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閎議】郭華東:破解“胡煥庸線”,“美麗中國中脊帶”大有可為

發佈時間:2021-09-22 14:46:59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閎議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中國,發展,美麗,胡煥庸,區域

編者按:《閎議》訪談節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刊》與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聯合出品,通過採訪兩院院士及專家學者,深度探討邁入“十四五”的中國社會在各領域的發展前路。以客觀、精準的解讀,科學、前瞻的思考,為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發展破題解惑,為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貢獻智慧力量。

崇論閎議,尋策問道。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歷史上,“胡煥庸線”兩側在人口、經濟、社會乃至文化發展水準等方面長期呈現不同程度的區域發展差異。如何破解“胡煥庸線”,減少東西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由此應運而生的“美麗中國中脊帶”未來如何規劃發展?針對這些問題,《閎議》訪談節目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郭華東。

中國網:“美麗中國中脊帶”與“胡煥庸線”是怎樣的關係?“美麗中國中脊帶”的具體範圍是什麼?

郭華東:1935年,中國的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他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在中國的東北黑龍江,有一個城市現在叫黑河,黑河有一個區叫璦琿。1935年,璦琿是一個城市。從中國的東北璦琿到西南的雲南騰衝這兩個城市之間畫了一條線以後,在這條線的西部,有著中國64%的土地,但是僅有6%的人口;在條線的南東方向有36%的土地,但是有94%的人口。後人就把這條線叫做“胡煥庸線”。事實上,也就是中國的人口分界線。

在2013年,李克強總理在考慮新型城鎮化的問題,他召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在中南海開了一個座談會。當院士們發言之後,他兩次講到“胡煥庸線”能不能破、可不可以破、怎麼破。後來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援之下,我們20幾位院士和30幾位專家組成了一個項目組。針對李總理的“三問”來回答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用了一些大數據的方法,也採取了很多綜合手段。做了2年以後,我們其實得出來一些結果。

後來十九大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中國發展得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其實,中國的人口線——“胡煥庸線”就是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代表。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們學部諮詢評議委員會希望研究組再進一步就中國“胡煥庸線”人口線問題,進一步結合十九大提出的一些問題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

我們當時提出了3點認識,也提出了4個舉措。其中有一個舉措就是可以構建一個帶,這個帶的名稱叫做“美麗中國中脊帶”。所謂“美麗中國中脊帶”,“美麗中國”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國家戰略,而“中脊帶”是指在中國的地圖或者衛星影象圖上,從璦琿到騰衝這條線,就像在公雞的背上,所以我們把它叫做中脊。由於它是一個“帶”的概念,不是一個“線”的概念,我們把它叫做中脊帶,全名就是“美麗中國中脊帶”。

所以,“胡煥庸線”和“美麗中國中脊帶”是什麼關係?具體來講,“胡煥庸線”是一條線的概念,“美麗中國中脊帶”是一個帶的概念。兩端距離是一樣長的,但是這個帶延伸100公里、200公里不等,就有了面積的概念。

中國網:“美麗中國中脊帶”這一概唸有哪些方面的內涵?

郭華東:我們現在提出“美麗中國中脊帶”的概念,有如下幾個內涵:第一,在空間展布上,它在北端也是發于璦琿,在南端也是騰衝,也就是“璦琿-騰衝”這個範圍之內。它的寬度延線大概是100-200公里的寬度。

第二,“美麗中國中脊帶”的一些要素是什麼?這些要素中間就包括了一些地貌要素、地形要素、氣候要素、氣象要素,也包括人口要素、民族要素,甚至包括災害分區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這條帶上有很多的自然保護區,有很多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石油資源、地下礦産資源。當然,從旅遊的角度來講,這條帶上有長江黃河跨越帶、有沙漠森林等,有很多聯合國確定的世界遺産等等。所以,這些要素對於後人進一步發展這個地區,將這個地區構建成我國發展的特殊區域帶,是非常有潛力的。

第三,“美麗中國中脊帶”源於“胡煥庸線”。這條人口分界線還是主要將中國的東西劃為兩個不同的區域,是我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代表。將來我們做的工作主要還是要讓東部和西部可持續地發展,讓東部和西部盡可能縮小差距,這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在所有的工作、要做的舉措中間,我們要首先把這個帶構造起來,一步一步地實現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璦琿-騰衝或者“美麗中國中脊帶”開發起來將是中國非常有意義的地區。我們建議,國家把它作為一個戰略開發區,或者把它作為一個新的區域戰略提出來,大家共同營造“美麗中國中脊帶”。

中國網:在“美麗中國中脊帶”的建設規劃方面,您有哪些建議考量?

郭華東:考慮到它特殊的位置,考慮了它的發生和歷史沿革,怎麼來建設“美麗中國中脊帶”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考慮:

第一,我們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這個區帶上有很多的自然保護區,有很多獨特的生態環境現象,也有很多的資源環境的分佈等等,這都是一些自然現象。同時,在這個帶上來講還有很多人為的要素,城市的分佈,還有工廠、工業基地的展布等等。所以,第一步我們還想把這個區域構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示範區。

第二,我國的交通格局,要麼東西分佈、要麼南北展向,斜向的交通要道很少。我們從旅遊的角度來講,這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旅遊路線。璦琿、騰衝是一線兩端,北邊有俄羅斯、南邊有緬甸、中間是中國,“一線兩端三國”;而從璦琿到騰衝畫一條線,跨越九個省份,所以是“一線兩端三國九省”。這個“九省”經過了很多非常美麗的自然保護區,也穿過了很多的城市,也穿過了一些在世界上都很典型的自然現象。我們如果能搞這麼一個旅遊路線,非常有意義。

第三,國家形成戰略區域發展區,這些資源、能源非常重要。地下的石油資源、礦産資源、地上的一些農業資源、森林資源,還有一些人文景觀,這個帶上有很多,可以把這個要素作為一個建設的重要方面。

中國網:就“美麗中國中脊帶”的建設發展來講,您認為從國家層面上應該有哪些佈局和戰略來推進?

郭華東:今年是我們國家建黨百年,我們實現了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第一個偉大目標。這個目標能夠實現,得益於我們的黨、得益於我們的政府持續不斷地高屋建瓴的戰略思維和佈局。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光陸地面積就有這麼大,不可能在960萬平方公里上只用一個政策解決一個問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景觀、有不同的資源、不同的環境,利用不同的政策和方法去解決,可能是更加有效。

“美麗中國中脊帶”,它在空間上有一個特殊的位置。它所包含的一些要素也都很有特色,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它有一些優勢,比如位於中國的中心地帶,資源、能源特色也是不能取代的,另外,從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的角度來講,這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區域。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從戰略佈局上我們向黨中央國務院建議,構建“美麗中國中脊帶”戰略,在這個戰略的指引和推動下,讓它成為全國發展的非常典型的區域,帶動周圍的發展,也帶動全國的發展。更主要的是帶動東西部的發展,破解“胡煥庸線”,達到東、西部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

大家都知道2015年聯合國提出了“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它的終極目標就是用可持續的方式生産和消費,最後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讓人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是搞遙感的,你看一個衛星影象圖,無論是日本、南韓還是中國的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都是非常亮的。再往西去基本上一片漆黑,再往西去到了西歐又亮了,兩端比較發達,中間是一個待發達區。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貿易做了起來。現在我們有了“美麗中國中脊帶”,如果能夠形成一個國家戰略,站在這個國家戰略的高度,使兩方面平衡的發展。對實現、推動、支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美麗中國中脊帶”也能作出它特殊、特有的貢獻。不僅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起作用,同時,將來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進程裏,我想也很可能是一個亮點,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本期策劃:楊柳春、王振紅;編審:楊柳春、王振紅、王虔;編輯:王虔、武一男;攝像/後期:朱法帥。出品:《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製作: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