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那達駐華大使戴艾美
2019年7月19日
格瑞那達位於東加勒比海向風群島最南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參與方。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格瑞那達和加勒比地區將如何實現共同發展?未來,中格雙方會在哪些領域開展合作交流?對此,格瑞那達駐華大使戴艾美接受了中國網《“一帶一路”大使訪談》節目的專訪。
格瑞那達位於東加勒比海向風群島最南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參與方。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格瑞那達和加勒比地區將如何實現共同發展?未來,中格雙方會在哪些領域開展合作交流?對此,格瑞那達駐華大使戴艾美接受了中國網《“一帶一路”大使訪談》節目的專訪。
格瑞那達駐華大使戴艾美
中國網:大家好,歡迎收看《“一帶一路”大使訪談》節目。今天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格瑞那達駐華大使戴艾美閣下。歡迎您!大使閣下。今年是您出任駐華大使的第一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您如何評價中國過去70年的發展變化?
戴艾美:首先,我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表達祝賀。中國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努力),成果非常喜人。在過去70年中,中國採取了階段性的策略,逐步推出新政策,實施了不同的戰略規劃,明確自己的定位和目標。在70年的跋涉中,我認為中國每天都取得了持續不斷的進步。我非常有幸在此見證這樣的發展併為其助力。
中國網:中國致力於在2020年消除貧困,對此,您如何評價?
戴艾美:我祝賀中國讓這些民眾擺脫了貧困,因為脫貧後就能得到改善生活的機會。我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成績卓著,而且依然在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雖然中國現在仍有貧困人口,但他們正按計劃實現脫貧,準備步入更美好的生活。我向中國表達祝賀。格瑞那達也可以學習這方面的經驗,幫助我們的民眾取得進步。一切都是為了人民。人民實現了發展,國家才能更昌盛。我也向中國表達感謝,希望與中國加強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以共同改善民生。
中國網:您認為中國、格瑞那達和加勒比地區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實現共同發展?
戴艾美:就“一帶一路”倡議而言,格瑞那達去年加入了該倡議,我們正在加強相關交流,努力取得進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實施各種舉措。今年上半年,我國高級別代表團來華參加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合作論壇,收穫頗豐。格瑞那達和加勒比地區希望推動共同發展,促進交流互鑒。我相信前景非常光明,也致力於推動這一願景的實現。
中國網:今天(6月27日)我們慶祝北京師範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的國際學生畢業,您剛剛在演講中提到自己也曾是來華留學生?
戴艾美:是的,我是外交學院一名自豪的畢業生和校友,在那裏取得了博士學位。像今天的畢業生一樣,我們都是在華留學生,來到了不熟悉的國家,帶著心中的願景——就是取得進步。在這裡的學習經歷為我提供了新機會,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我回國工作,並成為了駐華大使,而且還是最年輕的大使之一。因此我感謝中國,也謝謝外交學院和格瑞那達政府給予我的機會。
中國網:您認為這樣的留學項目對推動交流有什麼樣的作用?
戴艾美:這樣的項目非常重要,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我認為它們加強了外事交往,促進了民眾的相互了解,因為我們都有共同之處,一旦能彼此理解,就可以攜手建造更美好的世界。除了特定的學習項目外,我認為人文交流本身讓年輕人有機會來到中國、認識中國。對我們而言,中國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國度,與格瑞那達有12小時的時差,搭乘航班可能歷時一到兩天(取決於航線的選擇),因此我們只能通過電視了解中國。如果未曾親臨此地體驗和交流,我們很難了解中國。因此我認為,這樣的項目對年輕人理解中國意義重大,同樣,我也希望中國人來到格瑞那達和加勒比地區,更多地了解我們,因為互相理解帶來的益處也是相互的。
中國網:所以我們有望看到更多促進學術交流的項目嗎?
戴艾美:我切實希望如此。在格瑞那達我們有聖喬治大學,這是頂尖的醫學院,不只是地區級的,更是世界級的。現在聖喬治大學正在吸引中國的學子和年輕人前來學醫,學成後回到中國或去世界各地行醫。
聖喬治大學是一所一流的大學,現在世界上很多大學的醫學項目門檻都很高,而有些人並不知道格瑞那達在哪,也不了解聖喬治大學。我在此推薦格瑞那達和這所大學,以及我國的一切。
中國網:謝謝。最後,請您向我們的觀眾介紹一下格瑞那達。
戴艾美:格瑞那達是加勒比地區的一個小島,位於委內瑞拉以北約100英里。我們的國土非常美麗,被譽為“香料之國”,這裡生産的香料銷往世界各地。我邀請大家來感受格瑞那達的風土人情。我們的旅遊業非常發達,來體會地道格瑞那達風情,享受世界上頂級的酒店。此外,還有我剛才提到的聖喬治大學和其他多種交換項目。最後,來格瑞那達的中國遊客可以享受免簽。格瑞那達和中國關係非常密切,頻繁的人文交流會讓這樣的關係日益親厚。謝謝。
(監製/終審:鄭文華;編審:王振紅、王虔;主編/策劃:王東海;主持人/翻譯:桂思思;攝像:杜添輝;編輯:劉夢雅;後期:劉姝嫻;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北京師範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聯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