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古跡遺址日 灃東新城群眾走進鎬京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發佈時間:2021-04-21 11:00:2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聞 | 責任編輯:王東海

關鍵詞:遺址,保護,文化,考古,遺産

    為慶祝第39個“國際古跡遺址日”,4月18日,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灃東新城管委會主辦“豐鎬遺址考古公眾開放日”主題活動,在西鹹新區灃東新城鬥門街道鎬京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舉行。


    國際古跡遺址日,設立於1982年,目的在於提高公眾對世界遺産多樣性、不可再生性的認識,喚起公眾保護人類共同遺産的熱情。為了適應近年來國際社會對文化包容性與多樣性的需求日益增長,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將2021年國際古跡遺址日主題定為“複雜的過去,多彩的未來”。尤其鼓勵開展遺産價值的“無障礙”傳播,努力讓社區民眾、低收入群體、兒童、婦女、老人、殘疾人等群體都能夠平等自由地接觸遺産、認識遺産和保護遺産,讓文化遺産成為大家共同的“多彩未來”。

 


    本次主題活動,通過考古公開課和走進西周都城鎬京遺址考古發掘現場的形式展現豐鎬遺址多年以來的考古成果,特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鎬京考古隊隊長岳連建,現場作了《關於豐鎬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介紹》主題講座,重點講述了豐鎬遺址近年考古發掘中的重大考古發現,以及相關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常識。本次活動現場還以圖片展板展示為載體,向觀眾生動講解了近年來豐鎬遺址出土的精美器物、考古基本工具、文物保護小常識等。同時,主辦單位還聯合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IICC-X)開展一次青少年社交活動,邀請蓮湖區星星殘疾學校的殘障孩子們通過參觀西周豐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與小手工互動遊戲,認識文化遺産,了解並走進文化遺産,推動文化遺産教育走進特殊群體,努力創建平等的、人人都可享受的文化遺産教育平臺。

 


     灃東新城將嚴格遵循“堅持保護第一”“注重文化導向”“服務社會民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四大基本原則,不斷拓展文物遺址的合理適度利用方式,推進文物文化展示利用模式多元化,形成大遺址保護與新城發展互融共生的新模式、新典範,力爭讓公眾真正享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成果,努力實現大遺址在保護和展示利用中的當代傳承。

 

    省、市、新區文物局有關領導和鬥門街辦,以及花園村、普渡村、上泉村等7個自然村村民代表參加了當天的主題活動。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