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 70 年來中國科學院的創新、改革與發展之路

發佈時間:2019-09-11 09:54:25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樊春良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中國科學院,新中國,“兩彈一星”,體制改革,“一院兩制”,知識創新工程,率先行動

“率先行動”時期(2011年至今):新時代中國科學院的改革和發展

2013 年 7 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與科研人員座談,充分肯定了中國科學院 60 多年來的創新成就,併發表重要講話,要求“中國科學院要牢記責任,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準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2014 年,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指導下,中國科學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未來 15 年左右,即到 2030 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準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率先行動”計劃也是中國科學院在未來數十年實現使命的自我評估和規劃,是中國科學院面臨新時代和國家賦予新使命而採取的改革行動。

中國科學院提出“兩步走”目標:第一步是到2020 年左右,高品質完成“創新 2020”各項任務,基本實現“四個率先”目標;第二步是到 2030 年左右,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中國科學院著眼于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定位,遵循不同性質科研活動的規律,以研究所分類改革為突破口和著力點。按照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 4 種類型,對現有科研機構進行分類改革,探索構建分類定位、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和分類配置資源的現代科研院所治理體系。

中國科學院的改革取得巨大成果。2012—2017 年的 5 年,中國科學院在鐵基高溫超導、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蕩、先進核能、幹細胞與基因編輯、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躋身國際先進或領先行列;在深空、深海、深地、網路空間安全和國防科技創新等重大戰略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機器人與智慧製造、新材料、新藥創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農業科技創新、資源生態環境、防災減災等方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轉化示範工程落地生根,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2017 年 10 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十八大以來創新型國家建設的 6 項代表性重大成果中,“天眼”“悟空”“墨子”由中國科學院研製完成;而在“天宮”“蛟龍”的研製中,中國科學院也是主要承擔或參與單位。

通過實施“率先行動”計劃,中國科學院在長期發展積累特別是知識創新工程的基礎上,實現了整體創新能力質的躍升,成為在國際科技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科研機構。根據國際衡量基礎研究影響力的“自然指數”排行榜,在包括大學、政府研究機構、企業、醫院和非政府組織等綜合排名中,中國科學院連續 7 年位列全球榜首。

總結與展望

在新中國 70 年曆程中,中國科學院肩負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的使命,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科學院起著“火車頭”和“國家隊”的作用;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科學院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要求,積極適應國家發展需求,抓住國際科學技術的大趨勢,主動採取改革措施,擔當改革的先鋒隊和排頭兵,帶動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體現了國家的戰略意圖。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有自己的國立科研機構,推進國家戰略領域的科學技術發展,各自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組織形態。70 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作為我國國立科研機構的代表,中國科學院是在為滿足國家戰略需求,解決國家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科技問題中發展的,並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國立科研機構發展之路。

中國科學院雖然取得驕人的成就,但始終不斷前進,追求卓越。新時代的發展,對中國科學院提出新的使命和責任擔當,也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迫切要求中國科學院進一步深化改革,以“三個面向”“四個率先”為指導,遵循科學發展的規律,把握新時代國家發展的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不斷探索,勇於進取,不斷取得新的成績。(作者:樊春良,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6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