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談林散之的執筆法

發佈時間:2022-07-25 16:50:4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罡 | 責任編輯:王東海

關鍵詞:林散之,執筆法

 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左)和林散之研究專家、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罡在訪談前

臨帖卷有四時春,脫俗書成一家法。

2022年7月17日上午,《追憶草聖林散之》攝製組一行5人來到南京市玄武區成賢街39號成賢公寓,採訪拍攝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

 

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

莊希祖,曾用名莊熙祖。齋號,天方一閣、劬齋。1942年2月生於上海,浙江寧波人。1972年拜林散之為師,還師從書法大家蕭嫻、高二適、章誠忘。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對外友好協會理事、南京曉莊學院副教授、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莊希祖多次參加省內外、國內外書法展,擅長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諸體,書風雋秀。特別是楷書得到林散之的讚賞,林散之欽點莊希祖用楷書刻印《江上詩存》詩稿。莊希祖是學者型的書法家,書法史論造詣極深,《非碑論》等數十篇論文入選全國書學研討會,並見諸專業報紙雜誌。編著有《書法篆刻》(與黃惇、李昌集合作)《歷代書法名作賞析》《林散之講授書法》,專著有《毛筆字入門》《中國書法全集——魏晉南北朝名家卷》第二十卷、《林散之書法藝術解析》等。莊希祖跟隨草聖林散之學習書法長達17年,深得林散之的真傳,林散之把莊希祖、章炳文、陳慎之三人稱為“三星”。

王罡:莊教授,你好。請問你是哪一年跟林散之學習書法的?

莊希祖:1972年。

王 罡:“凡學書字,先學執筆。”古人十分重視執筆的方法。西周開始制墨,秦國大將蒙恬發明毛筆後,便有了執筆法。東晉王羲之用的是二指單鉤法,宋代蘇東坡用三指執筆,清代包世臣是三指執筆、何紹基用的是“回腕高懸”執筆法。

 

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左)正在給林散之研究專家、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罡講述林散之的雙苞回腕執筆法

莊希祖:古人的執筆方法很多,概括起來有五種:單苞(鉤)法、雙苞(鉤)法、握管法、撥燈法、回腕法。在這些執筆法中,有的是言之有理,有的沒有操作性。如果按手指來分,可分為三種:兩指、三指和五指,但是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懸腕或懸肘。

王 罡:請問林散之用的是什麼執筆法?

莊希祖:林老在《林散之書法選集》自序中寫道:“余八歲時,開始學藝,未有師承;16從鄉親范培開先生學書。先生授以唐碑,並授以安吳執筆懸腕之法,心好習之。”後來又説過是“雙苞回腕法。”

王 罡:是誰把“雙苞回腕法”傳授給林散之的?

莊希祖:是烏江范培開先生。范培開精習唐碑,喜好草書,20世紀20年代就在上海賣字,日本報紙還報道過他的事跡。後來回到烏江,以行醫為生,寫字酬世。范家是望族,説起來和林老家還有點親戚關係。林老從小喜歡翰墨,16歲就寫得一手行楷,過年經常給左鄰右舍寫對聯。范培開認為,林老是可造之才,於是就傳授書法之道。教林老雙苞懸腕,中鋒用筆。要林老臨帖先從唐碑入手,然後上到魏晉及宋以後諸位大家,博採眾長,還送給林老一本顏真卿的《李元靖碑》。古代資訊十分閉塞,書法技藝主要是靠自己摸索。有的人終身學習書法也不得要領。像中鋒、懸腕這些書法技巧,在現在看來十分平常,網上書上都能找到,這在100年前是難以想像的。

王 罡:“雙苞回腕法”怎麼執?

莊希祖:毛筆位於大拇指的第一關節內側,食指中指的第一二關節之間的內側與無名指第二關節的外側之間,小拇指貼在無名指下。手指執筆要有力量,要實實在在地執住筆管,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拇指中部不強調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樣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方便運筆。

 

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示範林散之雙苞回腕執筆法的執筆姿勢

 

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示範林散之雙苞回腕執筆法的執筆姿勢(特寫一)

 

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示範林散之雙苞回腕執筆法的執筆姿勢(特寫二)

王 罡:林散之的雙苞回腕執筆法與現在通行的五指執筆法有什麼不同?

莊希祖:簡單地説有三個不同:筆的部位不同,靈活性不同,力度不同。

王 罡:用“雙苞回腕法”有什麼好處?

莊希祖:林老為此寫過一首詩,題目是論執筆:“執筆之法,雙鉤盤肘。力在筆中,筆隨手走。如錐畫沙,如屋漏痕。不傳之秘,先賢所守。”這裡的“雙鉤”就是雙苞,通俗一點説,好處在於具有運筆靈活,筆力易聚易發,活動範圍大。書寫舒展,字形飽滿,筆畫有力。林老成了大家之後回憶説:“我從范先生學書法,得益頗大。我用懸腕寫字全虧范先生的教導,本來我寫字是伏在案上,全用筆拖,不懂得也不敢懸腕,從范先生學書後才懂得懸腕之法。懸腕,用筆才能靈活,運轉自如。”當時的懸腕為林老後來的懸肘奠定了基礎,林老書寫時用懸肘回腕法,手臂半徑大,空間較大,適合寫大字,寫草書。筆畫兜裹,運轉自如,勢圓氣滿,字無圭角,能留不滑 ,筆鋒中正,力透紙背。

王 罡:1970年除夕,一次偶然事故,林散之在烏江老家澡堂裏洗澡,不慎滑入開水池,全身燙傷面積百分九十,右手五指粘連在一起,醫生將大拇指、食指、中指一一切開,分個包紮。痊癒後,只有三個手指活動自如,可以執筆寫字。而小拇指和無名指與掌心粘連在一起,彎向手心,伸不直,也不能活動。請問林散之燙傷後執筆的方法有沒有什麼變化?

 

林散之研究專家、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罡(右)正在訪問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

莊希祖:林老燙傷前後執筆大致相近,還是“雙苞回腕法”。傷後因無名指、小拇指無法舒展,所以筆執得比較深,大致執在大拇指的第一關節的內側,食指、中指的第二關節內側與無名指第二關節的外側之間。

王 罡:像林散之這樣執筆的,現在人數多不多?

莊希祖:不多。可以説極少。

王 罡:“雙苞回腕法”既然有那麼好處,為什麼學的人那麼少呢?

莊希祖:最重要的是“雙苞回腕法”難度大。1975年3月,日本書法代表團拜見林老,看到林老用長鋒羊毫筆書寫十分驚奇,也拿林老用的長鋒羊毫筆試一試。可是剛上手,毛筆就蹋了下來,無法寫字,不得不換上他們自帶的軟筆。1976年夏天,書法大家啟功教授在北京西直門小乘巷寓所為林老草書《中日友誼詩卷》題跋時,提到林老的執筆法,他寫道:“懸肘回腕,撮指執筆,縱橫上下,無不如志,竊效為之不能成字,而先生筆底龍蛇,枯潤相發。”啟功先生想效倣林老的執筆法,結果寫不成字。當然,這與執筆不熟練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雙苞回腕這種執筆法難度大是肯定的,再加上懸肘,確實不好把握。

王罡:如果要學林散之的“雙苞回腕法”具體要注意哪幾個方面?

莊希祖: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拇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裏握著一個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掌虛的目的是使手掌的肌肉放鬆,否則手指和腕部就會僵硬、緊張,不利於運筆。具體要注意四個方面:

腕平掌豎、指實掌虛、中部偏高、懸腕懸肘。

王 罡:清代康有為説的“腕平掌豎”和林散之説的“腕平掌豎”一樣嗎?  

莊希祖:不一樣。我寫過一篇論文《“腕平掌豎”考》(全國書學研討會入選論文),文章從最早論及腕法的唐代歐陽詢的“虛拳直腕”、李世民的“腕豎鋒正”、韓方明的“平腕雙苞”入手,將他們的腕法與康有為的“腕平掌豎”作比較,發現康有為的“腕平”與唐人的“直腕”“豎腕”“平腕”有本質的不同。最後推斷唐人的執筆法實為正確的“回腕法”。康有為所説的腕平掌豎執筆法是指手腕的兩個關節與桌面平行,手背豎起,須反扭其筋,手背與手臂形成夾角,這與唐歐陽詢所説的“虛拳直腕”的唐人古法不一致,這是曲腕。直腕應該是手臂與手背呈一個平面,即韓方明所説的“平腕雙苞”。而此時的李世民所説的“腕豎鋒正”是指手腕的兩關節與桌面相垂直,即手腕豎起,與包康之説的腕平相差九十度,而林老的執筆法恰恰是唐人古法。我曾專門請教過林老腕平掌豎,林老用左手撫摸執筆的右手手背與手臂在一個平面上,説這是腕平。然後又撫摸豎起的手掌,即食指至小指的連線與桌面相垂直,説這是掌豎。

 

這是康有為腕平掌堅的執筆姿勢(外)

 

這是康有為腕平掌堅的執筆姿勢(內)

王 罡:怎樣做到“指實掌虛”?

莊希祖:宋代蘇軾在《論書》中説,執筆“要虛而寬”。所謂“虛”是指執筆不能緊,而“寬”有兩解:一、掌心距離筆管要寬,二、執筆要高,使之寬放。是緊是松,其實,執筆的方法如同騎自行車把握車龍頭一樣,初學者往往膽怯,將車龍頭握得緊緊的,騎上去還會忽左忽右地擺動。熟練以後,有時一隻手也能把握得很好。緊和松,是相對的,執筆也是如此。

王 罡:“中部偏高”如何理解?

莊希祖:唐代歐陽詢在《用筆論》中説“夫用筆之法,急捉短搦”。他説的意思是説執筆要“急捉”,就是要緊,要“短搦”,就是要低。蘇軾説:“把筆無定法”。是緊是松,是高是低,真不好一概而論。林老常用的是長頸鹿牌的長鋒羊毫筆,因此林老執筆的位置較低。還有林老的手因為燙傷,執筆相對比較緊一點。

 

林散之研究專家、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罡正在聽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講林散之的雙苞回腕執筆法

王 罡:怎樣把握“懸腕懸肘”?有一種理論,這種理論得到很多人的支援。這就是:古代用懸腕執筆法,因為那時候的人都盤腿坐在地上,也有雙膝著地跪坐的,臀部坐在跪著的雙腿上。那時候沒有板凳,也沒有桌子,只有像現在這樣的茶几,因為茶几相對較低,寫字時手都得懸起。此法傳到日本,一直沿襲至今。到了近現代桌椅板凳開始大興,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變更,現在普遍是五指執筆法,並不提倡懸腕懸肘。也就是説,懸腕懸肘是由於古代沒有板凳、桌子,不得以而為之。

莊希祖:我認為這種説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古代條件差,沒有凳子、桌子,對書畫創作有影響,這是肯定的。但是有了桌子,就不要懸腕、懸肘了,這是不對的。明代都有了桌椅凳子,不少名家基本上是用懸腕,特別是草書、墻上書寫,必須懸腕。在日本,寫書法都要懸腕。很多寫草書書法家不僅懸腕,而且懸肘。懸肘,對一個書法家來説很重要,我講一件事。一次,我給林老看我臨的《鄭文公》。因為蕭嫻叫我臨《鄭文公》,我臨寫了一年。林老來了,我把作業給他看。他講:“手懸起來,臨柳公權。” 我肅然起敬,為什麼呢?他沒有看過我如何寫字,怎麼就知道我的手沒有懸起來?我的手還真的沒有懸起來,是伏在桌子上寫的。我想,作為一書法家,連肘都懸不起來,這怎麼行呢?從此,我就按照林老的要求,懸肘臨帖,書藝提高很快!

王 罡:林散之是如何懸肘運肘的?

莊希祖:林老曾對我説過:“寫字要運肘、運臂,力量集中。光運腕,能把字寫壞了。腕動而臂不動,此是大病。”林老寫行書或草書條幅均用坐姿,大幅書法作品除外。書寫時手臂懸空並近於伸直,毛筆正對鼻梁,然後運臂、運肘並以肘帶腕連寫數個字,等筆已寫到靠身,手臂已彎曲時再伸紙,手臂重新伸直,如此往復書寫。

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現場示範林散之的雙苞回腕執筆法。左起:書法家劉宗仁、林散之研究專家王罡、林散之學生莊希祖、莊希祖學生朱韜宇

王罡:不同的執筆法與書風的形成有沒有關係?

莊希祖:有一定的關係。

王罡:有人説,林散之有時也沒有用雙苞回腕執筆法。

莊希祖:個別情況是有的,我就看過一次,不能代表全部。

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用林散之雙苞回腕執筆法寫的林散之《論執筆》詩一首。

王 罡:請您把林散之的雙苞回腕法再給我們示範一下,慢一點,好嗎?

莊希祖:好的。

 

林散之學生、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莊希祖教授(左)給他最小的學生朱韜宇(中)講完林散之雙苞回腕執筆法之後,與林散之研究專家、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罡合影

王 罡:謝謝,謝謝莊教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