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筆者以參與的兩個舞劇的創作為例,談一談繼承傳統文化、革命文化進行藝術創作的思考和探索。
舞劇《儺·情》
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包容
包容是走進儺文化的前提。人們有時會排斥自己經驗以外的東西,一些判斷會因舊有的經驗和固有的認識,受到先入為主或主觀臆斷的干擾,這對於了解儺文化也會産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有些人將民間文化都歸於封建迷信,這是有失偏頗的。對於儺文化這種內涵厚重、深遠的民間文化,一旦進入藝術創作的領域,就應該用藝術的思維去理解和解讀。
● 共情
共情是理解儺文化的基礎。對一種文化的喜愛,需要愛與理解。理解是一種基於愛得更高的理性,不會因年代、地域和生活方式而受到阻隔,而是通過情感共鳴情感、精神共通精神,把遙遠的古人拉進現代人的經驗世界中,讓古人與今人、傳統與現代在今天相遇,從而完成一場生命的碰撞與交流。舞劇《儺·情》的整個研創團隊是在與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儺班藝人建立深厚情誼的基礎上,展開研究與創作的。南豐縣石郵村儺班藝人與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的藝術家同臺共舞,相得益彰,綻放出動人的藝術華彩。古老與當下、傳統與現代,被拉進同一時空的坐標係中,使它們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奇妙匯合。共情,是基於平等的、不帶偏見的、理解之上的共情。如若在情感上排斥民間文化,就會暴露自己的無知,達不到共情的境界。沒有共情的能力,就無從理解傳統文化與人類共性中與生俱來的情感。《儺·情》告訴我們,將自己放進傳統文化裏,沉浸在傳統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中,從而獲得一種包容的、涵養式的理解和消化。廣大的世界需要我們用情感的方式去體驗、感受、品味,這便是審美的世界、藝術的世界。用情感理解文化,好比一劑良藥,在儺文化中,我們發現,儺文化是非常樸素的、尊重人的,不會因為對天的敬畏、對地的感恩、對神的膜拜而忽略了人的感受。在儺文化裏,天、地、人、神有著一種自然而然的和諧,是人之存在的詩意的棲居。
● 打破
打破需要文化自信的勇氣。往往集體無意識形成的一種巨大的慣性力量,會使人自我懷疑。比如,舞臺藝術中,如果舞臺上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翻轉騰跳的技術、沒有攝人心魄的宏大場面,編導自己可能都會自信心不足。白先勇先生曾説:“整個中國的近代史,是追逐西方的近代史。”因此,我們要重拾文化自信,重歸文化故園,重溫傳統文脈。《儺·情》的研創團隊聚焦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的鄉儺,這首先是一種觀念上的打破。研創團隊沒有把自己作為一個“文化拯救者”,而是真誠地融入其中,將自己的情感和才情與儺文化完美契合。其次,這是一種形式上的打破。創研團隊將從歷史塵埃中走來的石郵村儺班與象牙塔中的舞蹈藝術同聚一堂,突破了所謂傳統與現代的界限,模糊了表演與儀式的劃分。再者,這是一種本體上的打破。舞臺上的舞者用充滿新意的肢體語言,克服了以往的程式化,這種新意恰來自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和衝突,精緻與樸拙之間的衝突演繹和激發出新的藝術張力。比如,剛猛背後的柔軟、猙獰背後的良善、怪誕背後的天真……即使這樣,筆者覺得舞劇《儺·情》中的這份衝突還不夠充分飽滿,突破性還遠遠不足,還需要在觀眾既定的審美習慣中,加入一種粗獷奔放、神秘乖張的酣暢之美。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得意忘形”,即做到不失文化根基、精神旨歸上的形貌之自由。這裡談到的突破,也是有文化方向感的藝術創造中的自由意志的體現。
舞劇《井岡·井岡》
革命文化的弘揚與繼承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近代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因此,無論是對於“紅船精神”的藝術詮釋,還是對於“井岡山精神”的藝術創作,都是對中國革命歷史的再現與重溫,對曾經浴血奮戰的先烈們的敬仰與緬懷,更是對革命精神和理想信仰的弘揚與繼承。
習近平總書記説:“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舞蹈藝術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牢牢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實踐活動中堅定文化自信,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用舞蹈藝術積極傳播、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舞育人、以文化人”,善用舞蹈藝術講好人民的故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擔當起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時代使命。舞蹈文藝工作者要牢記自身藝術創作的職責使命,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責任。要潛下心來,沉入生活,深入人民火熱的生活中去發現創作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創作出反映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時代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人民進行藝術創作,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具有傳統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內涵的精品力作。努力以舞蹈藝術創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在建黨百年之際,重溫革命傳統,讓舞蹈藝術創作不斷與時代同行,與時代共振。
無論學術研究還是藝術創作實踐,我們都要用新時代先進思想武裝頭腦,同時遵循藝術創作的規律,充分挖掘生活中豐富的營養,將其作為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與時俱進,和著時代脈搏起舞,用藝術的方式反映我們偉大的時代。
(作者張文海係北京舞蹈學院教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