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比亞的中色非洲礦業公司內,當地員工通過數字倣真設備進行技能培訓。
中色非洲礦業公司供圖
在中國土木阿聯酋鐵路二期項目鋪軌基地的軌枕生産線,技術工人正在工作。
本報記者 沈小曉攝
中巴跨境光纜項目鋪設團隊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喀喇崑崙公路沿線開展作業。
華為技術巴基斯坦有限公司供圖
列車行駛在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諾段的貝爾格萊德薩瓦河大橋上。
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中方聯營體供圖
尚比亞謙比希銅礦——
“讓一度停産的礦山重煥生機”
本報記者 閆韞明
眼前是幽深的礦道,耳邊是機器的轟鳴……在一間自動化礦卡數字化模擬駕駛艙內,尚比亞電氣工程師索羅奇·凱爾文緊握方向盤,向新同事展示著機械化生産過程。通過倣真操作設備,三面可視化大屏還原實景操作場景,倣若置身真實的礦坑深井。
走出模擬駕駛艙,凱爾文和同事們又戴上虛擬現實眼罩進入“蛋艙”,接受定期開展的安全培訓,在虛擬空間觀看觸電、火災、坍塌等礦山違章違規作業的後果。“高科技太令人震撼了,真實的場景非常有警示作用。”凱爾文説。
在位於尚比亞銅帶省的中國有色集團出資企業中色非洲礦業公司(以下簡稱“中色非礦”),這樣的先進設備還有很多。自1998年取得尚比亞謙比希銅礦經營權以來,中色非礦陸續完成了主礦體恢復生産、西礦體開發建設、東南礦體探礦和開發建設,雇用讚方人員超過5300人。42歲的凱爾文已經在謙比希銅礦工作15年,見證了這座礦山不斷向高標準、數字化邁進。
“謙比希銅礦資源稟賦條件並不好,地下水大,礦體産狀複雜。” 凱爾文介紹,中國企業的專業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論證,探索出多種因地制宜的採礦方法,“讓一度停産的礦山重煥生機”。
2016年,中色非礦又對西礦體進行開採方案優化及資訊化、自動化等生産管控系統全面升級改造,勞動生産率提高了至少一倍。“以前是人工作業,值夜班的時候壓力尤其大,”凱爾文回憶,“我要頻繁檢查溫度是否正常,增壓泵有沒有問題……一旦出現狀況很容易措手不及。”如今,在生産控制中心,所有設備數據、主要場景一目了然,員工在地面就能遙控操作千米深井下的礦山開採設備。“出現問題時,先進的數字化系統能提前作出預警,採礦作業更加安全精細,也節省了不少人力。”凱爾文説,數字化改造後,與他同組的操作工由35個縮減至5個,電工從16個縮減為10個,同事們被安排到了更需要的崗位上。
15年來,不間斷的培訓更是令凱爾文受益匪淺。“除了定期的安全培訓、急救培訓,在中方老師的指導下,我掌握了如何使用和維護新的智慧化設備,如今已經可以帶新同事學習了。”凱爾文很有成就感。
據介紹,中色非礦組建了一支由中讚雙方共同組成的設備培訓師團隊,並自主設計建造了無軌設備地表培訓基地和西礦體400米中段井下實訓基地,採用“理論學習+場景模擬+實戰演習”培訓模式,逐步將操作技能傳遞給普通員工,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讚方操作工隊伍。
不僅如此,中色非礦還定期推薦優秀讚方學生前往中國學習。23歲的維克托·穆蘭加便是受益者,2017年,在該企業推薦下,他獲得全額獎學金,赴中南大學學習採礦工程專業。現在,完成學業的穆蘭加加入中色非礦,成為一名實習採礦工程師。“因為中國企業,我接受了這麼好的教育,過上好的生活,我充滿感激,”能説一口流利中文的穆蘭加表示,“我很愛中國和中國企業,我會努力工作,成為一名優秀的採礦工程師!”
“我們致力於建設尚比亞首座‘數字化標桿’礦山。”中色非礦總經理李佔炎介紹,中方著力推廣大型化、自動化、智慧化礦山機械和先進採、選礦系統在尚比亞的應用,2018年新投産的東南礦體達産達標後,每人平均勞動生産率將實現每人每天10噸。“一些尚比亞當地和剛果(金)等鄰國的礦業公司都來學習交流。”他説。
尚比亞礦業部長卡布斯韋表示,礦業是尚比亞的支柱産業之一,中色非礦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令人振奮的推動作用,希望中國企業繼續加深與本地企業的合作,共用發展機遇。
匈塞鐵路貝諾段——
“改造升級後,火車平穩舒適”
本報記者 謝亞宏
清晨時分,商人伊萬來到塞爾維亞諾維薩德的火車站,登上前往首都貝爾格萊德的“隼鷹”號快速列車。他常年往返于兩座城市,對旅途便捷度的提升有切身感受:“以前鐵路老舊不堪,路上至少要花費一個半小時,還經常遇上晚點。改造升級後,火車平穩舒適,半個多小時就到達,我做生意便利了很多。”
伊萬所説的鐵路就是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爾格萊德至諾維薩德段(貝諾段)。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牽頭組建的中方聯營體參與了對原有線路的改建。匈塞鐵路連接貝爾格萊德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為客貨共線電氣化鐵路,全長約350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這是塞爾維亞第一條現代化鐵路,其中貝諾段長約80公里,是整條鐵路的第一段通車線路。
作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匈塞鐵路首次實現中國鐵路技術裝備與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範對接。這意味著中國的産品設備及施工和調試過程均須通過相關機構認證。由於項目的工期較緊,既有線路與施工線路交叉較多、相互影響,項目的立項、測試、認證等工作過程中均遇到了不少困難。
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電力能源供應子系統互聯互通技術規範認證工作負責人劉耀武是一名95後,回憶起認證工作,他感慨:“當時中方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在第一次與塞爾維亞鐵路設計機構對接時,塞方同事告訴他,塞爾維亞已經近30年沒有進行鐵路升級改造了,當地鐵路設計等部門此前沿用的標準相對老舊,鐵路建設的許多參數只能依據以往經驗判斷,在項目建設的前期,中方和塞方只能摸索前行。
為此,中方積極與塞方及歐盟認證機構對接,並根據中國國內經驗因地制宜確定方案,與外方就標準與認證方式等問題最終達成一致。在中塞兩國建設者共同努力下,認證機構及産品供應商不僅改變認證模式,還縮短認證週期並延長認證有效期,為鐵路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援。項目中使用的接觸網、牽引變電、通信信號、列控系統等主要産品及設備均來自中國,是中國鐵路設備和技術首次大規模在歐洲市場使用。為確保中國製造的列車控制系統整體技術方案落地實施,項目部還啟用了中國企業在海外建成的首個高鐵列車運作控制系統實驗室,設備全部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産品,符合歐洲通用標準要求。
佐蘭·皮特羅尼耶維奇2020年初開始在匈塞鐵路項目部擔任接觸網工程師,負責接觸網的安裝調試,並與監管機構和供應商對接。他表示,中方在建設過程中體現出了高度的專業水準和認真的工作態度,自己也獲益甚多:“我曾3次獲得項目部表彰,感到很高興,也幹勁十足,希望鐵路全線早日通車!”
截至目前,匈塞鐵路貝諾段每天開行動車組列車64列,累計發送旅客約80萬人次,最高日發送旅客1.4萬人次。曾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的諾維薩德一直是熱門旅遊目的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9.69萬名遊客到訪諾維薩德,同比增長115.8%,其中超過40%的遊客乘坐火車抵達。
建設者們的腳步並沒有停歇。目前,諾維薩德至匈牙利邊境的蘇博蒂察段正在抓緊建設。預計2025年匈塞鐵路全線通車後,貝爾格萊德至布達佩斯的通行時間將從目前的8小時縮短至3小時以內,極大促進兩國和地區間的互聯互通。塞爾維亞與亞洲國家合作組織主席佐蘭·司巴西奇表示,未來塞爾維亞與周邊國家港口之間的鐵路建成後,巴爾幹半島與歐洲中部和西部之間將形成暢通的鐵路網路,塞爾維亞在整個地區的交通和物流樞紐作用將大大提升。
中巴跨境光纜項目——
“資訊通信技術帶給我們廣闊的舞臺”
本報記者 程是頡
蜿蜒上千公里、跨越中國和巴基斯坦崇山峻嶺的喀喇崑崙公路見證了中巴友誼歷久彌新。2018年,北起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南至巴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的拉瓦爾品第,一條長約820公里的中國—巴基斯坦跨境光纜項目,搭建起巴基斯坦與中國和全球的“數字高速公路”。
中巴跨境光纜項目是中巴首條跨境直達陸地光纜,也是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兩國通信網路互聯互通的重點項目,對於完善巴電信基礎設施、推動資訊技術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在巴基斯坦北部的高山地區鋪設通信光纜殊為不易。當地地形險峻、氣候多變,光纜鋪設團隊不僅要面對嚴寒、強降雪、高原反應等挑戰,還需要著重防範山體滑坡、路基沉陷等地質災害危險。據華為技術巴基斯坦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孟強介紹,幹線通信光纜要保證長期運作中絕對安全、絕對穩定,同時也要方便沿線檢查和維護保養。為此,光纜鋪設團隊不畏艱險,將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落實在設計和施工的方方面面,以高技術高標準完成了跨境光纜的建設。
光纜的鋪設帶來了通信聯通的便利化。在中巴紅其拉甫口岸,為方便往來的商旅人員和貨車司機,巴基斯坦國家銀行設立了聯網工作的自動櫃員機。“那裏是鳥兒也難飛過的高山。每年冬天大雪封山,車輛也無法通行,但網路從不中斷。”口岸工作人員扎合爾告訴記者。
在巴基斯坦信德省邁赫蘭工程技術大學,年輕的巴格尚和他所在的團隊一起慶祝勝利。他們從43個國家132支代表隊中脫穎而出,取得2022年華為全球資訊通信技術大賽一等獎。“資訊通信技術帶給我們廣闊的舞臺。”巴格尚説,自己來自巴基斯坦東南部的一個小村莊,新的高速網路設施讓他有機會認識廣闊世界、在挑戰中突破自我。
根據巴基斯坦資訊技術與通信部的規劃,未來,中巴跨境光纜將在巴基斯坦境內繼續延伸,乃至從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達爾港穿越阿拉伯海連接東部非洲,並向北與歐洲連接。
“新的合作機會正在出現,新的貿易方式正在展開,人們的生活會因此變得更好。”巴基斯坦歐亞世紀研究所所長穆罕默德·阿凡·沙赫扎德説,資訊通信技術將世界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跨境、跨洋光纜是支撐這一技術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中巴經濟走廊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巴跨境光纜項目以高技術含量、高建造標準,推動巴基斯坦資訊通信技術發展,為巴基斯坦民眾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成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工程。
阿聯酋鐵路二期項目——
“展現了極強的履約能力和負責態度”
本報記者 沈小曉
混凝土澆築泵正在生産線上作業,技術人員艾哈邁德和同事們跟隨其後,手持鐵鏟將混凝土壓實抹平,完成軌枕澆築。艾哈邁德表示,軌枕生産是鐵路建設的重要環節,“我們生産出的軌枕將被用於阿聯酋鐵路二期項目,我很自豪能為鐵路項目建設做出一份貢獻。”
阿聯酋鐵路二期項目建成後將在該國鐵路網中扮演東西交通“大動脈”的角色。該項目的B、C、D3個標段線路由中國鐵建與當地企業組成的聯營體作為總承包商,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土木”)牽頭建設,途經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馬角4個酋長國,延伸至富吉拉港口。項目線路總長424公里,覆蓋阿聯酋主要工業中心、製造中心、物流中心、人口密集區及重要港口口岸。目前,項目建設進度已超90%,進入主線鋪軌貫通收尾階段。
軌枕的品質和精度直接影響機車運作速度、行車安全及舒適度。為了滿足施工標準、提高項目效率,中國土木于2020年在阿布扎比和迪拜交界處修建了鋪軌基地,用中國國産設備自主生産項目所需的軌枕。鋪軌基地擁有8條生産線,日産能3200根,單月最高産量9萬根。
“我們製造的軌枕,在鹽鹼腐蝕環境下滿足耐久性50年,品質高,有利於控製成本、提高生産效率,不受採購及物流航運等因素制約。”軌道項目部負責人周成説。2021年2月,軌枕樣品通過了國際權威的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美標AREMA(2020)實驗,各項技術指標遠超美標標準。“這是中國企業海外鐵路建設中首個通過該國際認證實驗的産品,是一項重要突破。”周成説。
除了“中國製造”的軌枕,項目團隊在隧道、橋梁、路基、加筋土擋墻等鐵路建設的設計和施工方面,引入“中國標準”作為參考,選擇國際最優標準設計施工,保證工程的最佳品質。
布濟迪·陶菲克是中國土木的高級工程師,主要負責隧道岩石工程勘察工作。“中方團隊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高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設備在確保高品質推動項目進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陶菲克説。
據陶菲克介紹,項目D標段T1隧道在貫通時,曾面臨嚴峻技術挑戰,不僅洞內岩體破碎、穩定性差,需要穿越多條斷層破碎帶,而且局部還伴有裂隙滲水,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若施工方法或支護方式不妥當,隧道極易發生拱部掉塊甚至冒頂塌方。“中方團隊沒有採用傳統鑽爆法,而是在遵守國際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作業方式,如縮短迴圈進尺、加強支護措施、採用人工輔助機械等,提高了作業效率,保證安全平穩地穿越淺埋及地質複雜地段。”陶菲克説。
項目建設和運營為當地創造了1.7萬多個就業崗位,培養了一大批鐵路建設和管理人才。今年30歲的阿布杜勒·易卜拉欣2020年開始在項目上工作。他從一名工程建設的初學者,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多次受到表彰。“我和中國同事們共同克服了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困難,大大提高了軌道鋪設的效率。中國同事非常專業,我很高興能加入中國企業,讓我的夢想成真。”易卜拉欣説。
阿聯酋聯邦鐵路公司首席執行官沙迪説:“中國企業以過硬的技術和品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展現了極強的履約能力和負責態度,推動阿聯酋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