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沅江陽羅洲鎮:“三大轉變”添活力,鄉村振興煥新顏
作者:楊嬌艷 曾純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14 15:20:52責任編輯:

“雨過山村六月涼,田田流水稻花香”。雨過之後的村莊格外涼爽,微風習習裹挾著淡淡的稻花香沁人心脾,走進沅江市陽羅洲鎮七子浹村,一幅生態優美、美麗和諧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平整乾淨的白改黑道路直通村部,公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水稻田,硬化護坡後的溝渠內水質清澈、潺潺流動,兩側苗木鬱鬱蔥蔥,看著如今村裏的變化鄉親們連連豎起大拇指稱讚。

陽羅洲鎮七子浹村地處沅江市北部,全村常住人口3896人,下轄15個村民小組,黨員163名,是“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以前由於村裏産業發展基礎薄弱、自身“造血”動能不足,導致人才大量外流,土地荒廢嚴重;因村莊建設、村組合併等歷史遺留問題,村部仍存在債務化解難題。村黨總支部書記馮正軍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曾多次組織村支“兩委”幹部、群眾商議對策。馮正軍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産業興旺才能“引鳳回巢”、增收致富、振興鄉村。近年來,七子浹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將化解村級債務與發展集體經濟相結合,堅持現代農業發展為基礎,苗木種植、稻蝦共養等特色産業齊頭並進,多措並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嚴格按照“摸清舊債、嚴控新債、落實責任、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思路,全力做好村級債務化解工作。2021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30萬元。

整合人力資産,變“單打獨鬥”為“合作共贏”

初夏時節,七子浹村的田間地頭裏,“稻蝦共養”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靚麗風景,小龍蝦在成片綠油油的稻田中自由生長、和諧共生。

“以前村裏的路還沒有修好,基礎設施條件落後,青壯年勞動力留在家中務農的少,現在經過道路提質改造、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讓村民們看到了家鄉的變化,不少年輕人都願意返鄉創業就業。”村黨總支部書記馮正軍表示,要聚合人力資産,依靠能人帶頭將稻蝦産業做大做優做強。七子浹村村民楊羅就是當地返鄉創業帶頭人之一,作為一名80後的年輕人,他敢想敢幹,2020年他從廣東返鄉回來,憑著滿腔熱情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拼勁,整合吸納本村原先單獨經營的十幾個稻蝦養殖戶,成立了鼎勝稻蝦合作社,該項目基地規劃面積1000畝,總投資500萬元。今年七子浹村集體出資80萬元加入該項目,項目收益採取股權保底分紅的方式,村集體預計年收益12萬元以上。

 

“稻蝦共養”項目投資快、見效快、收益好,今年的小龍蝦産量高、價格好,經濟效益比往年增加了2倍多。據了解,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通過“合作社+大戶+脫貧戶”的産業模式帶動村民致富,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扶持監測戶增加收入、吸納農戶就業注入了新活力。在忙碌時節,合作社面向易返貧監測戶優先招收安排務工,農戶每人每天可以掙到100-200元不等的工錢。

壯大特色産業,變“傳統農業”為“現代農業”

“三夏”時節,七子浹村田間地頭“披”上一片初播的翠綠外衣。“過去種田靠經驗,現在種田用技術、用數據。我們根據水稻生長週期的不同特點,利用先進設備,就能對蟲情、苗情、災情進行識別監測,經大數據分析後,為水稻的施肥、灌溉提供科學指導,為優質稻的生産保駕護航。”沅江市糧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道。

沅江市糧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集種植、烘乾、儲存、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湖南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糧食生産,帶領農戶增收致富,按照500元/畝的價格在七子浹村流轉土地面積2250畝,推動傳統分散種植模式向集中連片種植模式轉變,打造一個現代農業産業園沅江香米種植示範基地,糧食年均畝産達到1000斤以上。今年公司與七子浹村215戶農戶簽訂優質稻生産訂單4500畝,收購價格在一般優質稻收購價的基礎上上漲15%至20%,農戶平均每戶增收近2000元。

在優質稻種植示範基地,通過機械育秧、插秧、收割、飛航植保,大大提高了水稻生産機械化程度,達到省工、省藥、省肥的良好效果;通過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實現新標農場管理,實時監控基地生産全過程,為優質稻品質安全提供朔源保障。每到秋收時節,伴隨著收割機的陣陣轟鳴聲,田野裏金黃的稻穗兒搖曳著舞姿,當地農民紛紛加入收割隊伍。此外,七子浹村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讓水稻種植種有方向,銷有定向,有保障、低風險進入市場競爭,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盤活沉睡資源,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談起七子浹村的環境綠化,村民們的幸福之情溢於言表。多年前,村支“兩委”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村裏的現有資源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一次禾場會議上,偶然聽到群眾提到一句“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當事人的一句玩笑話,村黨總支部書記馮正軍卻將它一直放在心裏。很快,經過“兩委”成員會、黨群議事會審議表決,一張黨建促發展的藍圖徐徐鋪開。

七子浹村充分挖掘和利用“沉睡”資源,利用村內道路兩側、房前屋後等零碎土地進行土地集中整治,通過“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村集體入股參與經營和監督,到年底分紅利潤的10%。村黨總支部廣泛發動村組幹部、群眾種植柳樹等各類苗木,將不起眼的“犄角旮旯”變成增收致富的“搖錢樹”、“聚寶盆”,充分盤活閒置土地,“綠水青山”轉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金山銀山”,既扮靚了鄉村顏值,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現在七子浹村苗木種植面積達到480畝,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嘗到甜頭後,村黨總支部帶動周邊農戶們參與苗木種植,讓他們也享受到産業發展的紅利,也讓村裏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産業興旺、生活富裕的希望。

黨建引領風帆勁,鄉村振興正當時。陽羅洲鎮黨委、政府緊盯“建設洞庭湖區核心城市”目標定位,積極探索多元模式發展農村新産業,不斷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檔升級,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臉上的笑容“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