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重慶市原市長、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成員黃奇帆。杜添輝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殷曉霞)“當前,人類社會正在向5G時代邁進,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以及包括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移動通訊在內的五大現代資訊科技構成的‘大智移雲’基礎平臺正在滲透、顛覆人類社會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9月26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重慶市原市長、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成員黃奇帆在2019中歐綠色智慧城市峰會——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智慧城市論壇上表示。
他認為,“大智移雲”基礎平臺存在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的“五全特徵”。“全空域”是指打破區域和空間障礙,將國內和國際連成一體;“全流程”是關係到人類生産、生活流程中每一個點,每天24小時不停地資訊積累;“全場景”是跨越行業界別,把生活、工作中的行為場景全部打通;“全解析”是通過人工智慧(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斷,預測人類所有行為資訊,産生異於傳統的全新認知、全新行為和全新價值;“全價值”是打破單個價值體系的封閉性,穿透所有價值體系,並整合與創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價值鏈。“這‘五全特徵’與工業製造相結合時,就形成工業製造4.0;與物流行業相結合,就形成智慧物流體系;與金融結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就能形成智慧城市,能夠提高城鎮化品質、有效緩解‘城市病’、創造高品質生活,從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強調,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的方向是無可爭辯的,智慧城市的發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黃奇帆表示,智慧城市是未來城市的高級形態,是以“五全特徵”為支撐,以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城市發展方式,在具體操作層面上,有五條原則應該遵循。
第一,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黃奇帆表示,要從基礎性、根本性層面思考智慧城市建設,站在五大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從城市的功能定位、人口、土地房屋、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就業崗位等要素出發,做好結構性平衡,實現産業跟著功能走、人口跟著産業走、土地跟著人口和産業走。
第二,循序漸進、分步建設。他認為,從大邏輯來講,智慧城市建設要經歷四個階段,首先讓城市的物説話,其次讓物與物之間能對話,再次讓物與人能交流,最後讓城市會思考。“這決定了智慧城市建設分為四個版本:1.0版是數字城市,這是智慧城市的初級形態,目的是讓我們生活的世界可以通過數字表述出來;2.0版是網路城市,就是通過網路將數字化的城市要件連接起來,實現數據交互共用;3.0版是智慧城市,就是在網路傳輸的基礎上實現局部智慧反應與調控,如智慧收費、智慧交通、智慧工廠等;4.0版是智慧城市,就是借助萬物互聯,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類智慧的驅動下優化運作,到了這個版本,智慧城市才算基本建成。”他指出,這四個版本,前一版是後一版的基礎,但又不是截然分開、涇渭分明,要循序漸進,切不能畢其功於一役。
第三,自上而下規劃、自下而上建設。在黃奇帆看來,對微觀世界、具體事務要以系統論的思維去操作,對宏觀世界、抽象工作要以控制論的方法去思考。“智慧城市是一個的龐大工程,其建設的內在邏輯,應該是將已有共識、已能看準、已可操作的理念、模式、方法進行自上而下的規劃,形成清單化的施工圖紙。”他認為,在此基礎上,還有更多沒有達成共識、還不易操作的工作,只能自下而上、積少成多去實現。要按照現實需求,區分輕重緩急,逐一構建城市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的智慧子系統,如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教育、智慧社區等等。“先把智慧城市的四梁八柱搭好,再添磚加瓦、封頂竣工,這樣才能根基深厚。”他表示。
第四,市場化、企業化、平臺化推進。“好的智慧城市建設,意味著高效率,産生好的效益,這就能夠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黃奇帆認為,關鍵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以企業為主體開展智慧項目的開展、建設和研發。而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主要作用在於規劃引導、整合資源、開放資訊、搭建平臺。“我們要尊重市場規律,堅持市場導向,以網路平臺及其受益企業的活動為中心,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決不能僅靠政府力量強推,那往往是缺乏智慧、燒錢而低效的,也容易搞成‘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第五,智慧城市建設要法制化標準化。黃奇帆表示,智慧城市是複雜系統,也是新生事物,其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要重視標準的引領作用,構建包括資訊技術標準、城市建設標準、資訊應用標準在內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要重視維護安全底線,切實加強網路安全立法和監管,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要打破‘資訊孤島’,出臺鼓勵社會方方面面參與共建共用的政策措施,為智慧城市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黃奇帆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