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一首歌,往後余生。也很鍾愛嶺南的一道美食,魚生。余生與魚生,無論是用普通話或是粵語,兩者發音都是完全相同的。外地朋友來,大多情況我都會帶他們品嘗一下佛山的魚生。記得有一次,帶朋友去石南橋底下江邊的一老字號吃魚生。或許我也有些日子沒來了,當鮮甜爽滑的生魚片滑過喉嚨,一股清涼由喉嚨滑進食道,滿口溢香,一種久違的滿足感油然而生,不由得感嘆説:“嗯——往後魚生,不能沒有你。”
朋友一驚,夾起的魚片差點掉了下來。
我指著桌上雪白雪白的生魚片笑著説:“我説的是它。”
“當然,與你共用,那更快意人生!”我補充説。
魚生,其實就是生魚片。用新鮮的魚生切成片,一般是活魚現殺,放血後將魚肉切成0.5mm的薄片。魚片要幹身,廚師邊切邊要吸幹水分,一片片雪白晶瑩,可謂“饔子左右飛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
生魚片擺盤上桌後,店家會同時配上各種配料:蒜片、蔥薑絲、洋蔥絲、檸檬葉絲、香芋絲、榨菜絲、辣椒、白芝麻、純正花生油、鹽、醬油等,客人根據自己喜好混搭,將配料和生魚片拌勻食用。一口咬下去,或酸或甜,或脆或滑,魚鮮生百味,那種鮮香,只有舌尖與心靈才能對話。
生魚片其實起源於中國,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據記載,東漢時期,廣陵太守陳登就酷愛吃魚生,隋煬帝也説玉膾乃東南佳味。玉膾在古代就是指生魚片。在日本,生魚片通常叫刺身。以前日本北海道的漁民供應生魚片時,因為去了魚皮就分不清是什麼魚肉了,所以就用竹籤將魚皮和魚肉刺在一起,以區分不同的魚肉,所以就習慣被稱為刺身。
但其實日本的刺身和我們的魚生叫法不同,魚的品種以及生魚片的處理方法和吃法也是不同的。魚生多以淡水河塘魚為主,刺身通常是深海魚。刺身一般是厚切,而我們的生魚片切得薄如蟬翼,吹可飄起。吃刺身,通常是蘸點Wasabi和醬油,而吃魚生,各種配料五顏六色,看食官的口味各自發揮混合食用。
嶺南地區,很多地方皆吃魚生,尤以南(南海)番(番禺)順(順德)更為風行,吃法也不盡相同。特別是順德水網密布,順德人臨水而居,愛魚如命,與魚相愛相守,相親相“殺”。順德人對於魚的做法就有一兩百種,但他們認為對魚最尊重的吃法就是做魚生,不施“粉黛”,冰清玉潔,雪白如冰,鮮嫩清甜,還有什麼比這原汁原味來得更好?順德人會吃會做,若娶個順德妻子,不是多有艷福,而是倍有口腹之福;或者嫁個順德夫君,不是多有面子,而是恒有吃而不膩的日子。
順德吃魚生還有個風俗,就是將各種配料與生魚片混合,然後用筷子夾起上下拌勻,稱為“撈起”,寓意人生或者事業撈得風生水起。
寓意是好,但我卻不喜歡複雜,覺得太多配料會搶了魚的本味,從而破壞了吃魚的純粹。所以我通常就是僅用油和鹽,適當加點白芝麻增加香味和口感。生魚片切得很薄,外來的味道很容易沁入,加了醬油和其他味道重的配料,總覺得喧賓奪主,掩蓋了原有的真味。想想其實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本來初心明瞭,但在過程中,這個想試試,那個不捨得拋棄,反而就五味雜陳,走失了原來的初心。
吃魚生,油是不能少的,要保證油要裹住每一片魚片。據説,這樣也可以有效地殺菌,不利於寄生蟲存活,是否有依據那需要做個醫學鑒定才知道,這不是我的專長。但油對魚片是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會令口感大增,爽滑飄香。有一次見到旁邊的朋友拌勻了魚片,碟子裏還能看到金黃色的油在流動。我深感驚訝,這簡直是油泡魚生了!他卻不以為然,笑著説:“這才夠爽!”不過,膽固醇高者,倒是可以自攜橄欖油替代店家的花生油也不失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淋上油後,鹽是必須要放的,適當的鹽可以將魚的鮮味更好地發揮出來。在佛山的鄱陽城裏有一傢俬房菜,老闆是地道的佛山人,但他們家的每張餐桌上都滿滿噹噹地圍了一圈世界各地的鹽100多種。魚生是他們家的第一道菜,生魚片切好平整地鋪在幹碟上,然後交錯疊起來放在一條挂滿各國小國旗的小木船上,由服務員整船端到餐桌上。客人從船上拿著碟子人手一碟就著吃,不用再扒拉到自己碗裏了。在木船端上來後,老闆會出來介紹他們家世界各地的鹽,並推薦幾款獨具特色的鹽來品嘗魚生。小船上的各國國旗應該就是呼應他們的鹽是世界的。我們確實把故事也一起吃進去了,這道魚生也多少學到了一點關於鹽的知識。
食魚者首重在鮮,一鮮百味生。魚生好味,喜歡者恒愛之。我北京一朋友,對魚生癡愛萬般,恨不得搬來佛山居住,與魚生長相廝守。他過一段時間就要找機會來佛山出差一趟,然後狠狠地吃上一兩餐才覺得對得起這南下的旅途。記得有一次,來的當天晚上因為已有安排,沒吃上魚生。他心理癢得慌,回酒店後,從網上搜索到一家外賣可以送至酒店,硬是要吃上了這一口才解相思之苦,才能安枕入眠。
我也鍾愛魚生,可不曾想,這北方的哥們比我更甚。有一次,他居然一個人狂掃了9碟,其他熟食居然一箸不動。我瞅著那瓶拌魚生的油也被他幹掉了半瓶。這些油下肚,那確實是飽得沒法再動熟食了。
有句話説:要留住他的人,先留住他的胃。佛山這城市確實可以留住你的胃,單是一個順德,就可以讓你每餐走著進來,扶著墻出去。不然,我這朋友也不會千里迢迢經常飛過來吃一兩頓魚生。
佛山,文武雙全,且融會貫通,把功夫與文化都揉進了美食裏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中國自古以來的農耕文明在嶺南水鄉、在佛山這裡更是精耕細作體現到了一日三餐上面。生活在佛山,應該是很幸福的事情,想想我那遠在京城的朋友,也時不時要找機會來佛山撮一兩頓心愛的美食,我既安之,夫復何求?
民以食為天,其實人生天大的事情也不過是吃。想想我們父輩的年代,吃了上頓沒下頓,能吃上一頓像樣的飽飯就是幸福。而如今,豐衣足食的日子我們為何還不能填平心中的慾望?美食佳肴面前還要滋生新的煩惱?口中常説著要學聖人居無為之事,但心裏卻為何放不下有為和有所不為的糾結?人生,往往都是在自我矛盾、自我否定中成長,又在自我糾結、自我激勵中成熟,最後能否在自我實現、自我解放中回歸淡泊?其實再大的奮鬥,再大的拼搏,最後的成就終歸要恬靜于一日三餐。因此,愛自己,愛家人,愛生活,交三五知己,勤奮做事,踏實做人,忙時相互鼓勵,閒時相聚小酌,笑談天下事,人生豈不快哉?
往後余生,一定不辜負往後的魚生,治愈了一個胃,也慰籍了一個靈魂。(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