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與埃及“一帶一路”建設合作項目,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建設現場。新華社記者 隋先凱攝
【特別關注·“一帶一路”進行時】
過去一年多來,儘管全球疫情形勢嚴峻,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但共建“一帶一路”仍然取得了顯著成就。
又有多個國家加入共建“朋友圈”。目前我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歐班列2021年開行15000多列,同比增長29%,截至2022年1月29日,中歐班列累計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跨境電商海外倉近2000個,大幅增長80%多;中老鐵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一批重大建設項目順利竣工;我國進出口總額2021年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大關,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3.6%,比整體增速高出2.2個百分點;2021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增長3.2%,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增長14.1%。到2021年年底,我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1億劑新冠疫苗,其中許多提供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為其有效抗疫提供了重要支援。總之,“一帶一路”各項建設事業繼續表現出逆勢向上、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目前,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疫情呈進一步蔓延之勢,加上俄烏衝突及其背後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加撲朔迷離。如何進一步做好“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需要有更加成熟的思考。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外國元首時,特別提到了中國與這些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開展合作的基本原則、努力方向、重點工作等,為我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刻認識和理解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進一步明確共建“一帶一路”的目標和使命,全面、準確地理解新發展理念及其與共建“一帶一路”的聯繫,穩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
促發展:為共建國家發展注入新動能
儘管當前的國際環境十分複雜,但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合作的熱愛與追求並沒有發生改變。二戰以來,超過三分之二世紀的時間內沒有發生世界大戰,和平大環境保證了國際合作與全球發展事業進展總體還是比較好的。尤其對於發展而言,目前作為發展基礎的經濟發展水準仍然較低,2020年全球每人平均GDP只有10925美元,世界上只有80多個國家屬於高收入國家,其餘的130多個國家都屬於中低收入國家,因此人們普遍渴望得到進一步發展。2021年的數據顯示,在149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包括中國)中,高收入國家只有35個,佔23.5%,其餘的76.5%都屬於中低收入國家。這149個國家的每人平均GDP只有9032美元,只相當於全球平均水準的83%。因此,如何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提高人民收入水準,仍然是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中國倡導與世界各國共建“一帶一路”,就是基於自身發展經驗,支援和幫助共建國家加快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發電廠、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並在此基礎上加強産業園區、製造業等建設,快速實現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發展,加快推進國家現代化進程。這一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而發展中國家往往都面臨資金短缺。因此,在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中國既為共建國家提供條件優惠的融資,同時也對這些國家開放市場,為共建國家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新動能,創造了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據粗略估算,從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截至2021年9月,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達10.4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300億美元。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水準更高,産業聯繫更緊密,進而形成了良好的夥伴關係,促進了共同發展,“一帶一路”正在被打造成造福世界的“發展帶”。
惠民生:為共建國家人民謀幸福
中國積極倡導共建“一帶一路”,最根本的落腳點是為相關國家人民謀福祉、謀幸福,使當地民眾能夠從“一帶一路”建設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2021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的視頻主旨演講中強調,我們將本著開放包容精神,同願意參與的各相關方共同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減貧之路”“增長之路”,為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倡導把“一帶一路”建成“減貧之路”,一方面是從我國消除絕對貧困中得到啟示,希望更多發展中國家也能儘快消除絕對貧困,過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是因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實現全球減貧目標。
中國不僅這麼説,也這麼做。基於自身的扶貧經驗,從2017年開始,中國在寮國、柬埔寨、緬甸3個國家選擇6個村莊,實施為期3年的“整村推進”和“精準扶貧”試驗,重點做了四項工作:一是通過“一帶一路”基建項目建設實現基建脫貧,包括修建鐵路、公路、港口、橋梁等方式,實現對貧困地區的“超級連接”;二是通過“一帶一路”産業項目實現産業脫貧,主要依託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産業如傳統手工業、特色旅遊、中草藥種植,發展當地有優勢的養殖業和發展庭院經濟等;三是通過“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實現脫貧,主要是雇傭一些員工從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崗位和職業;四是直接通過援助方式幫助受援地區及其人民減貧,如中國近年來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6個100”項目支援就是典型案例。結果是,3國6村的試驗效果非常好,表明中國的扶貧經驗在這些國家是有效的。
從增加就業的情況來看,共建“一帶一路”通過投資、貿易、國際産能合作、園區發展等方式,為當地提供了諸多就業機會。截至2021年末,納入中國商務部統計的分佈于46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為當地人民提供了39.2萬個就業崗位,為東道國繳納稅費66億美元。
筆者在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巴西的辦公室座談時,公司負責人告訴筆者,僅該公司在建設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一期項目和二期項目過程中,就為巴西提供了4.5萬個就業崗位,為巴西政府繳納了15億雷亞爾稅收,還開展了很多社會公益事業。筆者在中白工業園實地調研時了解到,該園區2019年就為當地提供了超過5000個就業崗位。筆者在寮國實地調研時發現,在靠近中國邊境的磨丁,中國企業家投資建設了一座全新的城市,為當地人民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前不久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提出,將“一帶一路”打造成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路”,這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現實情況。
高品質:新發展階段的成功探索
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更好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使“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果,也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共建“一帶一路”必須實現高品質發展。概括來説,習近平主席從三個維度提出了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系統思想,即秉承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堅持綠色、開放、廉潔理念,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這些基本思想與我國新發展理念高度吻合,同時也對共建“一帶一路”實踐起到重要引領作用。
共建“一帶一路”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很多的國家、行業、産業和項目,需要依靠共商、共建、共用三原則來確定跟誰幹不跟誰幹、幹什麼不幹什麼、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好事大家商量著辦,一起獲得收益。當然,共建“一帶一路”是有基本要求的。譬如説,要把綠色作為底色,大力推動綠色基建、綠色投資、綠色金融;共建“一帶一路”對所有國家、地區都開放,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所有的合作都在陽光下運作,共同以零容忍態度打擊任何形式的腐敗,共建廉潔“一帶一路”。此外,我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也都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得到了良好體現。總結來説,如果“一帶一路”在共建過程中體現了這些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特徵,促進了國家發展,增加了人民福祉,那就是實現了高品質發展。
從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情況來看,到2020年,中國在共建國家建設的能源項目已經以可再生能源項目為主。2021年9月,中國更加明確表示,將大力支援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中國在巴基斯坦、寮國、阿根廷、克羅埃西亞等國建設了很多水電站、風電站、太陽能電站,即使是修建鐵路也十分重視環境因素。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必然是開放的。一方面,中國歡迎更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共建行列;另一方面,經過近年來互聯互通建設,中國陸海空貨運範圍得到了較快拓展。目前,國際道路連通可達19國,國際水路運輸航線已達100多國,國際航空貨運通航80國,中歐班列連通23國的180座城市。今後,像中老鐵路這樣的國際鐵路線會越來越多,將使中國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也使像寮國這樣的內陸國家不斷融入世界産業鏈價值鏈中,實現共同發展。
從創新發展來看,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開始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落地應用,為當地的智慧農業、礦業開採、數字經濟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與俄羅斯在“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開展積極合作;中國與埃及合作開展智慧灌溉技術研發,促進埃及沙漠農業發展;中國在非洲國家用科學方法選育良種,提高了糧食産量;中國與葡萄牙共同創建了星海“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等。
此外,中國與相關國家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大力推進了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對推進RCEP、歐亞經濟聯盟、非洲經濟一體化等都直接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有助於實現區域與國別經濟社會的均衡協調發展。
經過近9年的共同努力,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早已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成為一個成功的實踐,相關國家和地區已從中獲得了巨大的紅利。
(作者:胡必亮,係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