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琢正當時]汽車做媒,“一帶一路”再握手

發佈時間:2018-10-10 09:22:40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劉志軍 俞天穎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汽車工廠,汽車企業,一帶一路,再續前緣,伊卡露斯

央廣“一帶一路”五週年境外採訪組10月7日發自布達佩斯的報道(記者劉志軍 俞天穎)1100多年前,七個起源於亞洲的遊牧部落來到多瑙河盆地定居,成為今天匈牙利人的祖先,匈牙利民族也由此認為,自己是亞洲的古老親戚。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匈牙利政府也曾經提出“向東開放”政策,主要面向東方、特別與中國謀求合作。

  圖為布達佩斯街頭行駛的伊卡露斯汽車(央廣記者 俞天穎 攝)

“伊卡露斯”是匈牙利知名汽車企業,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與中國合作交往長達46年,後因金融危機而中斷。2017年,中國中車集團在匈牙利與“伊卡露斯”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於為歐洲公共交通提供全新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借助“一帶一路”,“伊卡露斯”與中國再續前緣。

  圖為伊卡露斯匈牙利汽車工廠會議室懸挂的錦旗(央廣記者 俞天穎 攝)

走進“伊卡露斯”的會議室,記者立刻被墻上的一面錦旗所吸引,錦旗上繡著:“中匈友誼結碩果,真誠服務揚美名”十四個大字,落款是中國福建省汽車運輸總公司,1991年。莫爾·久洛已經在伊卡露斯工作了40多年,他説,伊卡露斯與中國的緣分,要從60多年前講起,“1951年我們向中國出口了第一台伊卡露斯,到1997年一共出口了2954台。80年代是高峰,最高一年出口了480台。”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從匈牙利進口了近百輛伊卡露斯。伊卡露斯車身寬大,乘坐舒適;又因為車身被漆成黃顏色,醒目鮮艷,而被職工親切地稱為“大黃車”。北京維尼綸廠退休職工黃文秀説:“在當時的情況下,它無論是外觀還是裏邊的設施,在北京市都是數得著的非常先進的大客車。我們的親戚朋友提起來都説,你們廠那車,真棒!”

  圖為伊卡露斯執行經理霍爾瓦特·亞諾什(央廣記者 劉志軍 攝)

1998年,受體制轉軌和金融危機影響,伊卡露斯遭遇困境,它與中國長達46年的緣分也在這一年中斷。伊卡露斯執行經理霍爾瓦特·亞諾什不甘心一個百年老廠會有這樣的結局。他説:“這邊的廠房,高度和寬度非常適合大批量生産。現在這個車間可以同時做一百輛車。我們還有專用的鐵路線運送零件和原料。我們希望重現這種光輝。”

讓霍爾瓦特·亞諾什慶倖的是,伊卡露斯的希望之光被“一帶一路”再次點燃。2017年,中國中車集團與伊卡露斯成立合資公司,決定從歐洲正在興起的新能源電動大巴起步,利用中國先進的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搶佔綠色交通市場先機。

中車交通歐洲總經理裴傑介紹:“它是一個歷史非常輝煌的老牌公司,車體製作方面的技術非常強。恢復産業之後,我們會做中車和伊卡露斯的雙品牌車,用這個去做市場的推廣。”

在中東歐16國中,匈牙利對“一帶一路”倡議最熱情,給予的政策也最優惠。良好的政治氣候為雙方重新握手提供了有力的支援。霍爾瓦特·亞諾什把今天的合作比喻成“上帝送來的禮物”。他表示:“在柴油車領域,歐洲已經有了許多優秀的企業,而在電動大巴上面,無論技術研發還是市場資源,中國都是領先的。我們的汽車曾經走遍了世界,現在在合作中分享各自最好的技術和優勢,肯定會生産出全世界最頂級的汽車。”

新合作也讓老員工煥發了青春。莫爾·久洛告訴記者,他經歷過四十年前伊卡露斯的輝煌,也經歷過停産停工的低谷。他今年66歲,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到了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不過,他現在還不想退休。他回憶道:“我1973年來到伊卡露斯,2004年工廠停産。我在這裡親手關掉了最後一台機器。現在工廠重新啟動生産,我感到非常滿意。”

  圖為伊卡露斯匈牙利汽車工廠外景(央廣記者 李瑩 攝)

而在遙遠的中國,黃文秀與伊卡露斯的緣分也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繼續著。去年,她報名參加老年旅遊團,來到東歐五國觀光。走在布達佩斯街頭,她又遇到了闊別十幾年的老朋友——“大黃車”,一下勾起美好的回憶。聽説不久以後,伊卡露斯與中車集團合作生産的電動大巴就要出現在歐洲城市街頭,黃文秀心裏充滿自豪:“原來是匈牙利的車引進到中國,現在如果我們在匈牙利看見中國製造的車跑在他們的大街上,我覺得歷史的變化太大了。這是一種緣分,也是我們的驕傲。”

在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上,矗立著七個草原民族部落首領的青銅雕像,身騎駿馬,挎劍彎弓,在陽光的照耀下燦燦生輝。現任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曾經説:“我們雖然坐在歐盟的船上,但需要來自東方的勁風”。半個世紀前,來自匈牙利的伊卡露斯城市客車曾經行駛在中國的城市和鄉村。改革開放四十年以後,乘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勁東風,與中國合資生産的新一代清潔能源客車將奔跑在歐洲的大街上。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