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拍攝的貴州省劍河縣南明鎮臺沙村(無人機照片)。
今年58歲的楊精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一名深入基層開展扶貧工作的老黨員。2015年3月,當時在貴州省劍河縣煙草局工作的楊精澤被選派前往劍河縣南明鎮臺沙村任“第一書記”。五年多來,向上級部門跑資金、拿項目、為留守兒童申請助學金補助,完善村裏基礎設施建設,化解村民矛盾糾紛……他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村民們都親切地叫他“跑腿幹部”。
大山深處的臺沙村曾是深度貧困村。楊精澤駐村後,主動到上級部門協調,帶領村民修通串寨路、硬化籃球場、修建鼓樓,進行危房改造和人居環境整治,創辦種植和養殖脫貧專業合作社。2019年底,臺沙村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45.4%降低至1.64%,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2990元增加到8120元。 如今,整村脫貧的臺沙村,從沒有産業扶持的“空殼村”變成産業村,村裏“人人有活幹、家家有收入”。
楊精澤帶領村民們探索出了一條“生態脫貧,綠色發展”的精準脫貧之路。他個人先後獲得了“全州優秀共産黨員”、“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多項榮譽。
楊精澤説,雖然鄉親們都脫了貧,“但脫貧不脫幫扶、不脫政策、不脫産業”,他將繼續留在村裏與村民們一起鞏固脫貧成果。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