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挑戰需要人類作出全球性正確決策

發佈時間:2022-01-22 14:43:21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斌

關鍵詞:重組蛋白,全球性問題,人類命運,一帶一路,人類需要

  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

吉爾吉斯共和國前總理

  胡必亮

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

  肖連兵

光明日報社國際交流合作與傳播中心秘書長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中國的抗疫策略最有效

肖連兵:尊敬的奧托爾巴耶夫先生和胡必亮先生,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肆虐,請你們談談疫情對吉爾吉斯共和國和中亞地區國家造成的影響。

 奧托爾巴耶夫:2020年上半年,中亞地區國家意外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局勢近乎恐慌。中亞各國得益於蘇聯時期建立的醫療系統,仍可對疾病進行適宜的防控和治療,但大規模封鎖導致經濟大幅萎縮,國家財政預算銳減,失業增加。總體來看,中亞各國政府和人民都經受住了疫情考驗,人們能理解所發生的事,並齊心協力與疾病及其影響做鬥爭。

胡必亮:確實,疫情給中亞地區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以奧托爾巴耶夫先生所在的吉爾吉斯共和國為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該國2020年GDP比2019年下降8.6%,大大高於世界平均下降3.4%的水準。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中亞其他國家。

奧托爾巴耶夫:即便中國現在仍有少量的病例,但中國的抗疫成果令人欽佩,成效不容置疑。從全球的病例數據可見,中國的抗疫策略是最有效的。中國的抗疫經驗應被各國借鑒,無論相關國家能不能採用“中國模式”。中國的治理模式獨特,也被充分證明有效,特別體現在民眾和國家權力機關之間的互信程度,以及地方治理能力上。整個世界都見證了中國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胡必亮:中國的抗疫表現全球有目共睹。首先,我們看基本事實,截至目前,中國累計確診病例13.6萬,累計死亡病例5700人。即使不按人口比例計算,這樣的絕對數在世界上也屬於很低的。其次,我們看數據背後的行動及其效果。中國于2020年6月發佈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方案,系統總結了中國的抗疫經驗和做法,闡明瞭中國在抗疫方面的理念和主張,包括指揮高效、全面參與、資訊透明、科技支撐和堅持人的生命高於一切、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團結互助等。至於實際效果,全世界現在也都看到了。最後,評價中國抗疫成功,還要看中國對世界抗疫的貢獻。在近兩年的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中國不僅率先主動地向世界發佈疫情資訊、交流抗疫經驗,倡導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而且積極主動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援助或出口抗疫物資,包括3200多億隻口罩、39億件防護服、56億份檢測試劑盒。中國還積極向世界各國提供疫苗,截至目前,我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0億劑新冠疫苗。此外,還有一些資金方面的支援。這些都説明,中國在整個抗疫過程中,不僅自己做得好,而且也為很多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提供了有力支援。

摒除狹隘的國別之見

肖連兵:西方一些人極力把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企圖向中國甩鍋,而中國提出科學溯源,你們對此有何評論?

 奧托爾巴耶夫:遺憾的是,全球抗疫本應讓人類更團結,但現狀並非完全如此。尤其是個別西方國家為疫情起源尋找“責任人”,其探尋不是基於科學方法,而是基於種種猜測和議題的政治化。無論病毒是否最先現身在武漢,都不意味著中國負有責任,因為病毒可能出現在世界任何地方。況且,中國識別並破解了病毒的基因序列,推動了全球眾多科學實驗室研發有效的疫苗。世界不應允許把疫情溯源政治化,而必須團結起來共同抗疫,全球性挑戰需要人類作出全球性的正確決策。

胡必亮:新冠肺炎首先是一種疾病,要想有效治療這種疾病,最重要的是尊重基本的科學規律;新冠肺炎同時還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流行病,因此有效防控非常重要,這就必須遵循防控的基本規律。總之,不論是新冠肺炎的治療還是防控,最重要的都是要遵循科學規律。病毒溯源是一種深度的科學研究,只能由專業人員按照相關科學方法嚴肅地進行,而由情報機構、政府機關、媒體公司等非專業部門進行的所謂溯源是十分不嚴肅的,也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甚至可以説根本上就是笑話。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非科學部門應該做的工作,就是盡一切力量促進世界各國及其人民緊密合作,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奪取全球抗疫的最後勝利。那種甩鍋他國、甩鍋他人的做法,不僅對戰勝疫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惡化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降低全球合作抗疫的效率。

肖連兵:你們如何評價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的抗疫行動?

 奧托爾巴耶夫:中國是首批研製出疫苗的國家之一,並迅速為其他國家提供疫苗。中國是首個向吉爾吉斯斯坦和其他中亞國家提供疫苗的國家,且中國為多個國家提供疫苗還是免費的。此外,許多中國專家和醫護人員到中亞國家分享抗疫經驗。我們常説:“患難見真情。”我們的人民和國家得到了中國兄弟般的支援。

胡必亮: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可以説是全方位積極參與了國際社會的抗疫行動。一是國家領導人層面積極溝通與協商,習近平主席與世界很多國家領導人通電話,討論合作抗疫問題;二是中國積極與相關國際組織和很多國家分享資訊特別是疫情防控經驗,提供包括資金、抗疫物資、醫療人員、培訓等多方面的援助;三是大力組織抗疫物資生産並大規模出口到世界各國,支援各國抗疫鬥爭;四是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科研合作。

肖連兵: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分種族、不分國界的情勢下,疫情凸顯人類命運與共。疫情暴發後,習近平主席多次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你們對此有何見解?

 奧托爾巴耶夫:抗疫過程已經清楚表明瞭當今世界相互依賴程度之深。病毒對人類的打擊不區分國界和貧富,全世界面臨一個共同威脅。人類已經更清晰地認識到,全世界人民必須團結一致才能擊敗病毒,摒除狹隘的國別之見來尋求團結才會讓我們更加強大。從這一點上講,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只是一種理念,更是對全人類彼此靠近的公開呼籲。

胡必亮:世界的發展已十分清楚地表明,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空前加深,越來越體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關係。百年疫情更直接、更深刻地體現了整個人類是命運與共的一個共同體。疫情加深了世界各國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為從根本上最終戰勝疫情指明瞭正確方向和基本路徑。

多元文明交流互鑒是世界的主流

肖連兵:西方一些人提出“文明衝突論”,你們對此如何看?

 奧托爾巴耶夫:當前,圍繞世界文明發展出現了多種新理論,包括文明衝突論。在我看來,“文明衝突論”分散了國際社會應對真正挑戰的注意力。我在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如果發生下一場世界大戰,那將是人類歷史的終結。世界應重點關注解決當前的全球性問題,而非討論對新戰爭的設想。

胡必亮:“文明衝突論”只是關於文明的一種觀點而已,更多的人堅持文明多元論、文明融合論看法。世界這麼大,國家這麼多,文明來源這麼多元,從客觀上講,多元文明是一種現實存在。同樣重要、也是客觀存在的,是世界上不同文明主要表現出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交融的特點,譬如説古絲綢之路故事的主旋律就是如此,也就是被人們廣為傳頌的絲路精神,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可能在局部地區、在有些時候,也會出現文明衝突的情況,但這不是世界文明存在的主流形態。

肖連兵:在你們看來,文明交流互鑒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什麼聯繫?

 奧托爾巴耶夫:現代文明除了建設更和諧的世界別無選擇。當今世界並不完美,仍有許多人死於疾病和饑餓,數百萬兒童仍無法接受教育,局部戰爭讓士兵喪生,傳染病和其他疾病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人類需要團結應對這樣的挑戰,而非加劇不公正、不平等和衝突。在這個時代,有能力領導實施全球性理念的國家應該發揮獨特的作用,中國是其中之一。就此而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恰逢其時,眾多國家的加入表明這一倡議和理念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援,共建“一帶一路”無疑會很快成為人類發展最重要的載體。

胡必亮:“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其目的就是通過構建全球更好的互聯互通,促進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更好的硬聯通、軟聯通,促進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人民的心聯通。一方面,通過商品、技術、人員、資金等經濟要素更加自由流動而更好地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教育、文化、旅遊、醫療衛生等活動促進相互了解,增強相互信任,促進文明互鑒,最終有利於促進世界和平。因此,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直接有利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應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指明瞭前進的正確方向。

中亞地區國家全力支援“一帶一路”倡議

肖連兵:你們對中亞地區共建“一帶一路”如何評價?

 奧托爾巴耶夫:習近平主席在中亞訪問時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這意味著中亞地區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將發揮關鍵作用。倡議的主要理念反映在中亞地區各國的發展項目上,地區國家全力支援“一帶一路”倡議。

胡必亮:“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是通過加強全球合作來實現全球共同發展,倡導的是通過共商共建共用來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倡導的是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來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的是通過與相關國家發展戰略緊密對接來更好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倡導的是通過文明交流互鑒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提出8年多來,已經有1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正式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推動建立了90多個雙邊合作機制,一大批公路、鐵路、橋梁、港口、機場、電廠、産業園區以及綠色發展、農田灌溉、減貧、教育、醫療等建設項目務實落地,不少項目已經開花結果,相關國家人民已經從合作項目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獲得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及其人民的歡迎和好評,8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實踐是很成功的。

肖連兵:疫情暴發後,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要成為綠色之路、健康之路、復蘇之路、繁榮之路。你們對中國的這一主張有何見解?

 奧托爾巴耶夫:中國發展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在這方面,中國的規劃非常了不起。我相信中國會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成為引領者,成為其他國家在此領域進行規劃和取得成功的榜樣。在後疫情時代,綠色、健康和繁榮發展無疑會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理念中最具活力的新元素。

胡必亮: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給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帶來了巨大威脅,因此如何利用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保障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就成為最重要也是最緊急的使命與任務。因此,中國提出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健康之路的新倡議,並率先垂范,已向世界提供了大量抗疫物資和疫苗,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提供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針對疫情嚴重影響很多國家經濟的現實情況,中國提出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復蘇之路,就是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促進相關國家經濟儘快復蘇。中國特別重視綠色絲路建設,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進一步促進綠色發展,更好推動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最終目標當然是實現全球普遍繁榮、世界持久和平。

肖連兵:“一帶一路”倡議對後疫情時代中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有什麼推動作用?

 奧托爾巴耶夫:過去三年,中亞地區國家一直將區域合作置於首位,區域性倡議可成為中國和中亞國家之間合作的補充,特別是互利的交通和能源項目。鋻於域內國家有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應該考慮在高科技、數字化和人工智慧等高附加值産業方面進行交流,這些産業正在中國蓬勃發展。

胡必亮:我覺得“一帶一路”將主要從三個方面促進中亞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一是通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使中亞地區的內陸國家變成陸海聯運國家,從全球價值鏈中獲得更多經濟利益;二是這些國家的工業化水準將加速提升;三是這些國家將從更加緊密的歐亞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受益。

與中國毗鄰是中亞國家發展的巨大優勢

肖連兵:你們如何看中吉兩國未來的合作?

 奧托爾巴耶夫:中國是世界一大經濟體,與中國毗鄰是中亞地區國家發展的巨大優勢。據經濟學家的預計,到2025年世界GDP的一半以上將由亞洲産出。吉爾吉斯斯坦要重點發展與中國相連的交通基礎設施。中國已協助修建了兩條聯通中吉的高速公路,一條過境鐵路正在規劃中,一些能源項目已付諸實施,這些項目將在未來助力吉爾吉斯斯坦和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胡必亮:我曾兩次到吉爾吉斯共和國做“一帶一路”建設實地調研,總體感覺是吉爾吉斯斯坦經濟資源,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産資源、旅遊資源等都比較豐富,但幾乎沒有什麼工業,農業基本上處於比較初期的發展階段,80%以上的公路都是近幾年中國企業新建的,但仍然滿足不了需求。因此,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開展經濟合作的潛力很大,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礦産資源開發、農業經營、製造業經營、旅遊業發展、金融合作等,都有較大空間。吉爾吉斯斯坦緊鄰我國新疆,隨著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深度推進,我相信雙方都將獲得良好的互利共贏發展。

肖連兵:吉爾吉斯斯坦是阿富汗的近鄰,你們對阿富汗當前的時局和未來發展如何看?

 奧托爾巴耶夫:阿富汗一直是大中亞地區的重要成員。在近期一系列事件後,阿富汗的權力已轉移給塔利班,塔利班宣佈阿富汗會成為國際社會和平和可預知的成員。中亞地區國家將支援阿富汗的可持續發展,一些主要的基礎設施項目將致力於這一目標。例如,聯通中亞國家和印度洋港口的鐵爾梅茲—馬扎裏沙裏夫—喀布爾—白沙瓦鐵路、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線,以及其他重要項目。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多個富有前景的經濟項目也將促進阿富汗的發展。此外,對阿富汗豐富的礦産資源進行開發將為其經濟發展和就業提供關鍵支援。當前,阿富汗政局日趨穩定,國際社會特別是阿富汗的鄰國,應該在此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胡必亮:我想從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那就是阿富汗應該充分利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機會,在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儘快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阿富汗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儘快組建強有力的、包容性強的政府,穩定政治局面,大力打擊恐怖主義,提供良好安全保障,加快改善營商環境,做好系統發展規劃。這些都是吸引外來投資、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保障阿富汗從共建“一帶一路”中獲利的基本條件。作為阿富汗的鄰國,中國正積極努力通過多邊機制幫助阿富汗穩定局勢,願意將兩國發展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有效對接,從而儘快促進阿富汗發展經濟、實現持久和平。

(譯者為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桂思思)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