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傑:“一帶一路”助力中冶集團海外佈局

發佈時間:2018-09-14 15:54:15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殷曉霞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徐永傑,一帶一路,中冶集團,海外佈局

圖為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工程管理部部長、中冶國際黨委書記徐永傑。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殷曉霞)“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央企業,尤其世界500強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近日,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工程管理部部長、中冶國際黨委書記徐永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做了如上表述。

徐永傑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冶集團提出加大海外市場開發的部署和要求,優先發展海外戰略,積極推進海外重大合作項目。到目前為止,中冶集團在海外55個國家設有143個駐外機構,也實施了一大批海外國際産能合作、裝備製造、基礎設施合作等重大項目,多個項目還獲得了國內魯班獎以及當地優秀項目獎。“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央企業,尤其世界500強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他説。

對於中冶集團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規劃,徐永傑指出,中冶集團主要是冶金建設的國家隊,同時也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産開發、新興産業以及礦業資源的開發,佔領著海外業務佈局的先機。中冶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有駐外機構,對當地的風土民情、法律法規、市場機遇、本地化資源都有深入地了解,所以和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對接具有一定的優勢。

他進一步表示,企業應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走出去”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第一要解決溝通交流的問題。他表示,中冶集團是最早走出去的央企之一,除了加大海外市場開發力度,還在溝通交流方面加強相關培訓和學習,並招收了大量熟悉當地環境、當地文化的中國以及外國留學生,做到對外溝通順暢,交流無阻。

第二要解決文化和理念差異的問題。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宗教、理念不同,所以,中冶集團的做法首先是尊重當地文化,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理解、豐富和學習。“我覺得每個文化都有它燦爛的一面,所以我們要將國際理念與中國理念相結合。”

第三要解決本土化和國際化的問題。中冶集團要求駐外機構聘用當地員工的比例必須大於中方員工比例。例如馬來西亞公司,共有員工222人,總部派遣到吉隆坡的只有13人,其餘209每人平均來自當地及周邊國家,本土化比例達到了94%;斯里蘭卡分公司及項目部中,雇傭當地員工就超過了50%,這是本土化的問題。他指出,本土化還包括與當地企業進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土化的人員、裝備和技術,通過提供協調、管理、進度等與進行工作對接。“本土化使得我們可以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技術、裝備等提供充分的銜接和合作。”

徐永傑表示,國際化是指不僅與當地企業合作,還應該和其他先進的歐美日韓企業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開發市場做項目。中國企業應該成為國際化的當地公司。通過屬地化合規合法的經營,然後和先進企業合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國際資源來培養和發展品牌。

他強調,中冶集團也十分重視技術創新。“目前,中冶集團的專利大約22000多件。創新的專利,技術的驅動是未來鋼鐵冶金建設行業在世界舞臺上的重要法寶。同時,我們和世界上同行各業在項目上也都有交流,有時也一起合作,為業主創造價值。”

在文化交流方面,他指出,2012年後中冶集團在這方面加強了培訓和交流。例如新加坡公司,每次有員工派到新加坡去工作,無論是工程師、管理人員還是少量的技術工人都要在北京進行嚴格的培訓,讓他們了解新加坡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節日和當地人以及與其他鄰國打交道的經驗,做到尊重、理解、學習當地文化,吸取別人的精華。

“我想只要我們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尊重當地文化,堅持本土經營、長線經營及合作理念,以當地市場需求與我們的優勢相對接,就一定能夠越走越好、越走越穩、越走越遠。”徐永傑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