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斯布魯克街頭
◀施華洛世奇水晶宮噴泉
因斯布魯克地處奧地利西部阿爾卑斯山山區,北臨德國、南臨義大利、西面通往瑞士、東面通往首都維也納,位於中歐的十字路口。因斯布魯克是與維也納、薩爾斯堡齊名的奧地利旅遊勝地,無論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都可圈可點。由於夏季氣候清爽、環境優美,海拔只有500米的因斯布魯克成為全歐洲最好的避暑勝地之一。這個夏天,筆者也得以踏入這個歐洲避暑天堂。
因斯布魯克意為“因斯河上的橋”。雖然在行程中天公不作美,連日陰雨,但我到達因斯布魯克那天卻放晴了。雲仍然較多,遮住了山頂,讓這座山城看上去就像一位披著白色婚紗的美麗新娘。走在城中的馬路上,可以看到阿爾卑斯山上的殘雪,它把層層疊疊的森林襯托得更加清新脫俗,也讓覆蓋著如因綠草的山坡顯得更加鮮艷奪目。
由於自然環境的優越,因斯布魯克是昔日王公貴族青睞的寶地,在這裡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當年統治中歐長達幾百年、被馬克思認為是全歐洲舊勢力中最頑固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從1420年至1665年都將這裡作為家族的居住地。
如今的因斯布魯克,雖然已是一個現代化設施完善的城市,但還保留著中世紀時代的城市形象。在略顯狹窄的街道上,哥特風格的樓房、巴洛克式的大門和文藝復興式的連拱廊比比皆是。
因斯布魯克城中有幾處頗具名氣的景點,相距不遠,都在瑪麗亞·特蕾西亞大街附近,而這條街也是因斯布魯克主要的商業街。著名的安娜柱就在瑪麗亞·特蕾西亞大街上。安娜柱建於1704年至1706年,是為了紀念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抵禦巴伐利亞侵略的保衛戰(1703年)。瑪麗亞·特蕾西亞大街的南端還有一座不大的羅馬式凱旋門。這本來是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于1765年為慶賀其子烈奧波特(後來成為烈奧波特二世)和西班牙公主瑪麗亞·露朵維卡的婚禮而建,但遺憾的是,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的丈夫弗蘭茨在婚禮期間去世,所以門正面的浮雕是烈奧波特歡慶的婚禮,後面則是皇帝駕崩的悲哀葬禮。
沿大街一直向北,就是著名的金頂屋。這是一座5層的大屋頂建築,外面裝飾著浮雕,但沒有富麗堂皇之感。不過,五樓凸出的陽臺上,金光閃閃的遮雨屋頂就像樸素婦人身上的大片金飾一樣耀眼奪目。這座從前被人們稱為新王宮的建築屬晚期哥特式風格,是1500年為紀念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訂婚而建造的,如今已成為因斯布魯克的地標。第二天,我又到樓內參觀了金頂屋博物館。在博物館,我了解到原來因斯布魯克在歷史上曾是皇帝都城,哈布斯堡家族霸業的奠基者——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就住在這裡,這裡也一度成為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心。金頂屋是弗裏德里希四世于1420年修建,是蒂羅爾侯爵們的宅邸,上面用2738塊鍍金黃銅瓦蓋頂,建築廊柱上,有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及其皇后的雕像,下端還雕有雙頭鷹和國王雄鷹等。博物館內提供英文導覽,全面介紹了因斯布魯克和馬克西米利安,還有塊可以給親友發送電子賀卡的螢幕,不妨一試。
來到因斯布魯克,如果不去探訪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就像到中國卻沒去長城一樣讓人遺憾。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位於因斯布魯克近郊的瓦騰斯鎮,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水晶博物館。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入口處的“阿爾卑斯”噴泉巨人雙眼發出光芒、瀑布自口中瀉下,是整個展館最具魅力的部分之一。噴泉巨人兩肩是入口,沿著高11米、寬42米的水晶墻進入水晶世界內部,世界各地藝術家的水晶藝術作品、水晶行星、水晶大教堂、水晶劇院、水晶書法、水晶走廊、冥想室、巨人的寶物展廳等,讓人仿佛走進一個巨大的萬花筒,背景音響混合著各種顏色,在光影的作用下産生了一種只有在想像中才能達到的奇幻效果。這座多媒體聲光水晶世界是1995年為慶祝施華洛世奇公司成立100週年、由藝術家安德烈·海勒設計建造的,被譽為“現實中的童話世界”。水晶世界提供中文手冊,最後的購物區也有説中文的店員服務。
因斯布魯克曾于1964年和1976年兩次舉辦冬季奧運會,載入世界體育盛會的史冊,此外,這裡還因擁有頂級的私人療養院而名噪一時。夏季的小山城遊人尤其多,看到阿爾卑斯山上的殘雪和綠草如因的山坡,暑意就消了一半,加上樹林山澗以及城市建築和文化的浸潤,更是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