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運公司庫存變化可以判斷,當前全球貿易出現初步反彈跡象,新興市場和北美將成為最有上行潛力的市場。不過,全球貿易和經濟復蘇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IMF提醒,如果希望貿易再次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就必須創造貿易走廊和機會。
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柯文勝近日表示,當前全球貿易已經出現了初步反彈跡象,明年的經濟前景也比較樂觀。即將到來的需求回升將受到消費的推動,而不只是簡單的“庫存調整”。
該航運公司此前曾表示,由於倉庫裏堆滿了“不想要的貨物”,消費者信心受挫,供應鏈受到重創,需求總體疲軟。不過,儘管經濟環境艱難,但新興市場依舊表現出明顯的韌性。
柯文勝表示,目前,這些情況均有所緩解。“所有問題都是自發、自行好轉的,這意味著需求正在反彈。預計新興市場和北美將成為最有上行潛力的市場。”
以對全球經濟冷暖高度敏感、有貿易“金絲雀”之稱的南韓為例,南韓出口近期稍有回暖。此前,南韓出口遭遇重大打擊,出口額連續11個月下滑。不過,8月的出口降幅出現縮窄。根據南韓政府公佈的數據,8月份,南韓出口較上年同期下降8.4%,而經濟學家的預測為下降11.8%。同時,該降幅也低於7月份的16.5%。
全球貿易和經濟復蘇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一方面,全球經濟活動仍受到利率上升的制約。當前全球通脹依然高企,全球央行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對抗通脹,通過限制性貨幣政策對需求施加壓力。
另一方面,全球貿易壁壘和碎片化衝擊全球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自2019年以來,各國每年新出臺的貿易壁壘政策幾乎增加了兩倍,去年達到近3000項。其他形式的碎片化如技術脫鉤、資本流動中斷和移民限制,也將抬高成本。
近年來,美國等一些國家以所謂國家安全和意識形態為藉口,推行脫鉤、斷鏈、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逆全球化舉措,嚴重損害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不僅給各國生産生活帶來重大影響,而且增加了經濟復蘇不確定性。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今年下半年,主要經濟體間的地緣政治經濟關係將持續存在不穩定性,並對供應鏈産生重大影響,尤其是關鍵産品供應可能受到更多衝擊。
根據IMF最新預測,到2028年,全球GDP年增長率將僅為3%。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如果我們希望貿易再次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那麼我們就必須創造貿易走廊和機會。”
來源:經濟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