,有的是商業綜合體內,有的是寫字樓沿街一樓,還有一種就是大家更熟悉的住宅小區沿街底商。
住宅底商從何而來呢?記者從杭州一本土房企人士了解到,在杭州,純宅地會有不超過地塊地上總建築面積的10%來做公建配套,通常是商業和社區公益性配套用房,部分地塊出讓文件會明確公益性配套用房具體面積,也有不做具體要求,其他面積開發商可以自行規劃。
更早前,對於自行規劃的部分,開發商主流做法是設置沿街商鋪、底層商鋪等産品;而最近5年,開發商反而不願在沿街設置商鋪,杭州新建住宅設置底商的小區,相比多年前更少了。
以江幹區艮北新城為例,這是杭州近年迅速開發起來的代表性板塊,區域內住宅開發項目集中,但近五年設置商鋪的小區鳳毛麟角。
除了自帶商業的楊柳郡、雲悅灣、匯港城等大體量項目,以及雍澤府、雍華里、親愛裏等開發較早的純住宅小區有沿街底商,近五年來拿地建設的小區,諸如棠悅灣、博翠碧藍灣、前灘名邸、對越天等鮮有商鋪,今年在售的雲翠金瀾府、望斕翠印府、紫映雲來府乾脆不設商鋪。
還有2021年正式開啟商品住宅開發的錢江新城二期,是杭州新房市場的新晉豪宅板塊,不到兩年時間陸續開發了13個項目,但是基本上不做底商。這並非少數,城東新城、三塘、濱江、奧體、勾莊等板塊近年來都存在這種情況。
房企開發策略發生改變
如果細心的話,你會發現杭州房齡久的小區,沿街大都會做商鋪,有的還不止一層。那麼,為何最近幾年商鋪越做越少了?
從事房産行銷十餘年的地産“老兵”老姚告訴記者,之所以做的越來越少,受到房企開發模式,以及商鋪這類産品市場需求的影響。
老姚解釋,在現如今高週轉開發模式下,房企開發模式化,從拿地規劃到開盤銷售整體提速,但商鋪通常要等到住宅賣完才開始賣,並且賣得也不如住宅快,顯然不符合現有開發模式。
“有市場,開發商當然是樂於做商鋪的。”老姚説,商業和住宅物業的定價不同,即便杭州住宅實行限價,但商鋪價格不受住宅限價影響,小區底商通常在單價上會比住宅更高,以前基本能做到住宅價格的1.5倍,開發商能在商鋪上做出利潤。
不過,近年來市場對商鋪的需求明顯減少。老姚回憶,十年前有客戶買商鋪都不止一個,原本一個小區的沿街底商就不多,當時買到好位置的商鋪都要靠關係。但是,隨著電商興起、網購愈發普及,尤其是2018年前後多網購平臺崛起,商鋪就沒那麼火熱了。
“需求少,不好賣,商鋪的行銷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測算下來不如把這部分面積做成住宅,早點回籠資金。”老姚説道,為了摳這部分利潤,前兩年甚至出現把商業部分做成“商墅”的情況,但很快被叫停。
“一鋪養三代”觀念淡化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鋪養三代”的説法。過去,有購房者在小區賣一套住宅後,手裏如果有餘錢還會“順手”投資一間商鋪,靠收租獲取回報。如今,“一鋪養三代”的觀點逐漸淡化,買商鋪的人變少了。
商業地産機構的陸女士告訴記者,商鋪作為投資屬性較強的産品,購房者看中的是總價以及出租回報,但現如今商鋪價格還是比較高的,回報也沒那麼理想。
數據顯示,2016年前後,杭州商鋪的成交均價還在2萬/㎡左右;2018年突破2.5萬/㎡,今年以來商鋪成交均價更是破3萬/㎡。
諸如丁橋、華豐這些區域,有小區沿街一套小面積商鋪總價也要接近200萬,好點位置總價還要更高。
“地段、人流量好點的區域,買商鋪還有價值,但人流量差的地方商鋪出租難、空置期長,也很難轉手。”陸女士介紹,目前杭州市場上商鋪投資回報率基本在3%-4%左右,不空房已經算很好了。
陸女士還提到,現在網購、外賣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商鋪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經營戶的經營積極性不高,很多小區門口的商鋪只有像水果店、理髮店、藥店還有人流量,其他行業底商很難做起來,不少商鋪即便租出去,也經常面臨退租、轉租的情況。
從事裝修行業十五年的吳經理給記者分享了近期他遇到的一個案例。半年前,吳經理給朋友裝修一間咖啡館,位置就在拱墅祥符一小區沿街商鋪,但裝修完開業不到半年就貼出轉讓廣告。“商鋪我裝修過不少,咖啡館、棋牌室、美容都有,但是能撐過一年的不多。”老吳説。
“要麼總價高,要麼回報率低、租金不穩定且升值潛力不大,放在手裏算不上優質資産,這是現在人們不願買商鋪的主要原因。”陸女士總結並玩笑道,以前是“一鋪養三代”,現在是“一鋪愁三代”。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武恒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