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偉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金永偉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金永偉認為,大運河既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産,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大運河所衍生出來的各式各樣的故事是中國故事的主要組成部分和精彩華章。講好運河故事,傳播運河文化,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如何講好這些故事,是一個重大課題。金永偉從歷史、民族、個人三個維度,分別闡述如何講好大運河的歷史故事、民族故事、百姓故事。
一要講好大運河的歷史故事。從吳王夫差開鑿邛溝開始,歷經2500多年,縱貫2700多公里,大運河的歷史積澱深厚,文化含量豐富,飽含歷朝歷代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大運河遺産本身及其衍生的歷史文化故事包羅萬象,既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産也有非物質文化遺産。河道的開鑿、閘壩的修築、衙署的設立、漕糧的轉運、城市的興衰、村落的聚散,圍繞著一條運河,各種歷史大事件和百姓的悲歡離合,演繹出無數的故事。如今,隨著歲月變遷,運河的歷史面貌也變得逐漸模糊,需要我們下大力量整理挖掘和研究。因此,建議大力加強大運河史料的研究,出版相關大運河專題史書和志書,恢復大運河歷史文化的本來面目。一要求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注重實證研究,做好田野考古。系統梳理整理歷史文獻資料,去蕪存精,披沙瀝金。二要求細,挖掘歷史事件中的細節,注重口述史的研究,注重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做好大運河遺産的活化利用,將大運河歷史故事講好講明白。
二要講好大運河的中國故事。中國大運河,有著特殊的中國元素,是中華文明的凝聚,提煉運河所蘊含的中國特有的民族精神內涵和文化氣質至關重要。因此,要匯集專家力量,挖掘大運河精神。包括與中華民族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大運河開鑿過程中體現出的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勤勞團結、精工巧作、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等精神要素。要站在國際視野,從全球角度,來講好運河的中國故事。用國際化敘事語言,用國際化視角,用國際化傳播方式。注重與國際運河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運河遺産保護的比較研究,通過國際組織來擴大中國運河的影響,傳播中國運河的故事。
三要講好大運河的百姓故事。大運河與沿線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天然的血脈聯繫。千百年來,百姓依河而居,因河而聚,運河沿線大大小小的村落城鎮皆隨運河的興衰而興衰。運河就是沿線居民生存的血脈,有了百姓的生活,運河才有了“神”,也才有了文化的魂魄。百姓故事是最真實最接地氣的存在。因此,建議圍繞運河,挖掘沿線的民風民俗、民間傳説、手工技藝、飲食傳統等,重現運河的“煙火氣”。同時要講好大運河新時代的百姓故事,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歷史,今人對運河遺産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具有當代的價值。如今,我國把對運河歷史文化的挖掘保護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14年大運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運河沿線的百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自覺自願參與申遺的各項工作,也涌現出許多值得銘記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