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沅江:“巨型稻”新年構想
作者:劉建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1-19 14:47:17責任編輯:

株高最高2.2米,畝産可突破1000公斤,稻米口感好,田裏還混養蝦、蟹、魚、蛙、鱉等……

不知不覺間,“巨型稻”已在沅江走過兩個年頭,開花結果。沅江市湘擁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20—2021年通過2年200多畝巨型水稻種養試種已取到平均每畝單季1800斤的高産。

據了解,巨型稻是由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員領銜的水稻育種團隊歷經十餘年研究培育出的超高産優質品種,在現有優異水稻種源的基礎上,運用突變體篩選、秈粳亞種間及野生稻遠緣雜交、分子標記定向選育等一系列生物遺傳育種技術,獲得的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水稻超大生物量新種質材料。巨型稻成功研發與種植,獲得了以袁隆平院士為首的水稻專家們的高度認同與讚許,並引起眾多媒體爭相報道,還被兩院院士評選為 2017年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之一。

該巨型稻研發人夏新界介紹,巨型稻具有株形高大、莖稈粗壯、抗倒伏、抗病蟲害、耐淹澇等特點,適宜發展稻漁工程,目前已在湖南、福建、海南、四川、廣東、黑龍江、天津及江西等16個省區市試種成功。

“今年種的‘巨型稻’,平均畝産達到了1800斤。”沅江市湘擁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説,稻田裏還混養蝦、蟹、魚、蛙、鱉等特種水産,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2021年,沅江市湘擁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地、市電視臺等多次新聞報道,利用報紙、冊頁等平面媒體圖文並茂宣傳介紹,發揮網際網路、微信、抖音等網路媒體快速傳播的優勢,把現代農業科技轉型——“巨型稻”這一科技新品種、新技術、生態立體種養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尤其是給農民帶來巨大的收益做到廣為人知;還在泗湖山、南大等鄉鎮多次召開現場會、巨型稻大米品鑒會;走訪農戶近百家,為取得農戶的信任打消對米質口感的顧慮,送巨型稻大米給他們家裏自己做飯品嘗。

通過一年的努力,以示範基地搭建巨型稻生態立體種養特色農業技術推廣和資訊服務平臺,倡導“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種養結合迴圈發展理念,探索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並重發展的現代農業合作模式,發動廣大糧農積極參與,實現優質糧食和生態水産的協調發展,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在泗湖山、南大、共華、陽羅、草尾、桃江修山等幾大鄉鎮建立示範性基地面積2000畝,基地修路近5公里,建牌樓兩座,使巨型稻在沅江北部平原落地生根。今年試種面積200多畝,産量達到了1800斤高産。更為現實的意義在於,巨型稻適應性推廣的技術應用和生長管理過程中積累的實踐經驗,為來年大面積推廣打好了良好的基礎。

2022年,“巨型稻”在沅江的新年構想是,把沅江市打造成為“巨型稻之鄉”,以巨型稻為農業龍頭帶動該市旅遊、觀光和服務業以及其他農副産品銷售的田園經濟。巨型稻研發人中科院研究員夏新界本是沅江市四季紅鎮人,沅江市樹立這面旗幟當之無愧。

沅江市擁有40多萬畝水田,係農業大市,綠色生態是該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把沅江“巨型稻之鄉”這面大旗樹好,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援和鼎力相助下,明年力爭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引導農民以巨型稻為抓手,因地制宜有序發展稻漁工程,打造綠色生態“萬元田”,全面提升稻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促進共同富裕,開闢鄉村振興新途徑。同時做到最大限度地收購農戶種的巨型稻穀,以此解決農戶積谷銷售難的後顧之憂;配合農戶進行水産銷售,儘快成立一支大米行銷團隊,採取各種行銷手段進行巨型稻大米的銷售,把沅江巨型稻有機米銷向全國,打出沅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