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斷成長——專訪特拉維夫輕軌紅線項目東標段項目經理張海彥

發佈時間:2021-05-07 08:53:26 | 來源:國際線上 | 作者:孫伶俐 | 責任編輯:杜瀟梟

關鍵詞:項目,張海彥,經驗,以色列,方案

張海彥(中)在特拉維夫輕軌紅線項目施工現場。

國際線上報道 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紅線項目是以色列的第一條地鐵輕軌項目,舉國關注。而負責東標段隧道及車站實施的項目經理就是來自中國鐵建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色列分公司的張海彥。作為”一帶一路“的青年建設者,張海彥帶領團隊不僅優質高效地推進項目建設,而且還提出一些創新辦法並成功實施,贏得了業主的讚譽,也受到了國內的表彰。

2016年,張海彥博士畢業後進入中國鐵建中土集團公司,很快就被派往以色列分公司工作,目前已經擔任項目經理兩年多。去年疫情期間他堅守崗位,借鑒國內的防疫經驗,項目按照模組化管理,在做好防疫的同時優化工作流程,使工程進展更加高效。“去年雖然疫情那麼嚴重,我們沒有發現感染的人員,工期沒有受到多大影響。這也是對我們另外一種分公司組織的考驗, 所有工作都是按時一步一步,緊密地安排次序做。所以雖説疫情嚴重,但是反而工效沒有降低。”

雖然中國公司在國內有很豐富的基建經驗,但是以色列的國情不同,程式繁瑣、要求苛刻。面對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張海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創新辦法,比如,先打通隧道再建設車站的技術方案、盾構機純水中接收方案等,攻克了許多施工難題,創造了該領域新的紀錄。“481路兩旁周邊建築物太多,再加上都是交通要道,上面公交車所有的車輛都在跑,最省事、最快的方案就是水下接收。我們根據自己的方案,制定了一步步怎麼水下接收的方案,細化到每一個細節,請了德國的潛水公司,在盾構機掘進的過程中,每半小時下去潛水一次,看看下面的接收狀況。那兩天真的是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在那熬著。 ”

以色列特拉維夫紅線輕軌東標段項目經理張海彥。

張海彥表示,很多工程師有寶貴的實踐經驗,但在發達國家施工,任何有經驗的想法必須用理論加以完善。得益於攻讀博士期間養成的良好習慣,張海彥一有了好的想法就把它寫下來,發表成論文,不僅有利於自身從理論的高度上對實際經驗加以總結提煉,而且還能和國內同行分享經驗,互相借鑒,共同提高。“有很多前輩,他們的經驗對我來説很寶貴,我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用我的理論一完善,就能達到外方的認可。這對於我們國家培養工程人才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因為大家都在共用數據、方案和案例,相當於你踩在別人的肩膀上繼續往前走。這也是為什麼我國這麼多年來各種規範、各種基建項目快速發展的原因。 ”

2018年張海彥有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在女兒成長的重要階段,他卻不能陪在身邊,感到非常遺憾。如今項目進展順利,在項目上得到的鍛鍊和成長,讓他更加自信,覺得所有的付出還是值得的。“在國外幹項目,家人不在身邊,是一種虧欠。如果你不幹,別人也是一樣需要舍小家為大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總有一個人要出來幹這件事,而且還要把這件事幹好,而且我覺得我就是那個人,能幹好這件事的人。也蠻有成就感的。因為項目特別歷練人,短短的一兩年就能讓你完全蛻變成另外一個人,蛻變的過程中我會更加自信,遇見什麼事就覺得自己肯定能處理好。至於家人,以後就多彌補他們。”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