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赫山:備耕早動手 蓄力為春耕
作者:王新鳳 李微 孫毅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2-21 14:11:57責任編輯:

人勤春來早,元宵剛過,早春的寒流還未褪去,益陽各地農民紛紛開展春耕備耕各項工作,為新一年的農業生産打好基礎。

春來催人勤備耕要趁早

在益陽市赫山區岳家橋鎮,當地種糧大戶周耀京早早做起了春耕準備。在他的萬盛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內,記者看到,化肥、尿素等農資物品堆滿了倉庫,不時有客戶前來購買農資産品,提前著手準備春耕備耕的各項工作。

“春天到了,我們也不能閒著,目前我們已經採購了108噸複合肥,25噸鉀肥,15噸尿素……今年春播農資供應充足,能夠滿足春耕生産需要。”周耀京興奮地説道。

春耕春種,良种先行。“好種子是我們種糧的最大保障。”種了大半輩子地,周耀京認準一個理兒:好種子才出好稻米。靠著不斷更新優良品種,他嘗到了甜頭,去年合作社盈餘達100多萬元。

流水線育秧、機械拋秧播種、無人機施肥……在萬盛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內,各種農業機械應有盡有。“現在種田,不僅要懂農業知識,也要懂機械。”作為本鎮的農技專家,周耀京十分清楚農業機械在春耕生産中的重要性,因此,一週前,他便開始進行農用機械設備的檢修保養工作。目前,合作社的所有農機具都已“整裝待發”。

“今天雖然下了點小雨,但不影響我們備耕,現在農機手正在田裏翻耕破土,我帶你去看看。”在周耀京的帶領下,幾分鐘後,記者便來到了田間。機聲隆隆,只見兩名農機手分別駕駛著一台旋耕機在田地裏來回穿梭,不多時,一丘原本雜草叢生的農田瞬間變成一片泥濘,散發出泥土的清新氣息。

“目前我們正在籌建一個6000平方米的智慧化水稻育秧大棚,打好水稻豐産基礎,實現育秧節本增效。”周耀京説,再過半個月,如果天氣晴好,合作社就可以開展浸種催芽工作。

兩代人的春耕接力

2015年,周耀京與合夥人一同成立了萬盛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岳家橋鎮流轉500多畝水田種植水稻。通過選用優質稻品種、施有機肥、進行機械化生産,實現了生産的高産高質高效。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盈利10多萬元。越來越多農戶加入合作社,農田也逐步擴大到現在的近3000畝。

近幾年,合作社積極探索農業生産託管經營模式以及系統的社會化服務,不僅實現了增産增收,更是受到了農戶的一致好評。

“地是農戶的,糧食也歸農戶,活兒都由我們來幹。”周耀京告訴記者,合作社提供從種子供應、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收割、烘乾等環節的全程託管。

“‘一條龍’託管的優勢,關鍵在於集中採購、科學化管理和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利用規模經營優勢,提高農業生産效益。”周耀京説,土地託管模式,整合了農業項目資源,可以實現科學種田、保質保量,有效破解了“小生産”困局,降低農戶生産成本,讓小農戶成為適度規模經營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隨著年歲漸長,周耀京也感嘆歲月不饒人。“父親今年60歲了,還得照看這麼多田地,我實在是放心不下。”今年過完年,在益陽市經營一家旅行社的周文峰心疼父親一人在農村創業,決定“另辟蹊徑”,在老家的田野裏闖一闖。

由於剛接觸農業,周文峰一切都得慢慢學,但父親對他卻充滿了信心。“農業是陽光産業,各級政府都大力支援,我覺得這一行很有前途。再者,現代農業還是要靠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