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361度打破歷史營收紀錄”“安踏營收超越耐克中國”“阿迪達斯大中華區連續七個季度業績下滑”……國內運動品牌市場已經“變天”了。
近日,不少國産頭部運動品牌陸續發佈最新財報,依然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市場佔有率不斷增加。
相反,一直佔據我國運動品牌市場的耐克、阿迪等外國知名運動品牌,卻在中國市場不斷“掉血”,正失去中國消費者的寵愛。
國潮品牌登頂中國市場
耐克、阿迪雙雙“啞火”
3月17日,國産運動品牌李寧在港交所發佈2022年業績公告,公司全年營收達258.03億元,較2021年上升14.3%。繼2021年營收首次突破兩百億元人民幣後,李寧全年營收再創新高,連續兩年收入年複合增長率超三成。
李寧方面表示,集團持續聚焦終端消費者需求,追求頂尖專業運動科技,增強自身的産品競爭力和品牌競爭力,儘管收入增速相較2021年有所減緩,但仍獲得穩定增長。
前一天,361度也發佈了2022年全年業績,繼續打破歷史營收紀錄。公告顯示,集團全年營業額達人民幣69.61億元,同比增長17.3%;毛利達28.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1%。
361度將逆勢增長的原因歸結為“深入推進線上線下全渠道的建設與融合發展,更好地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及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數據顯示,361度目前在全球共有6672家品牌門店,其中5480家位於中國內地。
另一個國産運動品牌龍頭,安踏早在今年初就發佈了2022年營業表現,由於受旗下FILA品牌首次負增長的影響,安踏全年零售額只錄得低單位數正增長。不過,在安踏2022年中期財報中,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3.8%至259.65億元,總收入首次超越耐克中國,問鼎中國運動鞋服品牌老大的位置。
一邊是李寧、361度等國産品牌保持連續增長的趨勢,另一邊卻是耐克、阿迪等國際運動品牌在中國持續“啞火”。
3月9日,阿迪達斯發佈最新財報,2022年全年營業利潤為6.69億歐元,大跌66%,遠低於市場預期。其中,大中華區業績大幅下滑超過36%,已連續7個季度下滑。
耐克方面,截至2022年11月30日的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耐克大中華區營收17.88億美元,同比增長6%,略有回暖。不過,此前耐克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已連續4個季度下滑。
國際品牌“失寵”背後:
消費者用“腳”投票
為了挽救業績,去年8月,阿迪達斯宣佈啟動CEO交接程式,集團CEO羅思德將於2023年離任。值得注意的是,羅思德的任期原定於2026年7月31日到期,足足提早了三年,實屬非常突然。
羅思德宣佈離職前接受採訪時曾稱:“我們在中國犯了錯誤。我們不夠了解中國消費者,所以,我們為那些做得更好的中國競爭商家們留下了空間。”
短短幾個字“在中國犯了錯”,在中國網友中卻激起了不小的波瀾。有跡可循的,當屬發生在2021年3月的新疆棉事件。
當時,H&M、耐克、阿迪等國外品牌紛紛無理抵制新疆棉,一時間震驚國內。同時,該舉動也引起了國內消費者的不滿,導致消費者紛紛轉投國産品牌。
從耐克、阿迪歷次發佈的財報中,潮新聞記者注意到,正是在該事件被曝出後,耐克、阿迪大中華區業績接連出現下滑。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效應逐漸顯現。
有鞋服行業分析師表示,除了公共事件激發消費者的愛國熱情外,近年來,國內運動鞋服市場需求趨於飽和,加上國貨運動品牌的設計能力、行銷水準提升,加速擴張市場份額,勢必也會擠壓耐克、阿迪原有的優勢。
杭州的陳女士向潮新聞記者表示,兒子今年上高中,除了阿迪耐克,也會給他買一些國潮品牌的鞋子,“發現國産品牌設計、品質也不錯,他自己也覺得很有面子。”
不過,也有消費者表示,現在這些國産運動品牌,部分産品價格直逼耐克、阿迪等國外品牌,性價比上還是要繼續保持親民。
2023年是一個體育大年,此前延期舉行的成都大運會和杭州亞運會都將先後舉辦,這也將成為國産運動品牌提升市場影響力的又一次機遇。
公開資訊顯示,361度已連續四屆贊助亞運會,特步成為了成都大運會官方合作夥伴。此外,各個運動隊也都會有各自的運動鞋服贊助品牌。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徐光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