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發佈時間:2022-09-06 10:39:44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王驍波、謝亞宏、程是頡、閆韞明採訪整理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一帶一路,共建共用,聯通,三通,大動脈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重煥生機,為當地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巨大貢獻。圖為比雷埃夫斯港遠景。 中遠海運集團供圖

7月25日,馬來西亞和中國的工作人員在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施工現場工作。“中馬鐵路人才培訓合作計劃”將為馬來西亞培養5000名鐵路建設及運營人才。 新華社記者 朱 煒攝

7月11日,首條中歐班列線路中歐班列(渝新歐)第10000列重箱折列抵達德國杜伊斯堡市。圖為工作人員正在裝卸集裝箱。 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攝

  陳文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伊沃娜·拉傑瓦茨(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一帶一路”地區研究中心主任)

羅建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扎法爾·馬赫默德(巴基斯坦“讀懂中國”論壇理事長)

王志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斯蒂芬·恩德格瓦(肯亞南南合作智庫負責人)

2013年金秋時節,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一步步走深走實,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共建“一帶一路”造福沿線國家和地區,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也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本版從即日起將連續推出4期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專版,傾聽國內外專家評説,盤點共建項目進展,講述建設者的故事。

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發展規劃對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有力促進了共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給共建國家人民帶來福祉。如何評價這些成果?

伊沃娜·拉傑瓦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方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將各國視為平等夥伴,開展互利互惠合作。如今,共建“一帶一路”項目遍佈全球,覆蓋範圍不斷擴大,許多國家都將本國的發展規劃與共建“一帶一路”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這是一個開放的倡議,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能加入進來;這是一個務實的倡議,契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意願;這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倡議,相關合作正沿著高品質發展方向不斷前進。

斯蒂芬·恩德格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世界發展進步。以肯亞為例,中方幫助肯亞建設了許多道路、電站和通信設施,促進人才培養和技術轉移,推動肯亞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放眼整個非洲,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人員和物品的流動,推動了整個區域的互聯互通。從世界範圍來看,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在24個沿線國家建設了79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43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34.6萬個就業崗位。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11.6萬億元人民幣。這些驚人的數字證明,共建“一帶一路”有力促進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快速發展。

陳文玲:9年來,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下,共商共建共用,已成為處理國家間關係和開展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原則。共建“一帶一路”主要在4個方面作出了重要且獨特的貢獻:第一,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歷史性貢獻。世界銀行有研究報告指出,若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部得以實施,到2030年,每年將有望為全球産生1.6萬億美元的收益,佔全球GDP的1.3%,其中90%的收益都由夥伴國分享,低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受益最多。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第二,為各國開展合作和處理國際關係作出開創性貢獻。中國已為共建“一帶一路”投資了近1萬億美元,並帶動相關國家投資。第三,為推動全球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作出引領性貢獻。從2013年到2021年,中國和沿線國家的年度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1.8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1613億美元。中國和共建國家已經形成了良性互動。第四,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作出獨特性貢獻。共建“一帶一路”回應了時代命題,貢獻了中國理念,體現了中國格局和中國擔當。

扎法爾·馬赫默德:在巴基斯坦,民眾在炎炎夏日吹上了電扇;剛畢業的年輕人在當地中國公司找到了工作,掌握了新技術;暢通寬闊的道路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民眾的獲得感是共建“一帶一路”得到廣泛支援的最根本原因。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實現了基礎設施的聯通,更促進了人與人的聯通、國與國的聯通,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越來越深入人心。

王志民:總的來説,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可以用“三通”來概括:“硬聯通”方面,“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佈局不斷完善;“軟聯通”方面,中國標準在高鐵、核電、通信、汽車等領域已經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技術支撐。最新統計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建的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有超過1/3採用中國標準;“心聯通”方面,近年來,我國各類社會組織在沿線國家發起“光明行”“幸福泉”等一系列活動,提升了沿線國家民眾的幸福感。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如何評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推動合作與發展、促進全球經濟復蘇方面發揮的作用,它為何能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支援?

羅建波:共建“一帶一路”為新型全球化提供了新理念,促進了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了全球産業鏈、價值鏈、服務鏈、供應鏈更加完善;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了新動力,激活各國市場需求,釋放各國發展潛力,探尋産業發展新趨向,為各國及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路徑,為各國攜手發展搭建了新平臺,為各國增進互信架起了連心橋,為解決全球治理赤字、和平赤字和發展赤字提供動力;共建“一帶一路”也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新紐帶,通過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遊、衛生等各領域人文合作,推動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大格局,推進世界文明的共同發展和繁榮。

扎法爾·馬赫默德:巴基斯坦是共建“一帶一路”堅定的參與者:在巴基斯坦北部的群山峽谷間,一座座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的水電站先後落成,大大緩解了長期以來缺電對我國經濟和民生發展造成的困難,助推能源可持續發展;為解決巴基斯坦南北部電力發展不均衡問題,巴中建設者克服萬難共同修建了一條橫穿大片沙漠戈壁灘的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貫穿巴基斯坦南北的“大動脈”公路貫通,讓巴北部豐富的農産品得以暢通出口,農民收入大幅提升;南部沿海的瓜達爾港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機遇向這裡匯集。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更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堅實付出。

斯蒂芬·恩德格瓦:非洲很多國家長期以來無法擺脫落後的窘境,對發展有著極強的渴望,共建“一帶一路”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中國人常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共建“一帶一路”做到了這一點,提升了非洲國家的內生動力。以肯亞為例,今年剛開通運營的內羅畢快速路連接起機場與市中心,能為人們節約幾小時的出行時間,也緩解了交通擁堵。肯亞在中國幫助下建設的蒙內鐵路、拉穆港等,不僅為當地增加了就業、吸引了投資、拉動了經濟,還極大地促進了整個東非地區的互聯互通。在其他非洲國家、其他大洲,類似的項目不勝枚舉,共建“一帶一路”正在讓這些發展中國家發生實實在在的改變。

伊沃娜·拉傑瓦茨:塞爾維亞和中國的合作是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典範。兩國在雙多邊框架下不斷深化合作。中國有句俗話:“要想富,先修路”,這清楚地説明瞭基礎設施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視察塞中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時也引用過這句話。塞爾維亞是內陸國家,許多老舊的基礎設施亟待改善。近年來,中國企業參與承建的匈塞鐵路、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項目是泛歐走廊的組成部分,部分路段已經落成,這不僅極大方便了民眾出行,也改善了塞爾維亞交通狀況,加強了內部聯通以及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對於國家發展意義重大。

王志民: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國際公共産品,打造了一個嶄新的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它突破了傳統的“中心—週邊”格局,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産業融合和工業化進程,構建了互利共贏的産業鏈和價值鏈體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科技實力差距很大,但都有各自的比較優勢,通過與其他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推動了沿線各國的産業結構調整和工業化進程。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穩步拓展合作新領域。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合作領域和內涵不斷拓展,如何看待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新變化和新內涵?

陳文玲: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的內涵不斷豐富,在“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主體框架下,共建“一帶一路”朝著立體化、多維度方向推進。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冰上(北極航道)全方位、立體化推進,進一步發展了數字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能源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等。

羅建波:共建“一帶一路”除了傳統合作外,還有三大新增長點:數字技術、公共衛生、能力建設。一個個“小而美”的項目落地,提升了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的獲得感。以能力建設為例,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了發展中國家提高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能力。泰國、巴基斯坦、印尼、南非、肯亞等國紛紛開設魯班工坊,借助中國的職業技術教育,當地年輕人掌握了新技術新技能,提升了就業競爭力。能力建設還包括治國理政經驗交流,通過政黨外交、公共外交、民間外交推動沿線國家開展經驗互鑒,共同探索適合各自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

伊沃娜·拉傑瓦茨: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中國大力支援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這體現了大國的責任與擔當。目前,中國企業正幫助我們建設污水處理廠、疫苗工廠和醫院等,這些都是我們急需的基礎設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領域不斷擴展,與其他國家的需求不斷適應,煥發出蓬勃生機。

斯蒂芬·恩德格瓦: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已經在沿線國家和地區得到了長足發展,相信中方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未來能夠繼續拓展合作領域,在跨境電商、智慧城市、遠端醫療、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領域加強合作,不斷為共建“一帶一路”賦予新的內涵。

王志民:共建“一帶一路”的領域和內涵不斷擴展。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提出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需求大幅上升,中國向眾多“一帶一路”合作夥伴提供抗疫援助,向多國派出醫療隊,毫無保留地分享抗疫經驗。同時,中國暫停77個發展中國家債務償還,積極為世界衛生組織捐款,為發展中國家的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提供支援。迄今,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向20多個國家轉讓技術併合作生産疫苗,在海外形成了10億劑的新冠疫苗年産能。這些舉措為穩定全球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先後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如何看待共建“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前景?

扎法爾·馬赫默德:21世紀,世界越來越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是人類發展的歷史必然,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發展是世界各國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為破解全球長期以來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為世界指明一條攜手共謀安全、發展、繁榮的道路,這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相呼應。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帶給世界的發展機遇和帶給民眾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是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好的注腳。放眼未來,共建“一帶一路”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必將為全球民眾共用新時代發展機遇作出新的貢獻。

陳文玲:共建“一帶一路”給全世界築就了一條通向合作共贏、全球共同發展的道路。堅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共建“一帶一路”必將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希望之路、世界和平發展的希望之路、人類共同追求幸福和進步的希望之路。期待共建“一帶一路”堅持政府搭臺、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商業化運作,更加注重小而美、惠民生的項目,讓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地區民眾。

斯蒂芬·恩德格瓦: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始終堅持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發聲,堅持守護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不讓任何一個夥伴掉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一些國家大搞“疫苗保護主義”之時,中國積極分享抗疫物資和經驗技術,許多國家都感到中國是真正值得信賴的朋友。共建“一帶一路”為實現各國共同發展創造了新的可能,為維護更公平的國際秩序提供了新的選項。

羅建波: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可期。一方面,共建“一帶一路”將為全球治理凝聚國際共識,推動經濟全球化繼續深入發展,打造新型國際關係新範式;另一方面,共建“一帶一路”將促進各國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體系更加均衡多元發展。

(本報記者王驍波、謝亞宏、程是頡、閆韞明採訪整理)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