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聲裏看于田——來自庫爾班大叔故鄉的脫貧報告

發佈時間:2020-06-12 10:56:00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丁建剛、郝玉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于田縣,幹部,庫爾班,達裏雅布依,大叔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聚焦三區三州·圖文互動)(1)號角聲裏看于田——來自庫爾班大叔故鄉的脫貧報告

這是在新疆于田縣博斯塘濕地拍攝的于田稻田鵝業養殖有限公司種鵝場(無人機照片,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1日電 題:號角聲裏看于田——來自庫爾班大叔故鄉的脫貧報告

新華社記者丁建剛、郝玉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20世紀50年代,庫爾班·吐魯木從家鄉于闐騎上毛驢要到北京去的故事廣為流傳。

昔日于闐,今日于田。在我國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號角聲裏,聲名遠揚卻又曾積貧深重的新疆于田,能否再譜華章?桑熟杏黃的夏日,新華社記者入遠山進大漠,看到一幕幕激蕩人心的情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聚焦三區三州·圖文互動)(2)號角聲裏看于田——來自庫爾班大叔故鄉的脫貧報告

這是新疆于田稻田鵝業養殖有限公司孵化基地飼養的鵝(5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我們看到大漠中鮮花怒放、白鵝戲水的盛景……

5月底,儘管浮塵不時光顧,綠洲裏的玫瑰花卻格外嬌艷。在白楊環繞的花田裏,于田縣一年一度的玫瑰風情節再度上演,人們用一場“幸福像花兒一樣”的網路直播,迎接鮮花盛開的豐收時刻。

“沙海花妍”,是庫爾班大叔故鄉給我們的最直觀印象。于田地處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素有“玫瑰之鄉”美譽。與過去農家零星種植不一樣,如今大漠變花海,全縣玫瑰栽培面積達4.6萬畝,年産量7000多噸,並成立了14個玫瑰花農民合作社,引入龍頭企業,共同打造玫瑰花系列産品,帶動5523戶穩定增收,畝均收入3500元以上。

對清晨就在花田裏忙碌的阿孜古麗來説,家鄉的玫瑰花是實實在在的脫貧希望。除了種花、採花收入,她在合作社的玫瑰醬、玫瑰馕生産線上,也有穩穩的收益。

在博斯塘濕地,我們還看到綠水覆野,蘆葉輕搖,白鵝戲水,宛如一幅江南畫卷。

過去,除了數片稻田散佈其間,沙漠中的博斯塘濕地基本處在半荒棄狀態。而白鵝的到來,喚醒了沉寂。2019年,于田縣政府引進龍頭企業,採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農戶”模式,打造從養殖到肉食加工的産業鏈,大力發展鵝産業。白鵝戲水的美景,承載著1900多戶貧困農戶的脫貧期待。

這是奮進者的足印。今年,于田縣計劃退出貧困村40個,脫貧2992戶12027人,實現整縣脫貧摘帽。按照“一鄉一品、一業一品”的目標,先後有天津津墾牧業、瑰覓生物科技等20多家龍頭企業落戶于田,帶動千家萬戶種花養禽(畜)。目前,以羊、鴿、鵝、鴨、兔等為主的特色養殖覆蓋全縣16個鄉鎮165個村,覆蓋農戶12萬多人。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聚焦三區三州·圖文互動)(3)號角聲裏看于田——來自庫爾班大叔故鄉的脫貧報告

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阿熱勒鄉阿德讓村,村民在採摘玫瑰(5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我們聽到鄉民搬出大山、走出沙海的足音……

在世人眼裏,于田是一處大漠環圍的綠洲,達裏雅布依就是位於沙漠腹心的最遠村莊。其實,于田還有深藏于崑崙山的阿羌,偏遠村莊距離縣城200多公里。在驢行山路的年代,山裏的鄉親們大多沒下過山。

山路彎彎,當我們以為行至山窮水盡時,村莊卻躍入眼簾。綠楊掩映間,屋舍齊整,清晰可見富民安居房的建設成果。山崖下,一處現代化的水廠悄然矗立,崑崙山村因此家家接入自來水。

變化遠不止於此。我們還得知,許多農牧民下山參觀庫爾班大叔紀念館,並且在城鎮找到工作。短短數年間,于田先後建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9個,搬遷貧困戶1891戶8141人。其中,既有走出沙海、遷入新居的達裏雅布依村民,也有搬出大山、入住社區的阿羌山民。這些告別故土的農牧民,在安置點和周邊,或參與到玫瑰花、葡萄特色種植業,或投身肉兔、和田羊養殖業和旅遊業,甚至走上工業流水線。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行走在於田鄉村,隨處可見這樣的字句,這不僅是宣傳牌上的口號,更是南疆脫貧的寫照。通過逐鄉逐村摸排,于田縣在發展本地産業同時,持續引領貧困人口“走出去、能掙錢”,實現貧困戶家家有人就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之後,又迅速推進“疆外轉移、疆內轉移、本地就業”。目前,全縣實現就業9.6萬人,比上年增加近5000人。其中,有3萬多人走出綠洲,在更廣闊的天地間拼搏。

當地幹部頗為自豪地説,大漠深山擋不住脫貧的步伐,全縣貧困家庭現在“人人有事幹、天天有收入”,為“戶戶能脫貧”鋪穩了基石。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聚焦三區三州·圖文互動)(4)號角聲裏看于田——來自庫爾班大叔故鄉的脫貧報告

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阿熱勒鄉阿德讓村,村民在製作玫瑰醬(5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我們感受到萬眾一心、不捨晝夜的力量……

在於田,一則“三改機票、千里訂餐”的故事,讓我們淚濕眼眶:妻子在烏魯木齊手術在即,遠在於田工作的丈夫,為了陪護妻子三次更改機票,好不容易見一面就匆匆返回;為了讓術後臥床的妻子吃到熱飯,只能在於田用手機千里之外叫外賣。

每一則生動脫貧攻堅故事的背後,都有無數幹部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的付出。據統計,于田縣2992戶未脫貧戶,眼下戶戶有人幫扶,包括廳級幹部8名、縣級幹部118名、一般幹部2436名。不論是沙漠小村,還是雪域山鄉,都閃動著幹部忙碌的身影。不止一個貧困戶感慨地説,卡德爾(維吾爾語“幹部”的意思)天天登門,連睡個懶覺都不好意思。

于田的幹部説,他們一般記得當日是幾月幾號,至於星期幾反倒會模糊,因為每天都是工作日。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大多數時間被家人問到時,不是在村裏,就是正在趕往村裏的路上。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聚焦三區三州·圖文互動)(5)號角聲裏看于田——來自庫爾班大叔故鄉的脫貧報告

兩名婦女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一家企業工作(5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當前,疫情緩解,無數幹部又立刻奔走在扶貧促銷的路上。他們或以愛心義購等方式,幫銷紅棗、核桃、葡萄幹、玫瑰花;或以“走訪基層、走親戚”等活動,為困難群眾送去溫暖。疫情期間,于田縣國家公職人員捐出225萬元;千里援疆的天津市,也與27個國定掛牌督戰村建立結對關係,助力脫貧攻堅。

“看看他們的眼神吧,你會看到真正的脫貧成果!”一名當地幹部提醒我們,于田群眾的眼神中少了冷漠,多了熱情;少了惶惑,多了堅定。

“以愚公移山之志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庫爾大班大叔故鄉的誓言。一路走來,我們不僅看到壯美山河,更感受到萬眾一心的力量。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