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大通湖區:厚植農業根基,“雙增”收穫實效
作者:李雙建 皮光輝 李聰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27 17:03:28責任編輯:李哲

近日,益陽市大通湖區區委書記王新宇和區、鎮負責人一行頂著烈日,來到該區河壩鎮的王家湖村,圍繞集體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現場制訂進一步厚植農業根基的新舉措。

大通湖區作為湖南省最大的農墾改制區,耕地面積24.5萬畝,是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也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近年來,該區立足獨特資源稟賦,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image.png

王家湖村的“蝶變”之路

王家湖村位於河壩鎮最南端,過去,由於地勢低窪,基礎設施差,産業結構單一,生産資料運不進,農副産品運不出,成為河壩鎮村級集體經濟最薄弱的村之一。近年來,在區、鎮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該村投入項目資金800余萬元,完善水利設施,修通機耕道路;整合集體面積1000畝,集中流轉種植大戶;盤活集體資源,收回堤段、河灘、路林經營權,種植既有綠化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花木果樹;組織成立眾富農機合作社、群龍稻蝦合作社、景成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大面積發展雙季稻和稻蝦套養種植;引進古農中草藥材公司,種植吳茱萸和香泡350畝,通過“公司+農戶”的方式,吸引農民就近務工。2017年,該村退出省級貧困村序列,獲得“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稱號。2021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50.3萬元,村民收入也大幅增長。

黨委、政府高位促推“雙增”

大通湖區委、區管委注重發揮能人帶動效應,通過精心儲備和“下深水”選人相結合,將懂農業、知農民、愛農村的種糧大戶、農技專家、致富帶頭人等“新農村人”選進村“兩委”班子;選派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和駐村工作隊下沉一線,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鮮活血液”;區委、區管委出臺了《大通湖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行動計劃(2022-2025年)》。

區農業農村水利局緊跟區委、區管委抓“雙增”的步伐,強力助推“雙增”:發揮資源優勢。規範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將土地集中規模流轉。引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高品質的適度規模經營。整合村集體面積,參與經營主體共同經營。金盆鎮大東口村探索實施“合作社+農戶”和村級入股分紅模式,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多元,解決村民就業50人。北洲子鎮向陽村入股“湖南省眾仁旺種豬養殖股份有限公司”,探索“黨建+村集體組織+企業”模式,為180多名務工人員及貧困人口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務工人員月均工資達3000多元,村集體經濟組織帶資50萬元入股,在助推企業擴大生産規模的基礎上,每年分紅4萬元,實現了雙贏。千山紅鎮大西港村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組織人員與當地的宏碩和金燕子合作社聯合做大、做強小龍蝦養殖。目前大西港村小龍蝦種養面積已達8000余畝,僅龍蝦一項就為農戶增收800萬元。2021年,大通湖區村級經營收入1129萬元,全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243元,分別比上年增加97萬元、17738元,全區27個村的經營性收入均超過1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42萬元,隨著“兩增”的出現,目前該區奏響了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強勁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