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益美高新
益陽高新區:“獨角戲”變“大合唱” 共建共管破解小區改造難題
作者:肖偉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4-09 16:01:35責任編輯:

近日,記者走進益陽高新區朝陽街道大海塘社區日晶花園,只見平整的瀝青路面、修復一新的危墻、規劃整齊的戶外停車位、嶄新的太陽能路燈……整個小區煥然一新。

誰能想到半年多前,這裡還是業主們又愛又恨的地方,小區路面凹凸不平、圍墻開裂、下水道蓋板破損、旮旯雜草叢生、雨棚廚房私搭亂建、垃圾隨處亂丟……

小區改造前後對比照片(上為改造前,下為改造後)

據了解,日晶花園小區始建於2006年,有48戶200余人。由於建成年代較久,隨著城市發展和時間推移,建築功能落後、配套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老化、人員流動混雜、物業管理缺位等一系列問題頻現,乃至失修、失管、失養,進而引發諸多矛盾糾紛,影響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質,成為城市發展的短板和群眾心中的痛點。

日晶花園小區作為城市老舊小區的一個縮影,老舊小區改造不僅關係到城市的形象品位,也事關老百姓的福祉。近年來,益陽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居住環境、提升公共服務,讓老舊小區“煥新顏”,取得了積極成效。然而,由於老舊小區改造涉及人員廣、內容雜,一些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居民意願難協調、改造資金不足、長效管理養護難等問題,影響了老舊小區改造的整體質效。

民生無小事,如何保障老舊小區改造順民心、合民意,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2023年6月7日,益陽高新區借助“三微”項目改造,在日晶花園小區啟動試點探索老舊小區改造“共建共管”模式,即社區居委會、小區“兩位一體”共同發力,協同配合、分工合作,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小區改造,讓業主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形成“共建、共管、共用”的小區自治新模式。

小區改造前後對比照片(上為改造前,下為改造後)

改造過程中,社區先後8次召開協調會,廣泛徵求居民意見,並説服居民自籌一部分費用。與此同時,居民們也自發成立自治工作組,推選樓棟長和居民代表,實行小區共建、共用、共治,施工過程參與監督。經過半年的提質改造,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入口新裝道闡門,道路拓寬鋪上瀝青,改造了地下管網和井蓋,墻面重新粉刷,危墻被修復,綠化帶植物修剪得整整齊齊,戶外停車位規劃整齊,太陽能路燈嶄新明亮,小區安裝了門禁和攝像頭,整理了空中飛線,增設了智慧停車系統,新辟了休閒交流空間,居民居住的舒適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現在小區晚上能散步,老人可以坐著曬太陽,孩子們能歡奔,停車有寬余,小區垃圾桶再也不爆滿了。”居民熊哲明説。“小區改造好了,後續管理也要跟得上。要不然,日子一久,難免‘打回原形’。”業主們都知道,小區後續管理要是放之任之,“三微”項目改造等於白改。

小區改造前後對比照片(上為改造前,下為改造後)

對此,小區自治工作組制定《日晶花園小區自治工作組工作方案》《日晶花園小區自治收費管理方案》和《日晶花園小區衛生保潔與門衛服務外包協議》,形成長效管理機制。“我們制定了民主協商調處機制,涉及到小區管理的大事小事都會徵求業主意見,並通過微信群公示,接受監督。”自治工作組成員王范説,小區還健全自治維護管養資金管理機制,破解老舊小區改造後無錢維護、“小病難治”等問題,真正實現“一次改造、長期保持”。

目前,小區自治工作組在社區黨支部的指導下,實現規範管理,以半年度為單位建立財務管理檔案,每半年將小區收益通過微信群及時公示,結余收益用於小區環境提檔升級、日常公共服務與相關管理等。

日晶花園小區完成“三微”項目改造,實現舊貌換新顏,成為老舊小區改造從依靠政府走向政府與業主共建共管的一次成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