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仙蜂嶺村:772戶都有“綠色銀行”
作者:謝輝 李微 來源: 時間:2022-04-07 15:00:30責任編輯:李哲

行走在益陽市赫山區會龍山街道仙蜂嶺村的村道,綠樹成蔭,婀娜多姿,村子裏隨處可見一排排房屋掩映在綠樹之中,一幅"百樹護房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美景,儼然在傾訴著花鄉農家樂曾經的熱鬧與輝煌。

image.png

“作為全省農家樂旅遊發祥地,我們的景點達到48處,獨具花、幽、野、古、農等特色,楊梅山莊、望江園等曾經輝煌一時。”在村黨總支副書記盛加佳的介紹中,筆者了解到,仙蜂嶺村95%以上被林木覆蓋,形成了以花卉苗木種植銷售、牲豬養殖、農家樂鄉村旅遊為主的三大支撐産業,去年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5萬元,村集體收入15萬元。

農家樂旅遊從無到有,經歷了高潮,但終歸要接受日漸式微的現實,好在仙蜂嶺村的高品質發展從來都不靠“單打”,經過50多年的沉澱,目前,該村已打造了特色苗木展覽、文帆園林百畝蘑菇林和桂花花海景觀、大塘坡休閒垂釣、楊梅採摘、農家樂餐飲、村文化展示等,集休閒、健身、觀光、打卡的産業振興引擎帶。

“村裏人人種樹、戶戶栽花,至今已發展花卉苗木産業50餘年、6400多畝,三分之一的農戶現有存量花木價值上百萬元,最多的達到4000多萬元,花木總資産逾3億元,産品遠銷北京、上海、浙江等20個省市,佔領資陽區紅聯大市場花木銷售90%以上份額。”在村委委員周開雲的眼裏,這就是仙蜂嶺村發展的底氣。

近年來,仙蜂嶺村實現黨建引領、規劃發展、網格化管理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通過打造“一園一帶”鄉村振興樣板區,吸引外流資金、資源、人才逐步回遷,探索村民土地村集體使用模式,帶動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土地增收共同發展,實現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提高20%,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0%。

在仙蜂嶺村,每一株花木,每一個盆景,都是村民的“綠色銀行”,目前村裏772戶農戶家家都有花木産業。為進一步提升産業品牌,該村成立花木協會,整合技術隊伍和強大的社會資源,凝聚發展合力,通過組織花木協會管理團隊和核心骨幹外出學習參觀等方式,引進市場化管理與運作模式,助推花木産業管理與銷售轉型升級,形成花木培育、銷售、維護的品牌産業鏈,擴大市場競爭力,實現産品、品牌、效益的疊加,正積極申報“仙蜂嶺花木”産品標識。

財富從來都不是裝在人的口袋裏,大都裝在腦袋裏。今年換屆選舉後,村支兩委全部換新,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8歲的隊伍,正在精心打造楊梅文化節等文旅品牌,利用全村500畝楊梅、烏梅採摘園,擴大楊梅、烏梅産業鏈,精心開展“楊梅文化節”,吸引旅遊散客前來體驗採摘樂趣,宣傳推廣紫蘇楊梅、楊梅酒等特色産品。並借助全村300畝桂花花海、200畝紅葉石蘭蘑菇林等“網紅”生態園林,精心組織“桂花節”“航拍節”等賞花、攝影、文化重溫日活動,將製作桂花香包、桂花糕等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攝影攝像技術相結合,讓群眾體驗傳統與現代深度結合的魅力,打響文旅融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