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劉夢雅)10月10日,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在中國財政學會2019年年會暨第22次全國財政理論研討會總論壇上表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發展是分階段的和連續的。在新中國發展的過程中,財政的作用是隱形的,但是它無時不在、無時不有。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杜添輝 攝
劉尚希認為,新中國財政發揮作用的演變邏輯概括起來是集權、分權、治權這三點。新中國成立之初,財政集權,統收統支,為政權的鞏固提供支撐。通過財政集權,中國在經濟上有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在國防力量上有了原子彈,實現了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而且站穩了。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使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財政從放權走向分權,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進行市場化改革。之後,歷史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黨的十八大之後,財政走向“治權”。簡單多説,治權就是保障民權,約束公權,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同時把公權關進制度的籠子。財政的職能作用就是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努力、人人共用”,並通過財政法定約束公權,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打下基礎。
他指出,財政從集權、分權,再到治權,對應的財政模式就是建設財政、公共財政和現代財政。由於經濟社會條件發生了變化,財政發揮作用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現代財政應以人為本,縮小能力鴻溝,促進社會機會公平,讓每個人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才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民的財政。財政治權和國家治理的現代化緊密關聯在一起。只有走向治權的人民財政,才能防範化解我國發展中的公共風險,構建中華民族復興的確定性。
“推動財政職能作用變遷的深層的邏輯是公共風險。”劉尚希表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的共同風險是不同的。應對公共風險,財政必須走向現代化。只有現代財政才能支撐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才能防範化解在這個階段面臨的內外疊加的各種公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