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煙花爆竹變“薪柴” 農村賀喜有新樣
作者:任傑 李卓林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1-23 17:16:54責任編輯:

“以前農村家裏辦喜事都是放鞭炮,現在大家都願意送些“薪柴”,寓意特別好,我們作為東家,也特別高興!”近日,湖南南縣中魚口鎮五福村的村民馮夢軍喬遷新居,前來賀喜的親戚朋友絡繹不絕,新房前熱鬧場面裏沒有煙花鞭炮的身影,卻只有一捆捆係著喜帶的“木柴”。

説起農村賀禮的新變化,馮夢軍有説不完的話。以前,村裏只要有村民辦喜事,村民都會提著煙花爆竹來燃放“賀喜”;現在,村裏辦喜事,村民都會拿著“甘蔗”“橙子”“梯子”“木柴”等象徵吉祥如意的水果或者家用“小器具”來賀喜。這樣的新變化,不僅減少了垃圾的産生,減輕了環境的壓力,更讓村民之間的“禮尚往來”變得更加純粹。

燃放煙花爆竹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慶祝重大節日的習俗之一。尤其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迎接新年、祈求幸福、祭祀祖先的必備儀式。然而,由於城市化進程和環境污染的加劇,煙花爆竹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各地開始陸續出臺禁止或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禁令,同時也引發了一場關於傳統與現代、環保與習俗的“拉鋸戰”。“這種自上而下的工作其實每年都在做,但是村民們就是圖一個喜慶,找不到一個喜歡、流行的替代品,這樣子的工作開展是不長遠的。”中魚口鎮五福村村總支書記李美芳感嘆,為了讓全村人認識到禁燃禁放的重要性,村裏除了利用廣播、宣傳標語等常態化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外,還會在清明、元旦、春節等煙花爆竹集中燃放的重要節點,鎮村聯動組成宣傳小組,借力新時代文明中心(所、站)載體,開展“集中宣講+到府分類宣講”雙結合的方式,確保禁燃禁放相關內容做到人人知曉。自禁燃禁放宣傳開展以來,全鎮共開展各類宣傳20350人次,現場勸導煙花爆竹燃放16人次,累計勸退煙花爆竹超3萬元。

知曉度提升後,群眾禁燃禁放意識得到一定提升,但如何做到疏堵結合、文明賀喜,又成為了鎮村將禁燃禁放工作向縱深推進的一個難題。2023年8月,五福村辦點幹部吳倩玉無意在短視頻中刷到了有人送禮送了一捧“柴火”的視頻,這讓她覺得新奇又很有意義。於是,吳倩玉第一時間將視頻轉發在村民群中,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同,在村支兩委的帶頭下,不少村民開始自發加入到“爆竹變‘薪柴’”的隊伍中來。僅2023年下半年,該村近30多場喜事幾乎全部都能發現“薪柴”“甘蔗”甚至時令特産的身影,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新農村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三風”好風尚逐步形成。

“自村裏開展煙花爆竹換‘薪柴’賀喜的新方式以來,每月煙花爆竹類垃圾大幅下降,空氣品質也明顯得到了提升,村民也由之前的被勸導者變成禁燃禁放的踐行者和勸導者主力軍。”對於現在村裏的變化,中魚口鎮黨委書記夏琳感受頗多。

合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目前,南縣像五福村這樣通過“薪柴”代替煙花爆竹用於賀禮的方式已逐漸成為普遍現象,新時代文明之風已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