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農耕文化為鄉村振興建設添新意
作者:常佳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1-27 12:17:45責任編輯:

“明伢子,這是翻土的耒,這是耙地的鐵耙……”1月24日,在益陽市八字哨鎮高粱坪村農耕文化陳列館內,張意老人詳細地為回鄉過年的孫兒講解這些“奇怪的”器具。

陳列館位於規整秀麗的向陽渠盡頭,距離村民服務中心三千米,距離文化廣場不到一千米,古色古香,頗具風韻。建成不到三個月,陳列館就迎來送往了一波又一波客人,承辦過赫山區誠信文明宣講志願服務、幼小學生參觀學習等多次活動,成了該鎮又一新地標。

初衷是農耕文化再振興

近年高粱坪鄉村建設成果喜人,獲評“國家森林鄉村”“省級文明衛生村”“市級美麗鄉村”“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如何進一步發揮農業優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是村委思考的方向。經過多次調研商討,確定了三條路子,一是講好高粱坪傳説,二是唱好村歌,三是建好農耕文化館。思路明確,村裏就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把閒置的老村部作為項目選址,修起了一棟木質裝潢的陳列館,圍起了一個雕塑展覽坪,項目佔地面積180平方米。

未來,高粱坪將把陳列館與村民文化廣場、2000畝綠色高産高效糧食種植示範基地、百畝油菜花園、文明屋場連線,設計開發一條農耕文化研學體驗路線,豐富文旅體驗,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同時,通過講述農耕文化發展歷程,弘揚農耕文化精神,讓遊客在勞動體驗中,在所見所聞所感中,更加了解農業、尊重農民、熱愛農村,提振農耕文化影響力。

讓沉睡的老物件甦醒過來

陳列館內擺放了105個物件,每一個老物件上都張貼了自己的專屬二維碼,掃一掃即可了解它的名稱、捐贈者以及使用年代。擺在展覽坪裏的一塊大石頭特別引人注目,是村民夏培貴送來的老古董,“村裏幫我脫了貧,任何建設我都支援,這是我祖上的練功石,他是明末清初時期縣裏的武狀元。”像夏老一樣,把最珍貴的收藏品捐贈出來的,還有幾十戶村民,他們從微信網格群內得知陳列館建設的消息後,陸陸續續從家裏搬來各式物件,大多是農耕器具,也有搖窩等傳統傢具。

這些原本沉睡多時的木製、竹制、銅制物品,已不適應現代高效率高科技勞作,但在陳列館的燈光照耀下,反射出沉靜有力量的光芒,它們帶著厚重的歷史感和親和的文化感再次甦醒,向現代人低低訴説著一代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辛勤,展現農耕文化的發展歷程和殷殷盼望。

融入全域旅遊環線

農耕文化館的建設納入了該鎮鄉村振興整體規劃,以國道536為分界線,它坐落于南面,與北面的湖南首個農村黨支部—金家堤支部陳列館遙相呼應,構建起兩館相擁、北紅南綠的鄉村文旅格局。遊客在金家堤支部陳列館體悟紅色革命文化,再一路欣賞湖光水色和田園風光,體驗農耕文化,感受新時代農村建設新風貌,不失為短途文旅的一種高性價比選擇。

“一個高粱坪傳説銘記拼搏精神,一村紫薇花香飄灑麻園盛景……”正如村歌所唱,高粱坪村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帶領著全體村民,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勇於開拓,勇於開創,追求著更均衡更高品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